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潛在的“萬億產值”市場,要釋放還需等多久?
【編者按】改裝車市場是一塊潛力巨大的市場,國務院最新公佈的《報廢機動車回收管理辦法》,被認為是汽車後市場和改裝車市場的一大利好。但是,儘管國內改裝技術漸趨成熟,考慮到政策限制和消費者心理因素,目前我國汽車改裝比例僅為5%,僅佔後市場的3%,相比美日等國家約80%的汽車改裝比例、40%以上的後市場佔比份額,尚處於萌芽階段,距離發展成熟還需要一個過程。
本文首發於中國汽車報,作者張海天,由億歐編輯,僅供行業人士參考。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和全國人大代表、長城汽車副董事長兼總裁王鳳英分別提交了《關於規範汽車改裝市場發展 促進汽車消費優化升級的建議》和《關於規範汽車改裝行業 推動汽車消費優化升級的建議》。兩份建議內容,從出臺汽車改裝法律法規、加強行業監管、重視人才培養、開展汽車改裝試點四個方面給出瞭解決方案。
有業內人士認為,兩大民營自主品牌不約而同地將目光瞄準了改裝車市場,意味著這片不受關注的市場即將迎來發展的關鍵時期。對此,乘用車市場資訊聯席會祕書長崔東樹表示:“改裝市場本身利潤就高,早就應該鼓勵發展了,這也體現了我國汽車文化消費的多元化。”與此同時,5月6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簽署國務院令,公佈《報廢機動車回收管理辦法》,允許報廢機動車發動機總成等部件的再製造,同樣被視作汽車後市場和改裝車市場的一大利好。
從理論上看,在多項利好因素的推動下,改裝車市場將會迎來了更快的發展速度,那麼實際情況是怎樣的?
改裝市場未見明顯起色
在酷車小鎮,記者以一名剛剛接觸改裝車的愛好者身份探訪幾家車行。當記者表達了“想對汽車動力和剎車系統進行改裝,卻又因政策不敢盲目決定”的想法時,大部分商家表示驗車和上路都不成問題。
銘方圓的工作人員表示,酷車小鎮的改裝產業已經基本形成規模,有改裝需求的車主也不在少數,小到改變車輛外觀顏色,大到對動力系統改裝,大都能滿足客戶的需求。
“改變外觀比較簡單,貼膜或噴漆都可以,六年之內也無需上線檢測,從價效比上來說比過去強多了。”他表示其實不只是外觀顏色,包括動力系統的改裝,由於現在施行的六年免檢政策,只要在市內正常行駛也不會遇到太大麻煩。
在交談之餘,記者看到工作車間裡還停著一輛正在進行重新改色的保時捷718和一輛停放在旁邊的寶馬X5。當記者問及改裝車市場是否有變化時,該工作人員不假思索地說:“沒什麼變化。”他說,目前的客戶資源相對穩定,但要維持一個店鋪的正常執行,每天的開銷也不是個小數目。“遇到天氣嚴重汙染時不能進行漆面作業,遇到像你這樣的害怕年檢過不了的,遇到媒體天天說改裝車‘炸街’,發生事故就歸咎給改裝的。”該工作人員表示,他們的處境其實遠不像改裝好的汽車那樣光鮮亮麗。“先幹著唄,反正餓不死。”總結下來,這是很多改裝行業從業者目前的狀態。
記者認識一位從事改裝行業的康先生,他之前從事汽車媒體工作,之後與別人一起投資開了一家汽車改裝店。按照他的說法,其實汽車改裝對他們的店而言不存在什麼限制。
“無論是改避震、刷電腦,還是換外觀套件、內飾貼膜,這些我們都能做,但最大的問題是很多消費者不敢改。”他表示,目前人們心裡最大的“癥結”就是怕被罰和無法通過年檢。
“其實這幾年改裝車市場確實有一些利好政策,比如2014年10月1日新修訂的《機動車登記規定》實施後,國內原廠改裝車具備了’合法身份’,再到近兩年一些自主品牌積極試水改裝車,從市場形勢上確實是有向好的趨勢。”但他表示,要破除消費者對改裝車的認識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改裝政策需儘快出臺 轉換觀念意識須時間
改裝車市場是一塊潛力巨大的市場,但因為屬性不明,缺乏具體法律法規及行業標準,我國汽車改裝業尚處在國家政策和汽車行業的灰色地帶,市場不規範且爭議很大。
事實上,歐美、日本等改裝市場發達國家的整車企業在產品設計階段就考慮和預留了車輛改裝空間,並深度拓展汽車改裝事業。比如寶馬的M系列、賓士的AMG以及奧迪的RS系列,都是大家所熟知的原廠高效能改裝部門,除此之外,巴博斯、天蠍、佈雷博等品牌,也都為整車提供改裝服務或改裝零部件。
相比之下,我國改裝車事業只能算是處於發展初期。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拼裝機動車或者擅自改變機動車已登記的結構、構造或者特徵;對於改變機動車車身顏色、更換髮動機、更換車身或者車架的機動車所有人應當向登記該機動車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申請變更登記。而《機動車登記規定》規定,在不影響安全和識別號牌的情況下,允許小型、微型載客汽車加裝前後防撞裝置和增加車內裝飾且無需辦理變更登記,但對其他改裝專案沒有明確規定。這些規定為改裝車市場的放開設定了諸多障礙。
同時,很多改裝企業,由於營業執照並沒有針對民用車改裝的經營範圍,所以基本都是處於“灰色地帶”,無論是人員技術水平還是改裝件質量,與國外成熟的汽車改裝行業都存在著巨大差距,改裝配件是否符合安全標準也無從考證,為改裝車輛帶來了巨大的安全隱患。汽車改裝行業技術壁壘高,改裝人員培訓相較汽車、汽配專業難度更高且週期更長。國內相關汽配維修類學校雖設有改裝方面培訓,但教學能力參差不齊,改裝人才技術水平普遍較低。
羅馬城不是一天建成,汽車改裝政策也不能一蹴而就。有專業人士指出,在當前改裝市場監管不到位,改裝業發展水平參差不齊的大背景下,改裝政策法規不可能全面“鬆綁”,但應該儘快加以完善。
與此同時,日積月累起來的觀念認識也需要時間轉變。“很多人一提到改裝車,就想到炸街、交通事故,這是很不好的印象。”康先生表示,在改裝車的發展程序中,媒體的宣傳往往起到得是“負面”作用,“一樁普通的交通事故,因為事故方是改裝車,便有媒體以‘改裝車惡性飆車’為題奪人眼球,給改裝車貼上負面的社會標籤,這種新聞隨處可見。”康先生說,這種做法無疑更激化了很多人對改裝車的不滿情緒。
“汽車改裝行業想要健康發展,不僅要使用正規合法的產品和技術來改裝車輛,更為迫切的是積極倡導安全改裝理念、要正確引導消費者對改裝車的認識,並逐漸培養對汽車改裝文化的意識。”
改裝車市場的潛力有多大?
據相關機構不完全統計:2018年中國汽車改裝市場產值超過1600億元,且以每年超過30%左右的速度遞增。公安部統計:2018年全國機動車保有量已達3.27億輛,汽車駕駛人突破3.69億人。
即使面對如此巨大的汽車後市場,我國汽車改裝比例僅為5%,僅佔後市場的3%,相比美日等國家約80%的汽車改裝比例、40%以上的後市場佔比份額,中國汽車改裝市場尚處於萌芽狀態,如果從參照美日這類成熟汽車改裝市場來預測,未來中國的汽車改裝產值將是一個超過萬億的天文數字。
我們不妨做一個假設:如果一輛車的銷售價是十萬元,售後的改裝費用為兩萬元,那麼這輛車所產生的市場消費額立刻從十萬元變成了十二萬元,行業產值馬上獲得20%的增量,經濟效益立竿見影,而這20%的市場消費額增量所產生的經濟和就業等社會效應邊際效益將是疊加遞進的。
所以,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科學地認知汽車改裝的社會價值,給汽車改裝一個合法的身份,從法律層面逐步開放汽車改裝市場,這不僅是為了保障商家與消費者的權益,也可以把潛在的萬億汽車改裝產值釋放出來,創造出更多就業崗位和經濟價值。
2019年,我國新能源汽車補貼大幅退坡,燃油車企借增值稅下調實行降價。在燃油車統治市場百餘年後,新能源汽車產業厚積薄發的時刻何時到來?
6月14日,在億歐公司於上海虹橋世貿展館舉辦“2019全球新經濟年會”上,億歐汽車將承辦作為本屆年會重要組成部分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峰會。在本屆峰會上,我們將與來自主流整車廠、核心三電系統供應商、頭部充換電服務企業等新能源汽車產業上下游的頂級大咖共討“後補貼時代下,新能源汽車產業變革與創新機遇”。
嘉賓及議程: https://www.iyiou.com/a/xnyqc_shanghai_2019/
本文已標註來源和出處,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