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廣告收費再曝光:視訊廣告175萬/天
本文來自全天候科技,閱讀更多請登陸 ofollow,noindex" target="_blank">www.awtmt.com 或華爾街見聞APP。
作者|張超 編輯|羅麗娟
11月28日,新浪科技從ofo B2B事業部獲得的一份對外報價曝光了ofo的商業廣告收入。
該合作方案顯示,ofo給出的“視聽風暴”全國獨播的刊例報價是175萬/天,折扣價為75萬,宣稱曝光量1500萬;合作方式有三種:全國投放、定向區域投放、三分之一輪播。為提高效率和降低廣告成本,“視聽風暴”可選擇單獨或多個城市投放,按照城市價格執行,如北京、上海單個城市投放是10萬元/天,如果三分之一輪播即3萬元。
另外,ofo小黃車的公眾號也可以投放軟文,最低報價48萬一條。合作方案中提到,目前該公眾號的粉絲數為2500萬,可帶來百萬閱讀量,藉助ofo的新聞話題還可以迅速搶佔媒體頭條。
受困於資金危機的ofo,近來一直都很重視廣告業務,還在今年4月成立了B2B事業部,業務覆蓋車身廣告、App端內廣告和企業綠卡。
根據《好奇心日報》此前獲取的一份“ofo小黃車商業化合作”方案,ofo的車身廣告分為後輪三角板、車筐、車把三角區、車座套以及車軸。按照部位、廣告面積等不同,價格由160元/輛/月-2000元/輛/月不等,具體會根據ofo的單車運營資料及品牌的投放意願進行選定。
上述媒體還曝出了ofo手機應用廣告的投放方式:按照 CPM(千人展現收費) 和 CPC(點選收費)方式進行計費。相比較使用者量較高的新聞客戶端類投放平臺,ofo手機應用廣告的價格要低很多。以開屏動態廣告為例,每1000人展現收費的價格為 120 元,網易新聞的價格則為52萬/天。
而在企業綠卡方面,購買綠卡的企業可以通過首次繫結歡迎彈窗、使用者專屬頁面、用車時全程顯示聯合LOGO的方式進行廣告推廣。
多維度的廣告也為ofo創下了豐厚的回報。6月13日,ofo B2B業務負責人邵毅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ofo B2B各項業務進展順利,目前營收已經超過1億元。”
事實上,ofo並非第一家做商業廣告的共享單車公司。此前,小藍單車也曾釋出“精準廣告平臺”,藉助中控螢幕做到精準的線下廣告展示和分發。
但試圖通過廣告這種商業化方式盈利的想法似乎不能幫助共享單車企業度過困境。去年11月,小藍單車破產了。如今,ofo也處於水深火熱中:被曝搬離北京總部;因欠款問題與多個供應商起糾紛;被列為逾20起案件的“被執行人” 涉及金額超5360萬元。
近日,ofo還推出了與P2P企業PPmoney網貸的合作,ofo 99元押金使用者可一鍵升級為PPmoney的新使用者,同時永久免押金騎行。這一操作也被質疑為將使用者押金轉換成P2P投資,但合作最終以失敗告終。
無論是推出商業廣告業務,還是與P2P企業合作,ofo在商業變現上的迫切需求都清晰可見。此前一直堅持公司獨立發展的ofo創始人兼CEO戴威近期也“鬆口”了,他坦言,由於供應商債轉股,目前資金情況正在好轉,但依然很困難。戴威還表示,ofo不會倒閉,其他都有可能。這也意味著,ofo可能放棄獨立發展,最終選擇收購或合併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