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P可以替換信用證?這種付款方式,你一直都沒用對!
世界經理人專欄
對於客戶要求 D/P 這個 付款方式 ,很多朋友都是十分忐忑。
做呢,擔心風險;不做呢,又不甘心。
左右為難之下,於是求助網上,結果發現,說什麼的都有,越看越擔心,越看越嚇人。
這就好比自己哪裡不舒服,上網一查,人云亦云,越看越像絕症,可能嚴重到讓你絕望。
一、切忌 片面看問題
大家要明白一個現實,大多數人,其實掌握的都是 隻言片語 ,學到了一些皮毛,但以為自己都懂都明白,於是誇誇其談,這才是最誤人子弟的。
你要是很專業吧,深入淺出剖析一個事情,有明確的案例,有具體的方法,有理有據,把複雜的事情用簡單的描述表達出來。
不用任何高深的詞彙,或者故作高深的表達,讓普通人都能看懂,讓外行人都能明白,這才是真正的水平。
若是純學院派,掉書袋,自己經歷和接觸的都不夠,看了幾本書看了幾篇文章,又能指點別人多少呢?
有的時候我甚至在想, 真理越辯越明,在網路時代,或許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
一件事情,如果一個真正行家說了,沒有人反駁,可能真理就容易被大眾接受。
但是如果一大堆鍵盤俠,或者為了反對而反對,從而突出自己的話語權和成就感,不斷用極端案例去反駁,反而容易影響大家的判斷。
所以網際網路,本身就是 雙刃劍。
有些資訊可以輕鬆掌握,不需要過去那樣查資料,問高人;可有些資訊反而變得複雜,簡單的事情反而因為眾說紛紜,而陷入迷霧中。
不說了,言歸正傳, 今天想專門分析一下D/P這個付款方式 。
因為太多學員在答疑平臺提問過類似的問題,我索性把我的一些想法公開寫出來,給大多數非學員參考吧。
二、D/P中 against 的先後問題
D/P的英文,本身是Documents against Payment,是 付款交單 ,這個沒問題,大家都知道。
但是很多朋友的疑問是,against前面是“後的部分”,後面是“先的部分”,那D/P就應該理解成“檔案在付款後”。
通俗理解是“先付款,後交單”,所以才會翻譯成“付款交單”。
可現實中,為什麼我們要先把單據交給銀行,再收錢,這不就變成“交單付款”了?
是不是違規操作呢?還是說,理論是理論,現實是現實?
就好比關於T/T的付款方式,我們常常會說,餘款見提單影印件付款,英文是balance against the copy of B/L。
這裡也有against,就是“在什麼什麼後面”,就是先給提單影印件,客戶再付款。
所以許多人不知道的是, 為什麼D/P的理解,會變得跟字面理解不一樣?
難道against這個詞,在這裡的解釋不同?
其實當然不是, 真正的答案 是,D/P的翻譯,是針對於客戶的,不是供應商。
從客戶的角度,他需要給銀行付款,才能夠從銀行拿走單據。這就是“付款交單”的真正含義,而不是從供應商角度去分析,那你永遠無法分析出來。
三、D/P的 具體操作
其實, D/P我們可以理解為,沒有信用證的一種 信用證操作 。
說白了,操作方式和思路,基本跟信用證一致,差別就在於,沒有信用證這個東西存在。
簡單來說,具體的流程就是,在接單的時候,跟客戶協商好,需要提供哪些單據給銀行,比如提單、發票、裝箱單,這是老三樣。
有些客戶可能需要產地證之類的,或者其他的一些單據,都要事先溝通清楚,如果單據方面自己沒問題,這 第一步 就完成了。
第二步,出貨後,把相關單據提交給銀行,然後等待收款。
其實D/P就是一種 託收交易 ,單據本身是給客戶的,只是委託銀行代收而已。
這個環節,是為了避免客戶違約的情況出現,銀行在沒有收到客戶錢的情況下,是不會擅自把單據給客戶的。
雖然也有小銀行可能違規操作,但是大多數情況下,銀行的信譽,往往是高於客戶的企業信譽的。
為了一個客戶的一個訂單,銀行拿自己的前途和信譽冒險,這個可能性很低。
第三步,銀行收到單據後,就會提示客戶付款,比如承兌匯票,或者直接從對方賬戶里扣除等等。
只有銀行收到款項後,才會把單據交給客戶。
這也就是真正意義上付款交單的步驟,客戶先付款,銀行後交單。
四、風險的考量
在我看來,D/P和L/C的風險等級,幾乎是一致的。
只是在學術上,大家都會認為,L/C比D/P安全。
理由是,信用證的操作,是單據交易,只需要單據完全符合,遞交給銀行,銀行就必須付款。不管最後客戶付款或者不付款,都不會影響你收錢。
很多教科書上這樣寫,可其實我並不認同。
沒錯,信用證的確是單據交易,但是你又如何能保證,你能完全滿足條款呢?
比如有些單據,是需要客戶配合的,像第三方的測試報告之類的,我們不認為第三方公司,會配合客戶造假。
但是如果客戶錯誤引導,加上一而再的拖延,導致信用證逾期,導致單據不齊全,其實照樣無法交單,照樣銀行要跟客戶確認這些嚴重不符點的問題。
而這些東西,都是教科書沒法教給你的,只能通過自己的經歷和試錯,不斷總結經驗。
而D/P,雖然沒有那份信用證,教科書上也會告訴你,這是客戶信譽,不是銀行信譽,銀行僅僅是託收方,如果最終客戶不付錢,銀行也沒辦法。
但是銀行不會把單據給客戶。
也就是說,客戶想不付錢,但是拿走單據去提貨,還是很困難的,現實中很難辦到。
從風險程度考量,你說完全沒風險,這是不可能的,做生意怎麼可能沒有風險?
無非是風控和評估的問題。
如果要做到100%無風險,那唯一的辦法就是100%前T/T。
說白了,就是先付全款,你再安排生產,那是不擔心對方違約或者取消訂單,因為所有錢已經收全。
可換過來看,對於你是0風險的事情,那客戶就是100%的完全風險。
因為你隨時可以違約,隨時可以跑路,客戶要報警,要打國際司,是非常困難的。
在某種程度上,我個人的觀點是,D/P和L/C,相對而言是比較 折中 的付款方式。
如果還是不放心的,可以做信保,再多一道保險上去。
萬一碰到出貨後,客戶倒閉這種情況出現,還能找保險公司理賠貨款,這也是一個思路。
這一篇關於D/P的文章,是不是比教科書上長篇大論的理論知識和圖表,要簡單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