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馬雲,浙江還有一位馬姓富豪,不做金融也不做網際網路,身價500億
身為一名湖北人,小編也不得不承認,浙江真是一個人傑地靈的地方。幾百年前的沈萬三、二十世紀的包玉剛、邵逸夫、當今的馬雲、丁磊、李書福等等在中國商界叱吒風雲的人物都是浙江人。
在當今的風雲浙商中,大家最熟悉的莫過於馬雲了。他創立的阿里巴巴已經成為一張中國的新名片,在世界各地受到廣泛關注。其實浙江還有一位低調的馬姓富豪,在前段時間釋出的胡潤百富榜中,他以500億身家排名第38位。這個名次其實比去年還降低了幾位,但他去年的總身價才不到四百億。
看到這樣高的身價,想必很多人大概都會覺得這應該是個做金融或者房地產的,再不然就是做網際網路的。畢竟做金融和房地產最賺錢,而馬姓富豪以馬雲和馬化騰為代表又都是做網際網路的高手。然而,這些想法都錯了。這位身家500億的馬姓富豪既不是做金融也不做房地產,更與網際網路沒有關係,他做的是服裝代工。
其實說到這裡,也不見得有幾個人能想到他是誰,但他做的衣服很多人一定穿過。中國的阿迪達斯、耐克、優衣庫、彪馬等幾乎都是他代工的。他就是申洲國際老闆馬建榮。
馬建榮先生1965年出生於浙江紹興。申洲國際最早由他的父親馬寶興建立。馬寶興也是個奇人,十幾歲就到紡織廠當工人,憑藉出色的表現獲得了去日本學習的機會,回來後就成了技術骨幹。當時寧波地方為了解決就業問題,創辦了申洲織造公司,馬寶興被任命為副總經理。
馬建榮十幾歲的時候就已經跟著父親一起在廠裡當工人。那個年代的工人真的比今天的大學生還愛學習,馬建榮就是在工廠裡學到了很多的技術和知識。父親馬寶興雖然當著副總經理,但其實是個苦差。廠裡欠著很多債,工人也都是毫無技術水平的“烏合之眾”。一切都是在其父馬寶興的操持下,才漸漸得到好轉。馬建榮也起到了很好的助手作用。
馬寶興對工廠的要求很高,在那個國人並不怎麼講究衣服質量的年代,他要求廠裡不接低端訂單。馬興田瞄準的第一個高階市場是日本。1992年,馬建榮就是在父親的派遣下遠赴日本拿下了第一個大客戶——優衣庫。據稱,當時他們有一批產品不合格,客戶提出後,他們直接都燒掉了,沒有讓一件次品進入市場。這一舉動,讓申洲國際贏得了注重質量和誠信的美譽。一大批國際服裝品牌都陸續找申洲合作。
1997年,馬建榮正式接替父親成為申洲的總裁。嚴格上來說,馬建榮算不上是“二代”,他幾乎就是伴隨著申洲一起成長起來的。父親給他的更多的只是技術和精神。馬建榮正式接受申洲時,總利潤不過1500萬。
申洲國際後來被人們稱為服裝界的“富士康”。很多人認為代工是沒有技術含量的,不賺錢的,其實這是一種很大的誤解。正牌的富士康足以對這種說法打臉,服裝界的“富士康”申洲國際也證明了這種說法的荒謬。馬建榮大膽地燒錢升級技術和裝置,讓申洲國際幾乎掌握了服裝從原料加工到設計生產的整個鏈條。所以,我們穿的優衣庫、彪馬等品牌服裝很可能只是貼了一個牌子,而連設計也是由申洲國際完成的。這讓申洲國際擁有了超高的議價能力,利潤高達驚人的24%。
2005年,申洲集團在香港上市,募集到9億多資金。這些錢幾乎都被馬建榮燒到了裝置升級上。而早在1997年,他就把賺到的三千多萬燒到了環保上。很多同事對他的燒錢行為不理解,但後來的事實卻證明,他是對的。如今申洲國際的總市值高達1433億,比起上市之初的9億增長了何止百倍?而在新時代的產業升級中,從一開始就燒錢高環保的申洲國際也避免了被列入落後產能名單。
隨著經濟的發張,紡織也生產落後,做得也累,不僅國家將其列入了落後產業名單,而且剩餘勞動力也多不願去紡織廠上班。很多紡織企業紛紛把錢投入房地產、金融、網際網路等快錢領域。但馬建榮卻堅持主業,為了解決勞動力短缺的問題,他甚至跑到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建廠,還花巨資給員工建食堂、裝空調,甚至幫員工解決住房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