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world程式設計師】三個中青年程式設計師的人生哲學
文章來源:哈囉我的程式員 作者:包子

起床、洗漱、吃早飯,拿起包走到門口,告訴妻子今晚可能要加班,催促兒子把盤子裡的雞蛋吃掉,然後下樓,坐車到公司,開啟電腦,衝一杯咖啡或泡一盞茶;陽光飄進寫字樓的窗戶,鋪在鍵盤上,辦公室裡響起“噼裡啪啦”的敲擊聲。
一個“中青年”程式設計師的一天就這樣開始了。

為什麼說是“中青年”?
因為在現實生活中, 30歲-40歲 的人群是 青年階段 ,而 中年階段 一般是指 45-59歲 的人群。但是,在 “ 程式設計師 ” 這個行業中,“ 35歲 ”已經是一個分水嶺了。
根據 2017年中國程式設計師調查分析 的報告顯示:

絕大部分程式設計師年齡都不到35歲。超過一半的程式設計師年齡在23-30歲之間。
35歲之前
精力充沛、學習能力強、
記憶力好、工作效率也高、
加班什麼的不在話下、
吃飯有時候湊合對付一下就行了,
即使晚上不睡覺也要完成專案。
35歲之後
考慮的東西多了很多、
家庭的責任更重了、
能力線上可是身體在衰老、
學習能力慢慢減弱效率也開始下降,企業開始裁員不歡迎大齡程式設計師。
未來的不確定性讓很大一部分程式設計師陷入焦慮。是轉戰管理層?還是自主創業?再或者是其他想法?但是,似乎每一個選擇都不是那麼的滿意,因為每一個選項的背後都有風險。而自己已經不能像年輕時那樣不管不顧了, 因為身後不單單是自己的理想。還有父母,家庭和現實。

人是複雜而又神奇的生物,每個年齡都會憂心忡忡,即使是時光倒流回到一開始意氣風發的時候恐怕也會有各種各樣的焦慮和迷茫;比如,我應該選擇什麼工作?程式設計師這份工作真的適合我嗎?我在這個行業該怎麼發展?
或許他們能給你啟發:
溝通
老歐今年39歲,身在廣州。從事程式設計師已經12年了,他第一家公司是北京興財科技,06年年底入的職,待了將近半年,當時的薪資是2000元一個月。
我問老歐做程式設計師十幾年有什麼感想,老歐說比較後悔當初沒好好參加公司組織的學習培訓,當時的開發工具不主流,如果當初研究鑽研一下的話說不定現在發展前進會更好。現在的老歐已經結婚了,還有了一個孩子,平時不工作的時候他就給自己充電補充知識,最近老歐在研究.NET,當然如果有什麼好點子新的方案他也會馬上記錄下來。
“程式設計師最重要的還是溝通能力。” 在電話裡,老歐笑著跟我說。他說他之前一個同事工作能力很強,人很優秀,想找個女朋友,老歐便把自己的表妹介紹給了這個同事,可惜兩個人見完面之後並沒有繼續聯絡,但是後來這個同事還是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
“ 鑽研技術,開闊自己的眼界,把知識面放寬,因為你不一定會一直做程式設計師。 多給自己充電,這樣就算你到了別的行業也可以發光發熱。還有,真的要加強溝通能力,溝通太重要了。”在採訪結束時老歐笑呵呵地對我這樣說。
能力
“很多時候,不是你努不努力的問題,而是個人能力的問題。” 武漢的吳先生對我說。29歲的吳先生從實習開始就選擇了程式設計師,如今已經在這個行業打拼7年了,他第一家公司是烽火集團旗下的虹信。他說到他剛入行的時候,希望自己技術牛,覺得技術大牛很厲害,後面發現自己最關切的還是薪資問題,更在乎價效比,不再那麼在乎Title。因為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技術大牛那樣,而提高薪資的途徑也不僅僅是成為技術大牛。
“不純粹,我不喜歡這樣。”對於目前的工作狀態吳先生這樣評價。他覺得在技術崗位就應該以技術為主,但是在現實情況中,技術崗位更像“體力活”,因為大家只是做著重複的勞動,真正做技術並且進入自己喜歡的領域的人是少之又少,這是一個最好的理想狀態。大部分的人在選擇工作的時候首先考慮的不是自己喜不喜歡、擅不擅長,能否解決溫飽是他們考慮的第一個問題,尤其是男性。 “有些看似很正常的事情,其實都是很難得的。”
工作之餘,時間很少,但吳先生依舊會在週末挑一部自己喜歡的電影來看,或者帶妻兒和父母出去玩。聊到一半的時候吳先生說他突然懷念起大學時候的日子。“要是能回去就好了,那個時候無憂無慮,不用擔憂工作,可以好好和朋友一起打球打遊戲,大把的時間享受生活。”
吳先生認為不論是在哪個企業工作,好的人緣和能力是很重要的。“要發現身邊人的優點和做得好的地方,然後學習他們的優點;還有要提高自己的能力,比如說你三個月能過四級,那你就要做到一個月就搞定,在同樣的時間內,你要比其他人看得透,比其他人更好地執行達到高效率。”剩下的他沒有再說什麼,因為他說他也還在繼續摸索。
技術
無相已經從事程式設計師15年了,今年39歲的他有一個四歲的女兒,平時工作之餘他喜歡陪女兒玩。無相在上海讀的大學,後面去過北京,現在在南寧。我問他最喜歡哪個城市,他說喜歡上海,因為就業機會多就業環境也好。
無相目前是做架構設計和專案框架搭建方面的工作,上半年學習了Spark,大資料處理,對Phoenix和PY3也進行了瞭解。
對於15年的工作感悟,他這樣說,這個行業要不斷為自己充電,要學習接觸新的東西,要更新自己的思想。我們總說技術技術,其實 “技術”兩個字是要分的,"技"是比較表面的東西,而“術"是思想性的東西。 年輕剛入行時,我們可能更多的關注“技”,比如我今天又學會了一門語言,又搞定了一個BUG,這些都“技”。當有了一定的積累,就開始向“術”的層次的發展了,比如一個架構的搭建,對一箇中間件的理解和應用,這些更偏重於思想和想法。“術”不一定很厲害,但“技”要很厲害。從“技”到“術”的轉變是內心的,當你達到了“術”的境界,就不會一直侷限在糾結“技”的問題,你會發現做事情是有方法論的。
“如果對這個行業是真心喜歡的話,就來吧,如果只是為了生存,那還是要好好考慮,在能選擇的時候好好做決定。”無相這樣說,“無論在哪個行業都要保持一顆學習的心,就拿程式設計師這個職業來說吧,3年以下的要好好加強自己的技,5年以上的要開闊自己的眼界和思想,就算要跳槽,也要記得薪水並不是唯一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眼界。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少加班,身體是自己的,有好的身體才能有快樂的家庭,才能更好地孝敬父母。”
無相說這是對所有即將進入職場的年輕人說的,不僅僅是程式設計師。
從稚嫩到成熟,從年少時的無憂無慮到長大後的責任擔當,這一路有過開心失望,有過迷茫無助,無論怎樣,生活都在繼續;太陽依舊東昇西落,每天叫醒你的依舊是鬧鐘,人來人往,車水馬龍,城市像一座巨大的鋼鐵叢林,每個人都用不同的方式奔跑在路上。
你準備好了嗎?
在這裡要特別感謝提供素材的老歐,吳先生,無相。感謝你們分享這些真實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