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發展未來有哪些挑戰?馬化騰提出四大問題

9月17日,騰訊公司董事局主席兼執行長馬化騰在2018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表示,我們需要充分考慮未來人工智慧可能帶來的社會影響,今天人工智慧還處於發展的初期,但是未來的人工智慧技術很可能變成一把萬能鑰匙,能夠釋放過去所有人類技術和工具的潛能,必將帶給我們前所未有的挑戰。比如國內一些黑產已經藉助人工智慧技術,比如讓病毒的分發更加隱蔽,甚至可以讓網路詐騙更為精準,這就迫使我們改變過去傳統的安全防護模式。
馬化騰在發言中透露,最近騰訊的華東總部正式落戶上海,騰訊與上海市的合作將全面升級,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合作領域就是,騰訊要在上海聚焦人工智慧產業。
關於未來的人工智慧,馬化騰提出了四個問題:能否可知,讓大家看到機器決策更為清晰;可控,AI 的決定是否有人來承擔責任;可用,儘可能讓更多的人使用;可靠,讓AI進行自身漏洞的修復。
馬化騰:對人工智慧的三點看法
第一,人工智慧技術是一場跨國跨學科的科學探索工程,對於任何一個企業、城市和國家來說,我們不能拒絕人工智慧領域的奧林匹克,更不能閉門造車。我看到今天有很多國內外的頂尖科學家來到現場,我們需要向他們致敬,他們在人工智慧做出的巨大貢獻為全球科技產業開闢了新的空間。中國和美國的網際網路與科技產業一直以來有很強的互補性,人工智慧領域也如此。即便有競爭,也像一場奧林匹克競賽,通過你追我趕、互相激勵、協同創新,共同把人類的認知極限推向更快、更高、更強,最終的目的是提升人類的生活品質。
全球人工智慧正在形成新的產業鏈,從技術研發到應用落地,從軟體硬體到服務,需要全球協作才能實現最優化的配置。美國強大的先進技術和中國豐富的應用場景,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天然互補的。
去年,騰訊在美國西雅圖建立了首個海外人工智慧實驗室。
第二個看法,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正在通向大社交時代。騰訊多年來一直專注做連線,我們希望連線人和人、人和物以及人和服務。微信的月活躍使用者達到10億,成為中國首個使用者突破十億級的網際網路產品。連線人和人的極限就是幾十億的結點,但是連線人和物、人與服務,這個規模將會增長到幾百億甚至幾千億的量級。而人與物、人與服務的連線的關鍵就在於人工智慧。
可以說未來整個人類的朋友圈的規模將會從幾十億擴大為幾百億甚至幾千億,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大社交時代。
今年騰訊提出我們的一個目標是做各行各業的數字化助手,為此我們需要做好聯結器、數字工具箱和生態共建者。數字化、網路化和智慧化是三位一體不可分割的,人工智慧是我們數字工具箱的制勝法寶,與大資料、雲端計算共同構成了新型的基礎設施。
此外,騰訊還將AI應用於醫療領域,我們重點在兩個方向努力,一是在AI醫療影像處理,運用計算機視覺和深度學習技術,對醫學影像進行學習訓練,目前已經在早期食道癌、宮頸癌、乳腺癌、肺癌等領域輔助醫生進行高效精準的診斷篩查。另外一個方向是AI輔診。目前我們的智慧導診技術可以根據醫院按需定製,緩解醫院導診壓力。這些AI的技術和產品,可以提升基層醫院診療水平,改善醫患關係,節省醫保費用。
第三個看法,我們需要充分考慮未來人工智慧可能帶來的社會影響,今天人工智慧還處於發展的初期,但是未來的人工智慧技術很可能變成一把萬能鑰匙,能夠釋放過去所有人類技術和工具的潛能,必將帶給我們前所未有的挑戰。比如我瞭解到國內一些黑產已經藉助人工智慧技術,比如讓病毒的分發更加隱蔽,甚至可以讓網路詐騙更為精準,這就迫使我們改變過去傳統的安全防護模式。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我們可以通過人工智慧技術實現對黑產技術的動態監控和精準打擊。
馬化騰:關於未來人工智慧的四個問題
在演講中,馬化騰還提出未來人工智慧的四個問題,那就是是否能夠做得到可知、可控、可用和可靠。
第一個,可知。人工智慧的演算法是否能夠變得清晰透明可以解釋?
第二,可控,如何避免人工智慧危害人類個人或整體的利益?人工智慧做的決定是否最終需要由具體的人來承擔責任?
第三,可用,人工智慧是否能夠讓儘可能多的人使用,共享技術紅利,避免出現技術鴻溝?
第四,可靠,人工智慧能否足夠快的修復自身的漏洞,真正實現安全、穩定和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