不做內容,不會寫文章的人,應該如何做好公眾號
好久沒有更新干貨文章了,一是比較懶,二是最近在開發一款公眾號已經基本完成,不久將會跟大家見面。
這期間雖然我沒顧上寫文章,但我從為停止過思考,這次就把這段時間來總結的一些心得分享下。
很多新人經常問我,自己不會寫文章,又不想好好做內容,該如何運營好一個公眾號。
我上過很多自媒體的課程,學到的都是要做好內容,只有好的內容才可以留住粉絲,沒人講過不做內容如何做公眾號。
最初我也是這麼認為的,最近我想法變了,我覺得只要你做的公眾號對別人有用,就可以留住粉絲。
那麼哪些型別的公眾號,適合那些不做內容的新人呢,我簡單歸納了這幾類: 工具類,資源類,明星類,信仰類。
工具類的公眾號
顧名思義,這類的公眾號被粉絲當作工具來使用。
舉個例子,有些人想下載某平臺的視訊來做搬運,該平臺不提供下載功能,但這塊需求量又很大。
所以有人就看準了這塊市場,剛開始做了一個網站提供下載,後來把網站上的流量倒流到公眾號上,就這樣一個工具類的公眾號就出現了。

image
現在這個公眾號也不發文章,偶爾發一個廣告,閱讀量在8k-9k,如果按照5%的開啟率計算,這個號大概有16w粉絲。
如果按照第三方廣告平臺的單價計算,一個閱讀量3毛左右,這個號發一篇廣告大概2400元。
舉一反三,那些去水印的小程式,找優惠券的公眾號,其實都是這個思路。
找到市場的需求點,然後做成一個工具,免費給使用者使用,僅此而已。
優點:解決使用者實際問題,粉絲粘性很高,發廣告不怕掉粉
缺點:開發難度比較大,對於不會程式設計的人來說,應該很難,不過好在有萬能的某寶。
資源類的公眾號
顧名思義,公眾號分享一些資源給使用者,可以是電子書,電影,好看的桌布,好用的app等。
拿分享電子書的公眾號舉例,去網上下載一些電子書,或者去同行那把電子書搬運下來,放到自己的百度網盤上,通過公眾號後臺輸入關鍵字來回復網盤連結。
我這個號現在還有這個功能,靠這個路子吸引了不少粉絲,做好以上步驟後如何去引流呢,這就要結合公眾號的情況了。
如果是分享電子書類的,可以去豆瓣小組裡發帖引流。
如果是分享電影類的,可以去百度貼吧,尤其是新電影上映的時候,這種需求量很大。
如果是分享桌布類的,可以去小紅書,還有知乎也經常有相關熱搜問題,都可以引流。

image
看上面這個公眾號,主要是分享電子書,閱讀量量大概在2000左右,按照5%的開啟率,粉絲應該在4w,每天值需要搬運電子書即可,操作是不是很簡單。
再翻翻他的其他文章,你會發現他也接廣告了,價格你們自己計算下吧。
優點:操作簡單,無腦搬運即可
缺點:工作量大,需要不斷更新自己的資源
明星類的公眾號
做這類公眾號靠的就是兩個字:截流。
我們都知道明星的流量非常大,尤其是那些流量小鮮肉就更別說了,那麼怎麼擷取明星的流量呢?
靠截流漲粉,名字是關鍵,公眾號名字裡一定要有該明星的名字,然後加字尾,像下面這個就是假裝是明星的粉絲,靠這個來截流。

image
再看這個號的主體發現,這個號改過名字,那就更加確認了,這個人是靠截流來漲粉的。
進去看看他的閱讀量800左右,按照5%的開啟率計算,粉絲大概在1.6w左右。
我們再看看其他的號,閱讀量普遍2000+左右的,那麼計算下來粉絲大概在4w左右。
再看他的主體,去年2月份註冊的,運營沒多久,粉絲4w左右,這個成績已經很不錯了。
由此可見明星流量果然很大,看到這裡你們是不是有些思路了,娛樂圈那麼多流量明星你懂得。
優點:自帶流量,漲粉容易,操作簡單
缺點:就怕明星人設崩塌,公眾號轉型困難,變現渠道少
信仰類的公眾號
最近加了些公眾號交易群,發現佛學類的公眾號需求量很大,而且騰訊官方居然還運營著一個佛學號。
隱隱覺得這裡面有些蹊蹺,後來翻看了好些類似的公眾號,大概弄懂了背後的操作邏輯。
發現一個現象,這些號的主體大部分都是公司,但公司的經營範圍好像跟佛學不沾邊,那麼極有可能,是背後有團隊操作,靠這些佛學號來盈利。
這些號每天都會推送8篇簡短且沒有實際內容的文章,那就更加確定了我的想法是對的。
要知道,這些號的定位很精確,能關注這些號的人一般都是信徒了,而信徒在中國的數量巨大。

image
我們找一個主體是個人的號,看看頭條閱讀量在1.2w左右,推算出粉絲量大概在24w。
舉一反三,我們還可以搜尋下其他信仰類的號試試,檢視下他們的閱讀量如何,至於有沒有接廣告,你多翻翻文章就知道了。
嚴格意義上來講,這些號利用的也是截流,不過針對的人群不同罷了。
如果你身邊有類似的群體,推廣這些號應該不太難。
優點:定位精確,粉絲粘性高
缺點:發現的太晚,如何在眾多號中突圍是個技術活
最後總結,雖然分享了這麼多,但我敢肯定真正去實踐的人沒幾個,而我在半年前為了驗證截流漲粉的效果,已經動手做了一個小號。
半年內漲粉6200,沒有引流沒有推廣,純靠截流,現在小號每個月靠流量主收益大概有1000元左右。
所以說想法再多不實操一點用的沒有,有些事情行動起來就成功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