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快”的品牌很多,打動年輕人的沒幾個
好奇心日報曾經做過一期小調查,“你在生活中遇到過哪些‘小確無助’”?
在8408次投票裡, 12.7%的朋友選了“充電線接觸不良,慢慢調角度還是不行”,18.5%認定“載入/下載到99%突然卡住”,這種生活中最常遭遇的微小而確定的無助,對生活壓力大的年輕人來說,無異於一次次新的小規模殺傷性打擊。
但是這些在上一輩眼中的“龜毛事件”,卻被機智的品牌主當成新的機會點。

比如某些電商平臺培養了使用者“買一件東西當天就能收到”的心理預期;
共享單車解決了最後一公里;
某網紅茶飲開發了下單小程式,解決了排隊問題還順手提升了復購率;
還有某瀏覽器輸入關鍵詞,這頭還沒輸入完全那頭結果就跳出來了……
這些服務的“革新點”,究竟是真的解決越來越不好糊弄的年輕人需求的嘗試?還是對年輕人一廂情願的誤解?
今天我們不妨從QQ瀏覽器說起。
01
圍繞“快”這個字
重塑年輕人的搜尋體驗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技術的不斷演進,有的瀏覽器越做越雜,而QQ瀏覽器則從重塑使用者體驗方向出發,專注優化“快速搜尋”這個核心問題。
基於對使用者瀏覽行為的海量資料分析,從2015年開始,QQ瀏覽器便系統性地建設“搜尋直達”功能。
一個明顯的感受是,使用者在搜尋欄輸入關鍵詞的同時,瀏覽器就已經快速在搜尋過程中,展示精準高質量的搜尋結果,並將關鍵結果前置,為使用者提供了快速高效的直達服務。
省去了輸入關鍵詞後進到搜尋頁面尋找結果的過程,搜尋效率的提高,讓當下看劇都用2倍速的年輕人樂在其中。
02
情感驅動下的通感類比
提升年輕人對“搜尋直達”的認知
在資訊量愈發龐雜的當下,傳統的告知式傳播已經失效。
那究竟如何通過最短的路徑抵達年輕人的內心,與他們建立聯絡,更好地激起對“搜尋直達”的認知?

QQ瀏覽器的整體想法是,從“快”這個點開始挖掘,藉助不用按搜尋鍵但結果卻能立刻呈現所帶來的爽快感,與年輕人生活中熟悉的小爽快場景建立溝通,從情感驅動出發,丟擲多個有意思的 聯想鉤子 ,激發使用者的感知共振。
① 視覺攻佔:“李我達”形象IP趣味吸睛
想要快速知道球賽比分?想要快速訂票省點心?想要快速知道天氣拒絕媽媽的秋褲?
年輕使用者頻繁遭遇的生活小難題,伴隨一句出其不意的“我達”,“李我達”帶著年輕使用者體驗了“一搜直達”的快功夫。
李小龍式尖叫,加上在任何需要的時候極速抵達並將眾多困境一一解決的形象,這位魔性的QQ瀏覽器的“搜尋直達”帶鹽人,實在很圈粉。
這個以快著稱的男人又來了!_騰訊視訊
② 話題吸附:互動話題撩撥使用者
內容只有觸動了使用者的情感,才更有可能引發其內心的共鳴,從而得到認同。

QQ瀏覽器在對年輕人的畫像分析中,得知他們總是要面對各種輕量級的人生恐懼,比如今天要還花唄了,明天要交房租了、後天要交方案了……
但同樣的, 他們的生活也穿插著各種小爽快 ,比如某天下載檔案的速度特別快,黑五的快遞居然提前到了,週一早上的地鐵居然有座……
大道理人人都懂,小情緒難以自控,圍繞年輕使用者生活中類似的小爽快,QQ瀏覽器聯合年輕人的聚集地“有趣青年”、以及營銷圈子最會“興風作浪”的百雀羚,發起互動話題“微小但確定的小爽快#,將生活裡的小爽快事件和“搜尋直達”帶來的快感做一個通感連線,增強兩者之間的黏度。

同時借勢“錦鯉”這樣一個年輕人釋放生活壓力的共通符號,QQ瀏覽器聯動百雀羚,晨光等17個營銷玩得6的品牌,用一條錦鯉實驗發起福利活動。
在擴大聲量的同時獲得曝光的機會,並提升年輕人對QQ瀏覽器的好感度。

③ 玩起來:H5場景遊戲拉近關係
如果只是依託話題或熱點的情緒調動營銷,對品牌來說,其實是不夠持久的。QQ瀏覽器另一個被拿來拉近使用者的法子,是H5場景遊戲。

繼續從年輕人的生活小糾結場景出發,然後通過不同的道具解決了小糾結的煩惱,比如看視訊的時候廣告居然可以跳過、排長隊的時候突然前面的人都被清走了。
在玩起來的氛圍下,年輕人體驗了一把“一搜直達”式的小爽快,從而加深搜尋直達的快與便捷的認知。
03
趁熱打鐵
以直接利益點同步引導轉化
雖然找到了產品與使用者生活場景深度連線的“小小爽快感”這個關鍵點,並以此去貫穿日常的使用者溝通全過程,但要在短時間內讓年輕使用者接受並願意嘗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QQ瀏覽器趁熱打鐵,同步迅速通過大量的確切福利覆蓋,為使用者從情感認知到想嘗試的轉化, 提供了具體的情境入口 。
與順豐、攜程、電影IP、京東等品牌聯動,從閃屏到福利專區,都做了引導,營造了一個濃厚的福利氛圍。
緊接著通過電影票、食品優惠券、會員折扣等等,激起各種爽快感,從而吸引使用者嘗試使用QQ瀏覽器,以此實現精細化人群轉化。

有人說,年輕人對各種產品服務變得越來越吹毛求疵。但是在我看來,很多問題究其根本,其實都是因為設計的不人性化,所以遇到一些不人性化的事,我們便會脫口而出“怎麼這麼麻煩”。
除了完善細節之後帶來快速與便利的搜尋快感的QQ瀏覽器之外,我們從其他領域的產品出發,梳理它們從細節優化到熱賣的路徑,發現無一不是將年輕人的各種“龜毛情緒”當成新出路的機會點。
畢竟任何成功的產品,其本質都是與消費群的深度融合,不是“閉門造車”,而是發現需求並且引導需求。
你還在嫌年輕人“龜毛”嗎?機智的品牌已經在致力於解決其中一些麻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