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網紅故宮披上了 AI 的外衣
恭喜你,獲得跟故宮朝中大臣的對話機會,想不想穿越一回?

600歲的“網紅” 故宮曾推出了一款 AI 智慧聊天機器人“見大臣”,遊客可以隨時隨地通過同名微信小程式跟它聊天,AI “大臣” 文縐縐的語言不失幽默風趣,每條日常調侃都會讓你有種彷彿置身宮中的感覺。

故宮官方表示,這款 AI 智慧聊天機器人的資料庫中包涵《清代歷朝起居注合集》和《清實錄》等文獻中的 670 條趣味問答。它不僅僅能跟你隔空調侃,同時也可以為你介紹故宮,或者介紹遊玩路線。

故宮已經不再單純是一個古老的歷史建築,它已經成為年輕人也開始追捧的“網紅”、“超級大IP”。一改以前高冷的形象,故宮也開始賣萌帶貨了。
從《上新了·故宮》節目,到斷貨的故宮彩妝,從故宮系列 APP,到紅遍大江南北的故宮 h5,從一票難求的“紫禁城上元之夜”登上熱搜,到被排不到號的故宮火鍋瘋狂刷屏......故宮背後藏著一個龐大的“數字後宮”。

故宮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擁抱 AI 是個必然,而聊天機器人的引入,讓悠久厚重的傳統文化以一種新穎、互動性強的方式讓更多人接受並喜歡。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表示,在如今這個超級互聯的世界裡,社會交流溝通變得日漸複雜、多元和融合,博物館必須開創文物藏品闡釋與展示的新方法。這不僅是新科技、新媒體的探索與實踐,也是理念的變革與創新。
在 AI +博物館、文物數字化的今天,全世界都在思考如何將高新技術與文化遺產進行融合,把文化魅力通過更潮流、新鮮的方式展現出來。
讓我們把目光轉向巴黎。
巴黎聖母院的一場大火,讓人們開始考慮如何利用 AI 技術,引入到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中,來完成遺蹟復原、影像檢測預警、歷史文化推廣等。

同在巴黎的盧浮宮利用 AI 智慧對話技術,推出了對話機器人 APP “盧浮宮聊天機器人指南”,讓更多遊客以對話互動的形式,瞭解文化遺產背後的有趣故事,把歷史教科書中的知識點盤活了起來。

這款聊天機器人可以像導遊一樣,將精選展品為你做詳細的講解,比如:
《蒙娜麗莎》失竊
《米洛的維納斯》
《自由引導人們》
《美杜莎之筏》
《路易十四——太陽之王》
《拉瑪蘇神獸》
…

美中不足的是,遊客暫時無法進行自由提問,而只能根據預設選項進行反饋或提問,來獲取更多資訊。
雖然對話機器人在博物館、歷史景點的應用相比在商業場景中普及率低很多,但我們期待對話式 AI 在歷史文化領域中的更大面積落地。
對話機器人的應用將會引領數字化博物館趨勢。有了自然語言理解、語言識別、深度學習等技術的加持,遊客可以一改以往聽導遊講解或租電子講解裝置的方式,跟對話機器人聊著天就能夠獲取文物資訊、瞭解文化背景,甚至還能跟機器人調侃一番,趣味性和互動性大大增加,並且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
與文化的高度融合可以說是科技發展的最高境界。AI 的終極形態,也承載著推動人類文明發展的使命。或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都可以跟文物直接“對話”,用 AI 對話機器人連線古今,在科技衝撞顛覆傳統的同時,推動文化傳統的發展與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