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結構時節點組織的原則以及元資料的重要性
今天為大家更新《使用者體驗要素》的第五章——結構層,互動設計與資訊架構——組織原則
本小結關鍵詞: 組織原則
主要觀點: 建立結構時節點組織的原則以及元資料的重要性

上一章節我們更新了,資訊方法的四種結構,瞭解了 我們要處理的是節點,而不是頁面、文件或元件,這個思路有助於我們使用一種共同的語言和一組共同的結構的既念來對付各種不同的問題。
今天就為大家更新,這些節點是如何組織的。
組織原則
節點在資訊架構中是依據組織原則(organizing principle)來安置的。從字面上來講,組織原則基本上就是我們決定哪些節點要編成一組,而哪些節點要保持獨立的標準。不同的組織原則將被應用在不同的區域和網站不同的層面。
以一個公司的資訊網站為例,我們的樹狀結構中的最上層也許是這樣的類別:“消費者”、“企業集團”和“投資者”。在這個階段,組織原則是“不同內容所針對的觀眾”。其他網站也許有另外的最上層類別,比如“北美洲”、“歐洲”和“非洲”,使用地區作為另一種組織原則是滿足全球使用者需求的一種方法。
一般來說,你在產品最高層級使用的組織原則應該緊密地與“網站目標”和“使用者需求”相關。而在結構中較低的層級,內容與功能需求將對你所採取的組織原則產生重大影響。
例如,一個做新聞內容的網站經常以時間順序作為它最顯著的組織原則。實時性對於使用者來說是唯一最重要的因素(使用者希望在新聞網站看到關於時事的資訊,而不是歷史),對網站的建立者也同樣重要(建立者必須強調這些內容的實時性才能在競爭中得以生存)。
結構的下一個層級是其他與內容緊密相關的因素。以體育新聞網站為例,內容也許被劃分成像“棒球”、“網球”和“曲棍球”這樣的類別;而更偏向於廣泛興趣的網站也許會有類似“國際新聞”、“國內新聞”和“地方新聞”這樣的類別。
任何一種資訊收集(不論它是包括兩個專案、200個或是2000個)都有一個固定的概念性結構。實際上,這種概念結構通常不止一個。那也是我們必須要解決的問題之一。我們所面臨的困難不是建立一個結構,而是在建立一個能與“我們的目標”和“使用者需求”相對應的、正確的結構。
比如說,假設我們的網站包括了大量的汽車資訊。一個可能的組織原則是考慮把資訊按照汽車的重量來排列,這樣使用者看見的第一件事將會是資料庫中最重的汽車資訊,然後是排第二的,一直到最輕的汽車。
對於一般消費者的資訊網站來說,這可能是一種錯誤的組織資訊方式。大多數人,大部分時候,並不關心汽車的重量。對於這樣的使用者群來說,依據汽車外觀、型號和型別來組織資訊或許更為適當。另一方面,如果我們的使用者是每天買賣、運送汽車到國外的專業人士,重量就變成了一個非常重要因素。對於這樣的使用者群來說,像汽車本身的燃料經濟和引擎型別就變得比較不重要或都根本無關緊要。
這些屬性,在圖書館學的術語中,被稱為“截面(facets)”,而且它們幾乎能為任何內容提供一套簡單、靈活的組織原則。但是先前的例子說明,使用錯誤的截面可能比根本沒使用截面會更加糟糕。對於這個問題的一個常見對策,是將每一個有可能的截面都當作組織原則來使用,從而讓使用者自己去選擇對他們而言最重要的那個。
不幸的是,除非你的資訊非常簡單,只包括幾個不同的截面,否則這種方法很快地就會把資訊架構變得既笨重又混亂。由於使用者有太多的方法可以將資訊排序、過濾,這就造成沒有人能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這樣的負擔(讓使用者自己使用所有的屬性來排序,並且挑選什麼是重要的)不應該丟給使用者,應該由我們來解決。 戰略告訴我們“使用者的需求是什麼”,範圍則告訴我們“什麼樣的資訊將滿足那些使用者需求”。在建立結構時,我們就要具體地識別出使用者心目中至關重要的那些資訊。成功的使用者體驗,就是能事先預知使用者的期望並將其納入設計之中。
語言和元資料
既使結構完全準確地代表了使用者對你的網站的理解,使用者仍然無法在結構中找到他們想走的路,這是因為他們無法瞭解你的命名原則(nomenclature):描述、標籤,和網站使用的其他術語。因此,“使用使用者的語言”並且“保持一致性”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把用來強調一致性的工具稱為受控詞典(controlled vocabulary)。
受控詞典是網站使用的一套標準語言。這是使用者研究中很重要的一個領域。與使用者談話並瞭解他們的溝通方式,是開發出一個讓使用者感到自然的命名原則系統的最有效方式。創造並遵守一個反映了使用者語言的受控詞典是防止企業內部的專用術語侵入網站的最佳方法,那些專用術語只會讓你的使用者感到糊塗。
受控詞典也有助於建立起貫穿所有內容的一致性。無論內容建立者是坐在鄰近位置,還是坐在不同國家的辦公室內,受控詞典提供了一個明確的資源以確保大家都能使用使用者的語言。
控制詞彙的另一種較為精細的應用方法,就是創造“類詞詞典(thesaurus)”。與簡單列出所使用詞彙的清單不同,類詞詞典會提供常用的、但未納入該網站標準用語的詞彙以供選擇。就類詞詞典來說,你可新增內部專用術語、速寫語、俚語或縮寫詞等對其相對應的詞彙進行補充。類詞詞典可能還包含詞彙之間的型別關係,提供更廣義、更狹義或相關詞彙的建議。將這些關係記錄存檔會讓你對內容概念的整個範圍有了一個更完整的印象,也有可能最終會推薦你使用另外的結構方法。
使用受控詞典或類詞詞典對於建立包含元資料(metadata)的系統特別有用。元資料的意思,簡單地說就是“關於資訊的資訊”,即以一種結構化的方式來描述內容的資訊。
假設我們正分析一篇關於志願消防隊如何使用最新產品的文章。這篇文章的元資料可能包括:
▼作者名
▼釋出日期
▼內容型別(如:例如,案例研究或文章)
▼產品名稱
▼產品型別
▼客戶所在行業(如:志願消防隊)
▼其他相關資訊(如:市政代辦處或緊急情況服務)
準備好這些資訊讓我們能把各種各樣可能性都考慮周全,包括那些沒有它們就會很難(不是完全不可能)實施的結構方法。簡而言之,掌握的內容資訊越詳細,在建設資訊架構時靈活性就越高。假如“緊急服務”突然變得很有潛力,從而成為公司想要擴充套件的新興市場,那麼有這樣的元資料將幫助我們迅速地運用已有的內容創造出適應使用者需求的一個新專題或新頻道。
但是,如果資料本身不一致,那麼建立技術系統來收集和跟蹤全部的元資料就不會對我們有任何幫助。這正是需要受控詞典出現的地方。在你的內容中,每一個獨特的概念都對應了一個固定的詞,通過這種對應,你就可以依靠自動化來幫助你定義內容元素之間的聯絡。你的網站可以動態地將一組與某個主題有關的頁面連結到一起,沒有任何人需要額外做什麼,只要它們的元資料始終一致地使用同樣的片語。
另外,好的元資料比基本的全文搜尋引擎更能提供可靠的搜尋結果,它能幫助使用者在網站中更快速地找到資訊。搜尋引擎是強有力的,但一般說來它們非常非常笨—給它們一個字串,它們尋找的幾乎就是那個一模一樣的字串,搜尋引擎並不瞭解任何一個字串的意義。
將搜尋引擎與類詞詞典聯接起來,再加上元資料,就能讓搜尋引擎變得更聰明。搜尋引擎使用類詞詞典來區分“禁用詞”與“首選詞”;接著它從元資料中查詢這些“首選詞”。與搜尋結果為零相反的是,使用者得到高度精準的、相關的搜尋結果—甚至你還可以推薦一些使用者可能感興趣的相關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