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A拓展部件回憶錄:它們是現代手機的彩排
新酷產品第一時間免費試玩,還有眾多優質達人分享獨到生活經驗,快來新浪眾測,體驗各領域最前沿、最有趣、最好玩的產品吧~!下載客戶端還能獲得專享福利哦!
谷歌的Project Ara專案
在過去的某一段時間,谷歌公司曾大吹特吹地他們的Project Ara專案,讓極客們夢想著類似PC攛機一樣體驗:通過不斷更換更好的元件來延長手機的使用壽命。但興奮的發明最終與現實發生衝突,Project Ara如今已經宣告失敗。
其實在谷歌這次嘗試之前,很多廠商都有類似想法,早在十多年前的PDA(個人數字助理時代),通過模組來增強裝置功能的想法就已經開始,雖然嚴格來說PDA並不是手機,但這個關於“外掛”的故事卻一脈相承,從十多年前至今,本質並未變化。
惠普東芝等廠商的PDA產品
早期的GPS全球定位系統可不是現在焊在手機主機板傷的一個小小晶片,它們需要將晶片,天線等等單獨放在一個接收器裡,體積龐大,價格昂貴,所以很少被內建在裝置裡。
對,那時候手機或PDA都沒有GPS導航功能。由此產生了GPS外界模組,一個20通道的SiRF III代GPS接收器(SiRF是專門做GPS晶片的廠商)。當年它定價139美元起,這是沒有內建儲存的版本,如果你要儲存離線地圖,就要花183美元買儲存版,它將GPS和512MB記憶體結合在一起,適合儲存離線導航地圖。
早起的GPS拓展模組
年輕人可能不理解,“我不需要存地圖,直接線上導航不就完了?” ——當年移動網際網路可是非常昂貴,導航一次可能183美元就沒了。
當年的PDA大多是CF卡介面,所以擴充套件元件用CF卡接口才是主流標準,圍繞這個介面,很多功能又進一步發揮,比如當年快閃記憶體很貴,大容量儲存卡巨貴,IBM做了個叫Microdrive的硬碟,用一個一英寸的微型硬碟來取代快閃記憶體以降低成本。想象一下,你手裡的PDA中有個微小的馬達旋轉著微小的硬碟碟片,還有一個驅動這個一個小讀寫頭,這一切都是為了提供1GB的儲存空間。對不是1TB,而是1GB。
微硬碟幾乎是這兩家平分市場
類似的東西東芝也做過,甚至當年喬布斯做第一代iPod的時候,解決大容量記憶體也是用的微硬碟,這才有了“能在口袋裡放1000首歌”的iPod。但後來人們逐漸發現,微硬碟對比快閃記憶體劣勢明顯,劇烈震動很容易就壞,而且非常耗電。
後來PDA又用回了快閃記憶體,並以此為賣點。這情景後來在電腦界SSD固態硬碟取代傳統硬碟時候也發生過一次。
當年的PDA為了插拓展部件,不得不多放很多介面,比如東芝的E570有兩個插槽(CF和SD),一個用於儲存,一個用於插拓展部件。十多年後,所有晶片快閃記憶體都被整合在手機裡,廠商們連一個拓展口都不願給我們了。
東芝e740,頂部有CF和SD連兩個卡槽
之後,Wi-Fi和藍芽開始普及了,有人又給那些老PDA做了Wi-Fi/藍芽拓展部件。嗯對,他們以前都沒有的獨立聯網能力,全靠一根資料線跟電腦同步,平時離線使用……
Wi-Fi模組和調變解調器模組
當年Wi-Fi都沒普及,家裡沒有無線路由器,那怎麼辦? 有人做了這個,CF介面版本的56K調變解調器——你可以接上它,用PDA撥號上網。
後來拍照功能被關注了。人們又給PDA添加了SD卡介面的照相機,比如這個HP PhotoSmart相機使用SD作為介面卡,130萬畫素,可以拍攝高達640x480畫素的照片(不能拍視訊)。
PDA能拍照了
後來移動網際網路發展了,PDA們需要無線上網了,有人做了GPRS模組,它為PDA添加了2G網路下的資料連線和語音通話支援。其實當時人們已經意識到PDA+電話才是最好的組合,惠普,palm等公司成了先驅,將兩者結合做除了智慧手機,這時候諾基亞的塞班還沒興起,智慧手機行業基本是windowsMobile和palm倆家的天下,而支援前者的,則是當年臺灣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廠商,他們叫巨集達電子,後來從代工角色轉作自己的品牌,叫做“HTC”,在內地叫多普達。
HTC當年期間產品型號838
15年之後,HTC在手機行業從無到有,又從盛轉衰,如今依然在堅持,但已經遠離人們的關注中心。
那些跟PDA一起釋出的FM收音機模組、VGA介面卡、條碼掃描器等也隨著時代一起被融合到了手機內部。
如今的手機不再講究(也不再需要)拓展,密集的主機板上已經把所有都做好,那個拓展部件的時代成了今天所有這些功能的預演或彩排。它經過去了,永遠也不會再回來。(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