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D今年降價以後 現在這樣做價效比更高
【PConline 雜談】現今DIY市場又恢復了往昔的活力,PC硬體除開英特爾、AMD兩家的良性競爭和英偉達的獨孤求敗,固態硬碟(SSD)價格的下探也助漲了玩家們升級的熱情。可以說,計算機技術發展到今天,硬碟仍然是效能的瓶頸,是PC木桶中那塊最短的木板。將PC中的機械硬碟升級為固態硬碟,可以直接有效地彌補這一短板。這也正是玩家熱衷固態硬碟的原因,它是打造高效能平臺的標配。說到這裡,大家可能就嘀咕了,固態硬碟的誘惑力無法抵擋,但怎樣選擇才能花最少的錢,獲得最實在的效能提升呢?接下來我就跟大家聊聊我的看法。
SATA SSD價格腰斬
近期固態硬碟市場的情況,可以用三個詞語概括: 價格腰斬 、 技術成熟 、 產能穩定 。終於,廠家生產線升級完畢,廠房不再著火了,固態硬碟價格高企的寒冬過去了。近半年來,固態硬碟價格下降是大家能明顯感受到的,降價幅度或許超過了大家的想象。這裡我給出幾張某網站的價格追蹤曲線圖:
可以看到,連同M.2介面固態硬碟和2.5英寸機械硬碟的價格,都有大幅下調,基本是呈線性的。
幾近一半的腰斬價,無論大廠還是大牌,無一例外,這是固態硬碟的普遍行情。
快閃記憶體顆粒價格暴跌
不必深究原因,固態硬碟的價格之謎不用我們來一集《走近科學》。簡單一句,固態硬碟核心材料——NAND快閃記憶體顆粒價格暴跌。之前多家快閃記憶體顆粒廠商都在攻克3D NAND快閃記憶體顆粒的技術與量產難關,快閃記憶體顆粒供不應求,價格順勢暴漲。現在就不同了,三星、美光、東芝這些公司,乃至國產驕傲的紫光,都有生產3D NAND快閃記憶體的能力。現在3D NAND快閃記憶體生產技術成熟,產能穩定,各家廠商相互競爭,價格自然就下來了。
價格都便宜,如何選擇
價格雖然誘惑,但入手依舊需要一番考慮,畢竟再便宜也是要拿出真金白銀的。我個人推薦的,是SATA介面的固態硬碟。接下來我將說說我這麼推薦的原因。
從速度分析,以目前大部分SATA 3 SSD的速度來說,都能達到530/500 MB/s左右的讀寫速度,完全滿足了。而使用上M.2 NVMe的SSD,雖然讀取速度能夠達到2000MB/s,但是對於一般的使用者來說,這個提升不大,有邊際效應存在。
從容量分析,現在的Windows 10系統會佔用50~60GB的容量。如果選擇120GB的SSD,將會有60GB左右的剩餘空間,如果不裝大型遊戲,這樣的容量能夠勉強使用。選擇240GB的SSD,就能夠在裝有大型遊戲的情況下,仍有幾十GB的容量使用。
價格,目前的120GB和240GB的SATA SSD都能達到1元1GB的價格了,結合使用體驗來看,使用240GB的SATA SSD能夠將更多的軟體和遊戲放入高速硬碟中執行,價格的提升卻沒有很大,是目前非常有價效比的一種選擇。
兩個高性價比的選擇
英睿達(Crucial) BX500 240G, ofollow,noindex"> 京東商城 參考價249元。英睿達BX500為塑料機身,內部沒有散熱貼片,沒有采用MX系列的鋁合金材質,主控為慧容SM2258XT晶片,而快閃記憶體顆粒則採用了同自家MX系列同樣的第二代64層3DNAND的TLC顆粒。順序讀取超過500MB/s,寫入速度也比較接近480MB/s。從機身到快取,到主控晶片各方面都是鎂光在保持價格優勢的基礎上的一次新的嘗試,雖然配置不高,但是相比於低廉的定價已經很有競爭力。
東芝(TOSHIBA) TR200 240GB, 京東商城 參考價259元。外觀以黑色和綠色為主色,配以品牌logo,顯得十分清爽怡人。它精選纖薄金屬外殼,厚度僅7mm,擁有做工精細、纖薄堅韌、通用性強等優點,細節處彰顯大廠卓越品質。它採用東芝全新的64-layer 3D BiCS FLASH儲存器,擁有高技術、高密度和高容量垂直堆疊結構。同時,三維化高穩定結構也提供了更加可靠的效能和穩定性。它的讀取速度高達555MB/s,寫入速度達540MB/s,而隨機讀寫效能分別達到80000 IOPS和87000 IOPS。
PConline小編結語:
到了2018年末這個節點,固態硬碟(SSD)已經是“白菜價”了,SATA介面的固態硬碟價效比更是突出,1元1個G就能帶來飛速體驗。固態硬碟對比機械硬碟在開機速度、遊戲載入、流暢度會有明顯提升,而新裝機固態硬碟早已經是標配。綜合體驗(包含錢包君的體驗),SATA固態硬碟無疑是最具價效比的升級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