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混凝土常見病害,你掌握了嗎
【導讀】
水泥混凝土路面是一種高階路面,具有強度高、承載力強、剛度大、穩定性好、養護工作量少等優點。
文章根據目前國、省道及農村路網水泥混凝土路面建設比較普遍的情況,針對施工中出現的開裂、啃邊、斷板、沉陷、錯臺等質量病害,從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型別、產生的原因入手,分析建築材料、混凝土配合比、水灰比、施工操作等對質量的影響,最後提出相應的預防對策。
近十多年來,水泥混凝土路面建設發展迅猛,但工程質量並不盡人意,導致路面養護費用大大增加,為了能更好地控制水泥混凝土路面質量,下面就針對一些常見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質量病害及防治問題進行淺析。
水泥混凝土路面產生質量問題的原因除路基本身質量欠缺而影響到路面質量外,主要還有路面施工不規範及組成材料不合格的問題。
外加劑及混合料
外加劑已成為混凝土混合材料的必備成份,外加劑依品種不同,能夠改變和提高混凝土路面的某些效能。外加劑的用量一般不超過水泥用量的5%。就增強混凝上溫度變形能力而言,摻入引氣劑將在保持混凝土高強度的同時,可以降低混凝土的溫度變形量,因而有助於混凝土板塊的抗裂能力。
混凝土中加入混合材料(如粉煤灰、矽灰等),能夠較明顯地減少混凝土水化熱,有利於防止混凝土因溫度應力產生的破壞。但是,應當注意任何混合材料的摻入必須通過試驗確認其對強度、耐磨性、抗凍性等指標的影響。
配合比優化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配合比,除滿足強度耐久性、經濟性指標外,更重要的是應滿足水泥混凝土路面不同施工工藝的技術要求,在對混凝土工作性有重要影響的各項引數中,控制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選擇適宜的砂率、確定合適的混凝土含氣量以及較小的坍落度損失,是保證混凝土正常施工的關鍵。
02 合理選擇施工工藝
良好的路面質量是通過嚴格的施工質量控制來實現的。無論是機械施工,還是人工攤鋪,都必須重視施工工藝與施工過程的選擇和控制。總體而言,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藝與施工過程控制應注意以下幾點:
1) 儘量採用機械化施工,並注意機械的配套和能力匹配;
2) 嚴格控制路基施工質量;
3) 儘量減少半幅施工、半幅通車的現象;
4) 在澆築砼前,應將基層澆溼,防止基層吸食麵層水分;
5) 正確選擇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澆築時間,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溫度;
6) 避開高溫氣候施工;
7) 嚴格控制振搗方法和振搗時間,避免漏振及振搗不均勻;
8) 保證施工作業過程的連續性,在合理原則基礎上儘可能地縮短工序之間的間隔;
9) 採用二次抹面,以減少表面收縮裂紋;
10) 加強早期養護,防止面層失水過快,防止砼表面水份蒸發而乾燥;
11) 及時切縫,保證切縫深度;
12) 規範脹縫、縮縫製作工藝、準確定位傳力杆及拉桿設定位置;
13) 及時處理基層的裂縫,防止反射到面層,使面層斷裂。
4
水泥混凝土路面其它病害防治對策
01 路面起砂磨損和露骨
路面磨損甚至露骨除了與砂石材料中的含泥量及砂偏細等有關外,還與水泥有關。由於水泥稠度指標達不到,保水性較差,泌水較為嚴重,使路面起砂磨損現象很嚴重。其次,路面澆築中,提漿機如使用過多,由於提漿機振動頻率大,使面層砂漿過厚,也易造成起砂和露骨。
防治對策:選用符合要求的骨料、中粗砂及水泥,路面振搗要避免過振,防止面層砂漿過厚及漏漿情況出現。
02 坑洞
由於砂石材料中混進小泥塊或雜質而引起的。
防治對策:首先,對加工好的碎石進行過篩,防石粉結塊及增加含泥量;其次,對堆料場進行硬化處理,防止直接堆放在場地上,以免裝料時底層泥土混入。
03 斷邊、缺角
混凝土路面板角、板邊部分應力易於集中,因振搗不良等原因,容易發生裂縫。
防治對策:板角、板邊加強振搗,避免漏振。
04 側面蜂窩麻面
振搗不實及振搗不夠使混凝土內氣泡未能上浮而粘著模板,或模板上粘著水泥砂漿未刷洗乾淨使板面粗糙、麻面,且漏振及漏漿產生蜂窩。
防治對策:及時對使用過的模板清理乾淨,進行潤滑處理。板角、板邊加強振搗,避免漏振,防止漏漿。
05 脫皮
在施工中,因混凝土面板受雨水侵襲使水泥漿流失,而後用水泥漿粉刷補救;或是混凝土坍落度較大及水泥保水性差使面板泌水嚴重,或用水泥粉補撒吸水,從而產生脫皮。
防治對策:對於雨水侵襲較嚴重的面板應鑿除重新鋪設,對於面板水泥漿流失較少,採取面層抹面完成後直接進行防雨遮蓋,待面層完全硬化後,對面層抗滑構造用刻紋機進行刻紋。對於混凝土坍落度較大及水泥保水性差的情況,要及時調整配合比或更換水泥。堅決杜絕用水泥漿粉刷補救或用水泥粉補撒吸水現象。
06 灌縫問題
灌縫材料質量欠佳造成溫度高時被車輪撕裂,溫度低時脆裂;灌縫不及時會使泥砂等雜質進入縫內;切縫深度不足及灌縫時縫內溼度太大,都會影響灌縫質量。漏灌及灌縫不良會造成雨水下滲,影響路面使用質量。
防治對策:保證切縫深度;在乾燥的狀態下進行灌縫;切縫完成後及時進行灌縫;選用灌縫料質量較好的改性瀝青、聚氨脂等。
07 合板時混凝土跑到鄰板上
合板時,由於操作不當,會使混凝土跑到鄰板上,影響中縫的美觀,並使面板平整度受到影響。
防治對策:施工中,可用寬約5釐米、長3.5米的鋼板條靠在板邊,以防砂漿跑到澆好的面板上。
08 唧泥及錯臺
唧泥現象的產生是基層中有可懸浮的細粒鬆散土,在路面上雨水滲入及車輛荷載的重複作用下,使基層破壞甚至脫空,使面板出現唧泥、錯臺導致面板斷裂。
防治對策:嚴格控制基層施工,及時灌縫及灌好縫,加強面板施工。
09 沉陷
由於路基土沉降或固結所引起,特別是接近橋涵構造物處,回由於壓實不足而產生。沉陷使路面平整度變差並導致板的開裂。
防治對策:加強對路基施工的控制。
10 拱起
板收縮時接縫縫隙張開,填縫料失效,堅硬的碎屑落入縫內,致使板在受熱膨脹時產生較大熱壓應力,板發生縱向失穩而出現拱起。拱起使路面平整度變差,而嚴重拱起會導致前後板塊斷裂。
防治對策:加強對灌縫的控制。
11 隆起
由於路基土凍脹或膨脹土膨脹而使板塊擡起,嚴重時會導致板塊斷裂。
防治對策:加強對路基施工的控制。
5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