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一批跳槽的網際網路人,怎麼樣了?
浪潮褪去,被擱淺在沙灘上的不只是裸泳者,也會有珍珠。
北京,2019年3月一個普通的工作日。
Python工程師嚴越熟練地開啟幾個招聘網站,重新整理了一下為數不多的新增崗位,投出幾份簡歷。之後他像往常一樣登陸100offer,頁面顯示:「未讀面邀數0」。
嚴越關掉了瀏覽器,輕嘆一口氣,靠在椅背上發呆。
這已經是嚴越工作以來第三次通過100offer求職了,之前的跳槽都還算順利,然而今年,離春節前被某創業公司裁員已過了整整兩個月,這名33歲的程式設計師仍然沒有找到工作。

2019年第一批跳槽的網際網路人,工作找得還好嗎?
就在嚴越投出簡歷的那一刻,這座城市中的網際網路人又開始了忙碌的一天:有求職者和他一樣發愁找不到工作,也有HR擔心不到合適的人選;有人正忙著寫辭職信,也有人正和麵試官斡旋。
每年的「金三銀四」看似相同,但就像湧動在城市上空忽明忽暗的雲翳,總有什麼在悄然發生改變。2019年跳槽旺季將過半,奮鬥在「網際網路下半場」的第一批跳槽者們戰果如何?
受寒冬裁員潮「耽誤」的被動求職者
網際網路人的這個春天過得不太平靜。裁員和「優化」的訊息,從2018年底開始像多米諾骨牌般陸續傳出,直到3月上旬才稍作消停。
滴滴出行CEO程維在2月15日內部月度全員會上宣佈裁員15%、非主業「關停並轉」,可謂是對公司的一腳急剎。2月23日,滴滴又宣佈削減全員夜宵、員工運動計劃等各類補貼福利,控制開支。往日處於網際網路行業金字塔上層的滴滴員工們,日子一下子變得沒那麼舒坦了。
不過,回想去年的順風車惡性事件,以及滴滴2018年財報高達109億元的驚人虧損,滴滴員工遭受的這場「嚴寒」其實早有端倪。2018年底前,100offer平臺上也已出現多位滴滴背景的求職者。
2018年7月剛入職滴滴的測試工程師顧北絕不會想到,短短5個月之後,他就會給這份履歷畫上句號。
此前顧北已有5年工作經驗,在一家物流創業公司擔任測試經理。因一次偶然的內推機會,他抱著去大廠歷練一番的心態跳槽到了滴滴。但顧北剛上任後「屁股還沒坐熱」,就被轉崗到了另一個組。
「新組的技術比較老舊,我做的事情也很初級,和之前的工作經驗相比沒有太多的技術提升空間。HR告訴我因內部組織結構無法再調崗,最後只能選擇離開。」現實與預期相差太遠,提起這段短暫的大廠之行,顧北有些無奈。
如果說顧北的離職原因,是個人職業發展目標和公司崗位調動不匹配;那麼另一位程式設計師Lucy的離職,就顯得更加被動。
作為一名有2年經驗的Java工程師,Lucy在2018年中加入人人車不久後,就碰上了滴滴暫停順風車業務。不到半年內,她的部門就被全員裁撤。Lucy透露:「順風車出事時我就有預感部門發展會出問題,本打算過完年再看機會的,沒想到裁員來得那麼快。」
這簡直有種「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諷刺意味。人人車和滴滴有著很強的「裙帶關係」:滴滴是人人車的戰略投資方,Lucy的團隊與順風車業務來往密切,因此順風車停擺,部門也只能跟著「樹倒猢猻散」。
與滴滴同為TMD之列的美團,這個春天過得也不咋地。
3月11日美團點評公佈的財報顯示,2018年總收入652.27億元,同比增92.3%,經調整虧損淨額85.17億元,同比增長198.6%。
「血虧」背後,美團早已在2018年底至春節前夕進行了大刀闊斧的裁員優化。據公眾號「AI財經社」報道不完全統計,美團這一輪調整,涉及部門包括到店綜合部的技術、運營、產品部門,以及美團、點評平臺下屬的內容運營組、產品組和業務運營組等。
向楠是一名業績突出的美團點評HR。2月下旬,由於所在業務組面臨整體優化,她成為了「無差別裁員」名單上的一員,兩年多的美團之旅就此收尾。
在旁人眼裡,美團和滴滴給到被裁員工的高額賠償金,甚至被視為是某種程度上的「幸福感」,但一直兢兢業業的向楠卻無不傷感。離職那天她在朋友圈裡寫到:「從去年底陸陸續續親手送走了那麼多人,今天終於輪到了我自己。」
從滴滴、美團到網易、京東和騰訊,大廠的裁員是相似的,背後被迫離場的員工們則各有各的不幸,創業企業就更不必說了,100offer就採訪到了不少在2019年初找工作的程式設計師,離職原因驚人地相似:公司倒閉了。
太多人想去大廠,但如願者畢竟是少數
沉舟側畔千帆過,經歷了調整和蟄伏期,仍有不少網際網路公司開啟了新一輪的春季招聘,網際網路人面對新的機遇,也蠢蠢欲動。
不過,100offer今年接觸到的跳槽者訴求比以往要一致得多。「我想去有前景的、穩定的大廠,小公司不考慮,」這類話,職業顧問們聽得耳朵都快起繭子了。

2019年第一批跳槽的網際網路人,工作找得還好嗎?
從2019年1-3月100offer平臺面邀資料的統計來看,絕大多數的面邀來自上市公司。同時,候選人對於B輪以上企業的面邀接受率,要明顯高於A輪及以下公司的面邀,可見大部分人對跳槽小公司沒什麼興趣。
100offer平臺的確有一批候選人在經歷了創業公司的動盪後,成功跳槽大廠實現「逆襲」,前端工程師鄭婷就是一個例子。
2018年11月,鄭婷被迫離開了她供職一年多的北京某區塊鏈創業公司。「那時幣圈跌得很慘,公司資產嚴重縮水,我在的整個組都被裁了。」鄭婷有些厭倦了創業公司的工作節奏,坦言這次跳槽偏好大廠:「我不想再天天加班到晚上十一二點了,想避開區塊鏈和P2P這類高風險行業。」
離職後的第一週,鄭婷就約滿了面試,年底前通過100offer順利入職搜狐,兩份工作的「空窗期「只持續了半個多月。如此「馬不停蹄」是因為,這是她第一次「失業」,難免有些不安和焦慮。「我住在城南,但大多數網際網路公司都在北面,一出門面試就是兩個小時起,特別累。但當時已經有危機感了,我們公司9月份就裁員過一輪,離職的同事有成功內推進騰訊的;但輪到我11月內推時,騰訊適合我的崗位已經關閉headcount了。」
和鄭婷一樣在跳槽大廠過程中充滿韌勁的,還有另一位前端工程師Jean。
Jean是2017年研究生畢業,工作年限並不長,但技術進步飛速。去年4月她為了從資料轉型前端,跳槽到了一家創業公司。半年多過後公司卻資金鍊斷裂、解散,於是Jean來到100offer求職。幸而她在這家公司一直十分努力,短短半年時間,年薪就從15萬漲到了21萬。最後,得益於以往的快速成長和出色的面試表現,Jean收穫了百度、京東、獵豹等多份offer,並在2019年初加入百度。
大廠作為網際網路人「進可攻退可守」的黃埔軍校,在市場不景氣的當下自然更受求職者青睞。然而僧多粥少,如願以償的畢竟是少數。
獵頭行業作為人才市場流通的重要中間環節,是整個市場的晴雨表。一位100offer的資深獵頭顧問透露道:「今年阿里對於P7及以下級別的候選人不再付獵頭費了,說明現在的大廠連中級人才都不怎麼缺了。」
種種跡象表明,網際網路人才市場的話語權已被大廠佔據了上風。100offer見證的遭大廠「不待見」的候選人不在少數,全棧工程師丁黎就是一個例子。
丁黎畢業於某普通二本院校,2018年底他的公司業績不佳,處在風雨飄搖中,同事們也人心惶惶、各尋出路。丁黎希望跳槽到更加穩定的大中型網際網路企業,由於自認為技術全面,他信心滿滿地把期望年薪定在了35萬,漲幅40%。
然而丁黎不曾想到,這樣的目標竟成了奢望。他相繼面了五六家大廠,卻全軍覆沒。最讓他耿耿於懷的是,京東原本口頭承諾了他offer,卻又由於公司架構調整,該崗位headcount被臨時取消。其它幾家公司的技術面試官,也都以「背景一般,技術面廣但不夠系統、紮實」為由拒絕了他;一些小公司通過了他的面試,又因為他不願調低漲薪期望,黃了offer。
經過一番折騰,丁黎總算在2019春節前拿到某B輪公司offer,卻又在提離職時被老闆用漲薪挽留。對此,丁黎給出了一個半是解釋、半是自我安慰的理由:「我這次運氣不好趕上了寒冬,所以跳槽不順利。反正留下維護現有專案的工作量也不大,正好有時間多讀書積累技術,明年再跳槽去大廠。」
100offer的職業顧問提醒丁黎:「我們每個月都有成功入職大廠的候選人,但給你推薦了多次面試都掛了,僅僅是因為市場不景氣嗎?」丁黎低頭不語。春節後他也還是沒有看機會的跡象。職業顧問對此有些無奈:「丁黎的自我認識不夠清晰,期望過高;即便在這家公司再混一年,單靠業餘積累,進大廠還是有點懸。」
行業下行的確會對從業者產生不利影響,但擁有真才實學和可遷移能力的人,無論在哪個年代都會有一口飯吃;浪潮褪去,才知道誰在裸泳。在「高薪陷阱」中養尊處優慣了的求職者們,是時候重新審視自我了。
創業失敗、公司倒閉後,他們仍想尋找下一個獨角獸
2018年是網際網路創業黃金時代的尾聲,無數小公司在這一年立起墓碑。
不過,大廠情結並非適用於所有人。100offer注意到,仍有不少剛離開創業公司的求職者,為了更好的職業發展而再走一步「險棋」,在2019年跳槽加入了他們眼中的下一個「獨角獸」。
2019年元旦假期剛過不久,工作近5年的程式設計師盧小鳴就做了一個有些「另類」的決定:放棄某世界500強IT外企的offer,入職北京一家區塊鏈創業公司。
對盧小鳴來說這需要很大的勇氣。因為他在上一次跳槽時,就已經做出過非常相似的選擇,可是最後他入職的那家公司卻迎來了倒閉的結局。
從某所名校本科畢業後,盧小鳴進入一家網際網路小公司工作,拿著一份普通的薪水,但他並沒有止步於此。「我喜歡鑽研技術,一畢業就去小公司不算壞事。很多時候沒有人幫你,反而能鍛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被別人的思路給框定住。」此外,盧小鳴還堅持業餘時間自學掌握Linux,閱讀英文技術文件,維護Github專案,兩年後成功跳槽到了一家知名網際網路上市公司。
2017年正值比特幣大牛市,有同事勸說盧小鳴一起辭職創業。2018年初,小鳴自稱「受到了錢的誘惑,頭腦一熱」,就和同事前後腳從供職了近兩年的上市公司辭職,成為了這支區塊鏈創業團隊的頭幾號員工。
然而,創業終究是九死一生的「勇敢者遊戲」。9個月後,幣圈劇烈動盪,公司應聲倒閉。作為薪資福利的一部分,公司會給員工發數字貨幣,盧小鳴也親眼見證了手頭資產的快速上漲又跌回「谷底」的全程,多少有些不甘。
和大多數「踩坑」後對區塊鏈敬而遠之的求職者不同,2018年11月盧小鳴來100offer平臺看機會時,除了「找一份能讓我做得久一點的工作」的要求之外,並不避諱再次嘗試高風險的初創型企業。他表示,自己很享受在一線鑽研程式碼的感覺,不太想一步跳槽到管理崗。最理想的狀態就是加入一家小公司,和公司一起慢慢成長成為資深leader,當然同時錢賺得越多越好。
即便在2018年底的「寒冬」,有實力的人也不缺機會。盧小鳴在100offer很快收到了12份面邀,通過各種渠道收割的offer多達8個。
最終盧小鳴選擇了放棄大廠offer,再次「鋌而走險」入職區塊鏈公司,一方面是因為面試時雙方很投緣,創始人為了爭取他,不僅年薪現金部分持平大廠,還額外多給了期權。另一方面,小鳴認為在個人技術成長上,兩家公司差別不大:「我平時有業餘時間學技術的習慣,大廠的優秀專案也都是開源的,頂多是具體執行層面有區別。小型團隊反而有更多嘗試新技術的空間。」
除了盧小鳴,100offer還採訪到了另外兩位「繞開」大廠的程式設計師候選人。
一個是有10年工作經驗的連續創業者胡文。2017下半年至今不到1年半的時間裡,他已經換了三份工作,且都是區塊鏈行業。一開始與朋友一起創業,融資失敗;隨後跳槽到一家區塊鏈交易所,9個月後又因為市場行情不好而觀望機會;最後在今年3月,胡文通過100offer拿到了新東家的offer。這家區塊鏈公司的背後,有兩家資金雄厚的金融公司站臺,核心高管也都是華爾街背景,潛力相對較大。
胡文的跳槽訴求比盧小鳴更加「赤裸裸」:「上一份工作的稅後月收大概有三萬五,因此月薪不到4萬的機會我堅決不看。」他很坦誠地解釋道:「我想攢夠錢,過幾年離開北京回老家生活。我今年已經33歲了,上有老下有小,沒辦法為了所謂的情懷而跳槽,還是更看重到手薪資。」
雖然胡文經驗豐富,技術也不差,但由於缺乏名企名校光環,也只有高風險的區塊鏈行業能給得起高薪。就是這麼一個多少有些浮躁的理由,讓他在經歷了跌宕起伏的2018年後,仍自願在「雷區」留了下來。
另一個候選人林權曾做了2年獨立開發者。今年2月,林權感到自己獨立開發的時間有些太久,擔心和市場脫節,便想重新加入到找工作的大軍中來,測試一下自己各方面技能水平。
起初,林權的求職目的不太聚焦,面試了B站、拼多多等大中型網際網路企業,卻沒有拿到offer。他開始意識到自己技術深度不夠,調整了認知偏差:一是從自由職業重返職場,不能指望一步登天進大廠,薪資要求也該更現實些;二是技術驅動型、扁平風格的獨角獸公司更適合現階段的自己。
最後,林權在3月初通過100offer入職了一家有矽谷背景的B輪公司,主要負責前端開發。他告訴我們,最近接觸到了很多新的技術棧與框架,也開始看書和原始碼提升自己。「新公司的開發氛圍相對自由,和集體一起討論技術的感覺很不錯。」
以上幾位求職者們選擇「險招制勝」的背後,既有野心,也有對現實的妥協,既有浮躁,也有理性。不論最終結果會如何,有目標感併為之奮鬥,也是職業生涯中難得的一堂必修課。
100offer說
一千個求職者就有一千種跳槽姿勢,在2019年第一批「逆流而上」的跳槽者中,除了這些成功「挪窩」的人,也有人的跳槽結果並不理想,或中途選擇了放棄。
春節被裁後遲遲沒有工作的Python工程師嚴越,敗在了技術能力不過關上。由於程式碼交付效率過低,他被前司解僱。在跳槽中,所有當場測試程式設計能力的面試,他也幾乎都亮了紅燈;
想去大廠而不得的丁黎,對自己的技術水平有些盲目自信,薪資預期過高;
還有一部分候選人沒有理清自己換工作的核心目標,又缺乏選擇offer的經驗,匆忙入職了並不適合自己的崗位,結果只是加快了下一次的離職。
反觀Jean、林權等一些成功跳槽的案例,他們有的主動引導面試官討論自己的強項,揚長避短;有的會通過不斷自學快速提升技術;還有的在面試失利後能及時覆盤,調整目標和預期。
即便在網際網路有些「百廢待興」的2019年,金三銀四也仍是人才充分流動、招聘市場最完全競爭的時機,因此也適合跳槽者對自身的職業發展做一個全方位的回顧和反思。
浪潮褪去,被擱淺在沙灘上的不只是裸泳者,也會有珍珠。但如果你總拿「行情不好」當做「萬金油」來掩蓋自身的職場危機,那麼你將錯過的恐怕不僅是這一次的工作機會,而是未來N個跳得更好的可能性。
(為保護採訪物件隱私,文中的嚴越、丁黎、顧北、Lucy、向楠、鄭婷、Jean、盧小鳴、胡文、林權等人均為化名。)

最後,給大家推薦一個 前端學習進階內推交流群685910553 (前端資料分享),不管你在地球哪個方位,
不管你參加工作幾年都歡迎你的入駐!(群內會定期免費提供一些群主收藏的免費學習書籍資料以及整理好的面試題和答案文件!)
如果您對這個文章有任何異議,那麼請在文章評論處寫上你的評論。
如果您覺得這個文章有意思,那麼請分享並轉發,或者也可以關注一下表示您對我們文章的認可與鼓勵。
願大家都能在程式設計這條路,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