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絲公益應援背後:粉頭暗中抽成,中介明碼標價,百萬資金淪為明星宣傳費?
編者按:本文來自“ ofollow,noindex">娛樂資本論 ”,作者:吧啦。36氪經授權轉載。
“呵呵,粉絲公益應援早就成所謂產業鏈了。”
“據我瞭解,很多粉頭和粉絲公益專案都有貓膩,一般粉頭會獲得10%左右的返利。比如說一個公益專案,粉絲集資說捐贈了10萬,實際上真正捐出去的可能只有3萬,剩下的7萬被粉頭和專案負責機構通過各種手段節流了。”
前幾天,一名業內追星族雲淡風輕地談起最近越發流行的粉絲公益應援,對於他來說,公益專案中粉頭有利可圖似乎已經司空見慣。而按照這種說法,其背後可能涉及到的賬目問題著實令人震驚,畢竟粉絲公益應援由來已久,有些流量藝人的粉絲團每年在這方面投入的資金以百萬計數,一年下來整個粉絲公益應援市場的量級更是達到千萬。
尤其是今年,隨著國內對明星藝人政策環境的收緊,對影視綜藝內容的限制越來越多,更多審視、監管的目光聚焦到明星這個高收入人群,建立一個正向的群眾口碑對藝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因此很多藝人尤其是流量藝人對可以增強自身正面形象的公益活動需求越來越大。這樣的需求根本無需經過宣傳便會迅速擴散到粉絲群體中,也成為了他們藉機為自家偶像“宣揚正能量”的有效途徑。與此相對應,粉絲公益應援的體量飛速擴大。
娛樂資本論通過多方觀察和採訪發現,情況或許還沒有如開頭資深粉絲所說的那麼嚴重, 私吞集資錢款還未演變成產業鏈,絕大多數粉絲還是抱著善意的初衷來做公益。 但不可忽視的是,不乏粉絲在做公益專案過程中為了追求方便快捷,盲目信任缺乏服務資質的第三方機構,使得有心人有利可圖,讓不少公益善款進入了撈金人的口袋。
花樣繁多的粉絲公益, 正能量之外的操作空間
粉絲公益應援由普通應援演變而來,主要也是由粉絲自發組織,各粉絲站和後援會參與。但公益應援的好處在於,相比於經常讓大眾詬病鋪張浪費、感嘆壕無人性的普通砸錢買曝光式應援,這種方式更能彰顯自家偶像的正面影響力。因此很多粉絲都會為偶像建立專門的公益站。藝人每年的出道紀念日、生日等重要節日都是粉絲重點做公益應援的時間節點。
粉絲在公益應援上很捨得花錢,單個流量藝人的粉絲花費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在公益應援上的不在少數,以易烊千璽的粉絲為例,僅僅是今年在生日公益應援上所捐贈的金額就超過了400萬。
易烊千璽粉絲統計的公益數額
而這樣的公益應援同樣會引發“攀比式競爭”,尤其是對於存在競爭關係的流量之間,其粉絲群體也會把公益應援作為比拼的方式之一,一個賽著一個的追加數額,力求把自家偶像捧成“最正能量”的那個。
且不論出發點如何,能在廣泛粉絲群中收穫大筆資金用於公益用途,目的總歸是好的,但是由於這些資金的來源方式多樣,也給了“有心人”操作空間。
其中最為安全的一種是由粉絲站發起號召,粉絲們在淘寶上購買免費午餐這類官方公益專案,又或者往官方公益基金的賬戶打錢,然後將付款截圖統一發送給站子,用做之後的統計和宣傳,還不乏粉絲站和品牌達成合作,帶領一眾粉絲完成資料任務便可得到品牌以偶像的名義做公益專案。
由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發起的免費午餐專案
這些途徑在實施過程中,或是不涉及金錢交易,或是由粉絲群體以個人行為向正規公益組織發起捐贈,操作過程中粉絲站並不涉及資金的收集、管理,只起到號召的作用,也避免了出現違規操作的可能。
也有的資金來源於粉絲站統一募集,再向公益機構捐贈。這其中有的來源於粉絲站日常通過出售自制周邊,扣除製作成本之外的剩餘,也有的來源於站子內部管理人員的募資。儘管這個過程中會有“粉頭”經手資金,但由於出發點是“真實公益心態”,不少款項也來源於管理者自身,大多會在內部或是公開費用明細,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公開透明性。
但不可忽略的是,當下依舊存在不少粉絲站不怕麻煩向散粉募資,最後再統一做公益專案,這其中就存在操作空間了。
正如開頭業內追星族所言,除了個別捲款跑路之外,有些職業粉頭甚至會和一些公益專案方達成合作,對募資所得善款共同抽成。比如募捐了10萬善款,但實際投入使用只有3萬,在專案收據或者證書上的數字依然是10萬,粉頭和專案方則按比例瓜分剩下的7萬。
當然,這只是極個別現象,但在粉絲經濟旺盛的當下,有心人想要利用熱切盼望為愛豆付出的粉絲並非難事。
粉絲公益專案要收服務費, 公益衍生明碼標價的生意?
除了粉頭之外,覬覦粉絲公益這塊香餑餑的還有生意人。
粉絲有時候無暇或無心顧及專案的細節,但又有做公益的需求,於是便有人以公益應援為名將其發展成為一門生意,靠包辦公益專案獲取中間費用。
比如,有些粉絲應援平臺會明碼標價,收取服務費。如捐助一個愛心書屋需要總額8000元的費用。粉絲只要付費、簽訂合同,便可將專案全權交給對方負責,最後只要以偶像的名字命名的書屋落實便完成專案。而在這個過程中,承辦公司便會收取一千到幾千不等的費用,明碼標價。
這些服務機構往往以企業形式運營,但以民間公益組織自稱,很少有粉絲會在合作之前先在中國社會組織公共服務平臺核實其是否為在相關部門備案的民間組織,只憑借對方的合作物件下判斷。“合作之前認真有檢視對方的微博,發現他們已經與很多其他站子合作過,看起來挺靠譜的。” 與某服務機構合作過的某粉絲站負責人Ada說。這樣一來,便不斷有新的粉絲站子願意加入合作。
可事實上,如果這些組織沒有備案,便意味著沒有官方部門介入監督,交給他們的錢款究竟流向何處,是否有暗箱操作,全憑組織者自覺。
另一個粉絲站的負責人小雨表示,2016年她曾嘗試找過一箇中間機構幫忙做一個貧困學校的小型公益圖書角(由幾百本書組成的教室圖書一角),由對方負責全權對接落實,但整個專案加起來報價花費需要超過萬元,小雨大概計算後,覺得要價遠超過成本,並未選擇。
同時有另一家服務機構也主動聯絡上了她,提出由她提供書本,後續的購置書架、整理挑選、運輸、落地儀式和媒體報道等等流程都可以包辦,“比如他們會邀請當地的報紙或電視臺來報道落地儀式”,但需要收取3000塊的勞務費。這家包辦後續服務的機構很受歡迎,已經與600多家粉絲團合作過,合作模式有固定費用,針對不同專案會收取數額不等的勞務費。按照其一千到幾千不等的收費標準,目前收取的服務費用已經超過百萬。
想到本質上是為了做公益,沒有必要把錢花在中間商上,於是最終小雨自己聯絡到了湖北當地的一個貧困學校。從購書、運輸、購置書架到最後落成,整個過程只花了不到七千元。
“像公益圖書室這種有第三方機構參與的公益活動,受助方直接由第三方負責聯絡,是從合作一開始就有的規定。”Ada告訴我們。這樣一來,粉絲後續要直接跟蹤核實的可能性也沒有了。
雖然有些合作方會允許粉絲參與全程,但因為時間問題或者無法直接聯絡受助方,有些粉絲很難做進一步的跟蹤和落實。
我們根據主動聯絡小雨的某粉絲公益服務機構的微博獲得對方的聯絡方式。採訪期間,對方表示主動聯絡粉絲是看中其在公益專案中的傳播力,希望藉助粉絲群體的擴散,讓更多人關注到公益。而收取的服務費主要用於志願者分揀圖書的勞務費,“每個專案收取1000元左右的服務費”。在專案過程中,粉頭可以組織其他粉絲來線下參與整個運輸和捐贈過程。目前組織也已經在相關部門申請註冊。
而在根據粉絲的反饋進行的追問下,對方稱不同專案會有不同收費標準。
對於粉絲來說,不論是民間組織還是有相關部門認證的基金會,本質上都是中間方,只是後者基本上沒有後續的捐贈儀式、媒體宣傳等服務。因此,對於公益組織的選擇完全基於粉絲的需求。
但在律師看來,一般來說,企業如果沒有在民政部門註冊,掛靠在某個官方慈善組織,沒有資質做慈善募集。企業沒有在相關部門備案,做募捐屬於擦邊球行為。沒有監督可言,但又很難判定是否有違法行為。
如果企業涉及非法集資則可能會觸犯刑法,如果以合同形式做公益專案合作,則涉及到企業的收入和繳稅。與正規慈善組織相比,企業的稅點要高得多,這樣一來,粉絲真正用於公益的資金就打了折扣。
“很難說粉絲站組織者對此完全缺乏認知。但有時候我們的宣傳訴求更大,時間和精力有限,這種一站式承包公司等於是花錢買服務嘛,而且後續配套的宣傳效果甚至比直接參與官方基金會的公益專案更好。”粉絲站負責人莎莎表示。
抱持這樣想法的組織者並非少數, 相比公益的性質是否打了折扣,他們更關心的是後續的宣傳聲量是否足夠強大,能讓自家偶像的形象顯得更高大些。
為了公益為了愛, 公益應援到底應該怎麼做?
當然,還是有很多粉絲做公益的初衷是正面的,出於想要幫助他人和對偶像的喜愛,“在做好事的同時能給愛豆帶來正面影響,何樂而不為?”
“你會覺得這個事情很棒,因為喜歡一個人而加入一群人做好事,被捐贈者可能並不認識我的偶像,但也會發自內心地對TA心存感謝。同時,我喜歡的人竟然有這樣的力量讓一群人主動去做公益,會讓我覺得很自豪。”參加過公益應援活動的粉絲Coco說。
也有粉絲長期堅持公益行為,把做公益做成了習慣。Ada所在的粉絲公益組織現在和一所孤獨症兒童學校建立了長期聯絡,基本上每個月都會去探訪,根據對方需求來捐贈物資,“似乎應援的概念已經弱化了。”
也有目的很明確的粉絲。“公益有時候不是為了討好大眾,而是為了討好偶像,比如將某個公益專案送給愛豆,想依靠這種特殊性獲得偶像的青眼。”Beta說。
但相比這些更單純的公益目的,在今年,越來越多的粉絲站開始把通過公益應援來為愛豆臉上貼金視作動力,尤其是流量藝人的粉絲,甚至把公益應援算作資料任務的一種。粉絲文文告訴明星資本論,對於粉絲來說,有時候應援就是為了幫助偶像樹立正面形象,目的達到了就行,也沒有時間精力去追蹤資金和物資的後續。
為了提高粉絲們的參與積極性,有粉頭或者站子採取追加的形式來給散粉制定階段性的捐贈目標。比如當捐贈金額達到一定數目,站子會追加一萬捐款,最終為善款拿下一個漂亮的數字。
和渠道資料一樣,粉絲為愛豆參與了多少公益專案,捐贈了多少善款都是值得和其他藝人的粉絲對比和炫耀、向大眾彰顯愛豆正面影響力的資本。
但不論公益應援的目的為何,都既能提升大眾對於自家愛豆的好感度,也能得到愛豆本人的支援。因此,儘管國內公益專案魚龍混雜,粉絲仍對公益專案有很大的需求。
今年的政策風向搖擺不定,嘻哈限令、稅務自查自糾、限娛令、限偶令等等一個接一個,為整個娛樂圈帶來了不小的焦慮感,明星們更加迫切地要往根正苗紅的方向靠攏。有業內人士稱,在這樣的政策環境下,有些大型綜藝專案已經減少宣傳費用,避免聲勢過大引起有關部門注意。而不少定檔要播的網綜,其實最終能否播出都還兩說。
有粉絲表示,現在有些經紀公司擔心粉絲搞得太大,對粉絲也不開放公益應援以外的應援授權,因此粉絲只能將卯足的勁兒用在公益應援上。這也是為什麼今年有些流量藝人的大型應援活動以公益應援為主。
這樣一來,粉絲通過公益專案來為愛豆達到宣傳目的的需求就會更高。
面對粉絲高度的需求和積極性,百萬森林這樣的大型官方公益專案也專門開闢了粉絲團專用捐贈通道。將粉絲公益做成生意這件事,在粉絲經濟尤其旺盛的今年,相信還會有更多人加入。畢竟現在無論粉絲去到哪個領域,都有一把鐮刀等待著來收割。
話又說回來,只要粉絲本質是做公益,也達到了慈善性質的效果和目標,這種行為都應該得到支援。
有條件的情況下,有心做公益又想借此擴大愛豆影響力的粉絲最好在選擇民間的公益合作方之前,先前往中國社會組織公共服務平臺中檢索該組織是否已經登記在案,主動選擇更正規的平臺,更透明的方式。又或者直接與受助者聯絡,像探訪敬老院這類線下小專案都是不錯的選擇,雖然宣傳效果恐怕沒有辦法達到包辦服務的水平,但是集腋成裘,粉絲也具備更多的參與感。
但如果最終目的就是為愛豆臉上貼金,所以為了取得宣傳效果而選擇非正規的公益專案,使得慈善資金落入撈金者的口袋,有相當一部分花在了本不必要的宣傳上,豈不是本末倒置?
當大眾回過味兒來,等待著他們的也許便是更加嚴苛的輿論風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