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價格”,還是先有“產品”?
世界經理人專欄

“劉潤”公眾號主理人,網際網路轉型專家,前微軟戰略合作總監。任海爾、中遠、恆基、百度等多家知名企業戰略顧問,他總能將複雜的問題,抽絲剝繭地探尋出商業本質,釋出在他的公眾號“劉潤”(ID:runliu-pub)上。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劉潤”(ID:runliu-pub),世界經理人經授權轉載。
昨天,是五一小長假的最後一天,我和我的同事,整理了這段時間以來,我個人的幾個思考片段。
這幾個思考涵蓋了產品、營銷、管理、戰略幾個維度——
如何理解 定位 和 定價 ;
如何看待“價格高”;
怎樣面對別人提的建議;
怎樣定義商業“賽道”。
希望能帶給你一些啟發。
— 1 —
定位,是逼著你定價
你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到底是先有價格,還是先有產品?
科特勒認為: 先有價格,而產品,是讓價格顯得合理的工具。
比如房地產,你蓋一棟樓,你是先定價,還是先蓋房子?
先定價。這個地方均價 3 萬元一平,我要蓋一棟 6 萬一平的樓。
怎樣才能讓這個 6 萬元顯得合理?做與眾不同的高階設計,加上牆體恆溫,加上中央新風,加上獨特設計……
這樣能賣到 6 萬嗎?可能還是不行?再想想還能做什麼。
如果是先蓋房子再定價,你連要不要加上牆體恆溫都不知道。
比如你開餐館,你先想的不是我做川菜、粵菜還是小龍蝦,而是我定位人均消費多少?
100、300、還是 50?
如果是 300,我做什麼能讓消費者覺得 300 元值?口味不同?貨源不同?廚藝不同?裝修不同?和其他人均 300 的餐廳,我有什麼優勢?
這麼設計後,我能賺錢嗎?
比如你開舞蹈培訓,你不要先想我的瑜伽館選址在哪裡,而是要先想,我打算每次收費多少?
300?400?還是500?
如果是 500,和其它 500 的相比,我不同在哪裡?怎麼設計產品,消費者才覺得值?
消費者覺得值了,我的成本讓我還能賺錢嗎?
定價,是逼著你定位。
— 2 —
“價格高”不是病因,而是症狀
當合作夥伴、客戶、甚至員工自己抱怨自己的產品“價格高”,不好賣的時候,作為 CEO 的你要記住:
價格高,從來都不是原因;價格高,是產品出了問題,客戶定位出了問題,激勵機制出了問題的症狀。
解決“價格高”這個問題的辦法,不是降價,降價就像中了箭,把箭尾巴減掉一樣。
價格高的解決辦法,是改變產品,讓它配得上這個價格,找到更需要這個產品的人群,以及用讓團隊更勇猛的 激勵方案 。
這些都是中長期的解決方案。
就算短期要解決賣不出去的問題,也不能輕易降價,可以用贈送,搞活動等方式變相優惠,但不能輕易降價。
一旦降價,就意味著改變了定位,再也回不去了。
— 3 —
怎樣面對別人提的“建議”
最簡單的事情是否定,難的事情是提方案。
最難的事情是提更好的方案。
當遇到問題時,會有人提出一些建議。這些建議可能靠譜,可能不靠譜。我們最習慣做的事情,也是最簡單的事情,是說“這不行”。
找出不可行的地方,或者說曾經誰試過沒成功,是最容易的事情。但是,這不解決問題。
一個優秀的管理者,要允許和鼓勵下屬提建議。
就算不完備,也要保護和鼓勵。因為提方案,已經是在思考“怎麼樣行”,遠遠難於思考“為什麼不行”。
一個優秀的管理者,甚至應該自己不斷提建議,激發下屬,接受他們的挑戰,共同優化。
這樣還不夠。管理者更高階的能力,是在這些建議的基礎上,看到不行,然後針對不行的原因,提出更好的方案。這是一個管理者真正應該做的事情。
“你還有更好的建議嗎?”如果沒有,獎勵目前最好的那個。
一個下屬不斷提建議,上級不斷否定的機構,是個可怕的機構。
— 4 —
錯誤的賽道,長不出偉大的生意
所有商業模式,都可以從“門檻”、和“可複製”這兩個維度,來看它的性質。
門檻低,不可複製:餬口生意;
門檻低,可複製:規模生意;
門檻高,不可複製:專家生意(諮詢等);
門檻高,可複製:偉大生意。
大部分人選擇了餬口生意的賽道,卻懷抱著一顆偉大生意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