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提出新使命 “科技向善”

騰訊是亞洲最具價值的公司之一,目前市值約為 4600 億美元 。該公司聯合創始人及 CEO 馬化騰本週表示,他希望 “科技向善” 能成為公司未來使命和願景的一部分。
騰訊尚未正式公佈新的公司理念,目前還不清楚,這種類似於 “不作惡” 的口號要如何體現在騰訊的業務戰略中。我們也不知道,這是否會取代騰訊以往的使命。目前,舊的使命仍然顯示在騰訊的 官方網站 上:
我們的使命是 “通過網際網路服務提升人類生活品質”。騰訊秉承著 “一切以使用者價值為依歸” 的經營理念,致力於為億萬網民提供優質的網際網路綜合服務。
近期的一系列事件或許可以解釋,騰訊為何提出這樣的新口號。舊的使命專注於個人使用者,而不是更廣泛的社會價值,推動騰訊成為了電子遊戲和社交媒體領域的主導者。騰訊旗下微信擁有 10 億使用者,同時也擁有幾款熱門電子遊戲。然而,隨著中國監管環境的不斷變化,以及行業內競爭對手給這家已有 21 年曆史的巨頭帶來挑戰,這些業務部門正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
去年,長達幾個月的 遊戲審批凍結 給騰訊的遊戲業務收入造成了壓力,導致該公司市值縮水數十億美元。抖音的崛起則 威脅著騰訊在社交和內容領域的主導地位 。
為了保持競爭力,騰訊於去年 10 月進行了 大規模重組 ,更多地強調企業業務,例如 雲端計算 和其他數字基礎設施,瞄準了金融、醫療健康、教育和政務服務等行業。
騰訊新的關注重點,即助力傳統行業升級,不僅將開闢更多營收來源,還將給騰訊 “科技向善” 的使命提供實踐的試驗田。
正如馬化騰本週一在政府舉辦的行業會議 “ 數字中國峰會 ” 上所說,騰訊認為,“技術可以造福人類;人類應該用技術去做好事,而不是做壞事;技術應該努力解決它給社會帶來的問題。”
馬化騰指出了技術可以帶來積極變化的三大關鍵領域:傳統產業,騰訊可以在這些領域提供大資料能力,從而提高生產力;政府部門,騰訊可以利用該公司的應用去推動一系列公共服務的數字化,例如申請簽證和駕照辦理;以及社會,這是個寬泛,甚至模糊的定義,但騰訊已經在這裡做出努力,例如使用人臉識別解決方案來追蹤失蹤兒童。
人工智慧醫療影像創業公司圖瑪深維創始人、前高通工程師鍾昕對 TechCrunch 表示:“縱觀全球範圍內的類似公司,谷歌在 20 年前的 IPO(首次公開招股)之前提出了 ‘不作惡’ 的行為準則。我認為,這種升級的使命證明,一家公司已經積累了相當的影響力。”
“科技是把雙刃劍。企業需要一個指導原則來確定對科技的適當使用,因此我相信,用技術去做好事的使命將是不可避免的。” 他同時表示。
一家公司在使命宣言中提出去做好事,這對政府來說無疑是喜聞樂見的。目前,中國科技行業的大公司正因為對社會的不利影響而面臨越來越多的公眾和政府批評。這與 矽谷的情況 類似。這些指控包括,電子遊戲影響兒童視力(這使騰訊成為了眾矢之的),以及位元組跳動旗下新聞聚合應用今日頭條中猖獗的標題黨現象。
風投公司 雲九資本 合夥人王京對 TechCrunch 說:“‘做好事’ 應該是包括風險投資者在內,所有科技公司的固有價值。如果公司不得不在特定場合選擇去 ‘做好事’,那麼可能就已經出了問題。”
對於受到的質疑,許多科技巨頭的迴應是對產品實行更嚴格的政策。例如,騰訊在所有遊戲中啟用了未成年人保護模式,支援家長監控兒童的遊戲時間。今日頭條也僱傭了數千名內容稽核人員,以刪除政府部門認為不合適的內容。
這已經不是騰訊第一次對公司在道德層面進行權衡。2018 年初,騰訊聯合創始人、前首席技術官張志東首次公佈了 “科技向善” 的說法。隨後,在一篇名為《 騰訊沒有夢想 》的文章在中國科技圈引發激烈討論之後,這個說法引起了高管們的更多關注。由一名資深記者撰寫的這篇文章認為,騰訊專注於有價值的投資,而不是自行開發創新的產品。
“有人說騰訊沒有夢想。通過提出 ‘科技向善’ 的口號,騰訊似乎是在向公眾宣佈,它確實有自己的夢想。” 共享住房創業公司蛋殼公寓 董事長、LinkedIn 中國前負責人沈博陽說,“它有很大的夢想,那就是為人類生活去做好事。”
翻譯:維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