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幣安CEO趙長鵬“盛讚”的交易所“注水報告” 可能是個笑話

伴隨著虛擬貨幣價格的持續性下跌,質疑交易所交易量真實性的聲音此起彼伏。
近期受業界關注最多的是一篇被幣安CEO趙長鵬“盛讚”的《Initial Exchange Rankings Report》(下稱《報告》)。
趙長鵬表示,這是他見過的“最精準、最深入的虛擬貨幣交易所排名”。
這究竟是一份怎樣的報告?
《報告》顯示,目前,幣安憑藉其最大的日均獨立訪問人數排在BTI榜單第一位。Bitfinex因其單個使用者最低10000美元的投資門檻而抬高了交易額,位列第二。
《報告》還得出了這樣幾個結論:
· 幣安、Bitfinex、Coinbase Pro、Bithumb、Kraken資料“未摻水”。
· OKEx的每日交易金額可能被注水放大了 19.2 倍,而火幣的每日交易金額很有可能被注水放大了 12.5 倍。
· 全球前 10 大加密貨幣交易所中,至少有 7 家存在交易額注水的情況。前 10 大交易所中注水最嚴重的是 ZB 和 LBank。其中,ZB 交易額可能注水達390倍左右,而Lbank的交易量誇大了4400倍。
就此,一位區塊鏈VC人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坦言,交易所交易量存在水分這件事情大家都知道,但是各家的真實資料究竟是多少尚未有定論。因為精準引數難以獲得,而大部分模型所得到的交易所絕對交易量更不可能達到完全精確,所以現在測算交易所交易量更多的是相對排名。
該VC人士表示,“至今我還未看到一篇文章能夠客觀公正地描述各家真實交易量的情況,很多資料都是道聽途說。”
那麼,這份把部分交易所“踩到底”的評價邏輯是什麼?
簡單來說,釋出這篇《報告》的Blockchain Transparency Institute(BTI)的估算邏輯是這樣的:
第一,其以交易所網站每日唯一訪問會話的訪客數量作為交易使用者數量。其中,唯一訪問會話訪客指的是,直接輸入網址而不通過第三方連結訪問交易所網站的使用者。因為BTI認為通過搜尋等第三方渠道進入交易所網站不會進行交易。
第二,BTI篩選出了 34 家精確報告交易額的網站平均交易額作為基準平均交易額。最後用此基準平均交易額乘以第一步的交易使用者數量,得到各交易所的交易量排名。然後以此估算獲得的交易量與交易所披露的或Coinmarketcap上的交易量資料進行對比,判斷交易所虛假交易的程度。
BTI稱,其研究所用的交易所訪問量資料來源於一家名為SimilarWeb的網站。BTI認為,該網站為依據目前科技可以得到的最為精確的網站訪問資料來源。
根據SimilarWeb網站資訊可以看出,該網站主要提供網路訪問資料和競爭性資料分析。
然而,BTI這樣的統計邏輯是否存在問題?
《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對BTI上述兩個步驟採用的資料及標準均提出了質疑。
其一,交易使用者數統計或存偏差。
針對BTI以交易所網站每日唯一訪問會話的訪客數量作為交易使用者數量,前述VC表示,這一點就已存在問題。
“因為目前網站訪問並非交易所重要的使用者流量渠道,其他使用者流量還可以來自於手機APP流量和API介面流量。”該VC人士指出,隨著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迅速發展,目前越來越多的國內使用者正在使用手機APP而非訪問網站,而國外使用者通常更習慣使用PC處理事務。如果該報告僅基於網站流量估算,那麼其估算結果或許會更傾向於國外使用者佔比高的交易所。
某交易所從業人員則對《國際金融報》記者直言,目前,機構量化交易已普遍佔到交易所交易量的70%以上。而量化交易機構投資者的接入方式主要通過交易所API介面。
其二,BTI“篩選出的 34 家精確報告交易額的網站平均交易額”或許更多的也只是“一家之言”。
根據BTI,其採用Sylvain Ribes提出的滑點研究(slippage research),以及使用者平均交易比例,建立了一批精確申報成交額的交易所樣板。他們共篩選出了34家網站作為基準,計算得出一個引數。
BTI在報告中表示,這一引數可以為交易所計算出一個更為精確的 24 小時人均交易額,再與疑似存在刷單現象的交易所進行比較。
不過,目前針對Sylvain Ribes的研究結果也有一些爭議。
根據虛擬貨幣交易員Sylvain Ribes撰寫的滑點研究,對於外匯交易者來說,常見的情況是進行交易時,出現的成交價不同於原先的報價,而這種現象就叫做滑點,在虛擬貨幣交易中也會出現。
Sylvain Ribes在研究了包括GDAX、Bitfinex、Kraken、幣安等在內的部分加密貨幣交易所後指出,儘管很多交易對擁有高達500萬美元的交易額,但是當你想要清算5萬美元資產的時候,他們的滑點都超過10%,這些交易對(時間為2018年3月6日)包括NEO/BTC、 IOTA/USD和QTUM/USD。
Sylvain Ribes還表示,“這些資料毫無疑問證明了大多數Okex交易額是偽造的……他們用一種很明顯的人為方式偽造了交易額。”
不過,某虛擬貨幣資深研究人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如果作為一篇論文和研究來看,Sylvain Ribes缺乏一定嚴謹性。
“如果網路延遲、交易裝置效能、市場行情波動等因素均可能造成滑點的話,在實驗過程中需要完全去除這些因素。其次,他沒有給出得出結論的前提假設、測試環境與邏輯推導。第三,文章僅採用了一天的交易資料(2018年3月6日),即使不考慮測試環境是否一致,文章也可能存在資料探勘的嫌疑。”該研究人士指出。
就此,《國際金融報》記者向Sylvain Ribes發去採訪提綱,但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覆。
而針對使用者統計口徑或存在問題和使用Sylvain Ribes研究資料的情況,《國際金融報》記者也向BTI發去採訪郵件,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覆。
為何市面上會充斥著各類質量參差不齊的交易所相關報告?
前述VC人士強調,目前很多所謂的評級機構的報告很難判定真假,所以不可盡信。
該VC人士進一步分析稱:
首先,基本上目前市場上的數字資產行業評級機構,包括交易所評級和數字資產專案評級機構屬於創業公司。如果該公司直接或間接受到過機構的資金贊助或存在各種利益關係,那麼很難保證其評級的公正性。
其次,對數字資產行業評級機構而言,團隊基因的構成、是否具備專業的區塊鏈知識、數學建模能力等都會直接影響報告的內容。
第三,作為初創團隊,不排除有些公司會故意釋出吸引眼球的報告以博得關注。
不過,也有區塊鏈媒體人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指出,現在數字資產市場仍處於非常初期的階段,而交易量也僅是評價一家交易所的維度之一,其更多反映交易所的體量,而難以反映質量。比如,部分交易所為了衝量而降低門檻,上線了大量良莠不齊的專案,這樣的發展並不健康。
“在這個寒冬裡,現在要做的不應該是不斷比拼所謂的交易量,而應該呼籲每一個行業參與者都更加負責地承擔使命與責任,規範行業秩序、引導行業健康。”該人士表示。
本文來自 東方財富網 ,本文觀點不代表三點鐘財經立場,轉載請聯絡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