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前最後一份財報:騰訊離開舒服區
來源:IT時報
記者:章蔚瑋
近日, 騰訊 釋出2018年第三季度財報,季度營收805.95 億元,同比增長 24%。淨利潤 234.05 億元,同比增長 30%,淨利潤率由上季度“微跌2%”,略有回升,同比增長1%。
與上一輪財報相比,此次變化並不明顯。受政策層影響,騰訊的網路遊戲,尤其是PC 端遊戲營收繼續小幅下降,增值業務僅佔騰訊整體營收55%左右。這一季,微信、微信朋友圈、小程式廣告收入以及微信支付的交易增長,成為新推動力。其中,“社交及其他廣告收入”的增幅達61%, 包含“支付及雲服務”其他業務收入同比增長 69%。
第三季度財報是騰訊在10月架構調整後發出的“最後一期”財報,但戰略調整已經可以從這季財報的相關資料中看出端倪。
作為騰訊的兩項支柱產業,遊戲和微信正走向兩個不同的方向。遊戲業務的不可依賴性推動騰訊不斷開拓另一個領域——產業。在上一季度中,騰訊力推的智慧零售直接拉動微信支付線下交易量的飛昇。財報顯示,微信支付日均成交量同比上升 40%,線下商業支付筆數同比增長 280%。到了第三季度財報中,騰訊微信支付依然保持線下商業支付筆數同比增長 200%,日均交易量同比增長50%的高增速。
與此同時,在這一季財報中,騰訊首次公開了雲服務收入情況——雲服務收入同比增長一倍。本年前三季的收入超過人民幣 60 億元,“雲服務的付費客戶數同比增長三位數百分比。”
因此,在騰訊第三季財報中,10月剛被列入騰訊最新架構的“產業驅動”已經在此之前展現出勃勃生機。
11月1日,在南京舉行的騰訊合作伙伴大會上,騰訊再次明確最新戰略調整——新成立的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 CSIG) 將重點聚焦To B(產業) 、To G (政府)服務,關注智慧零售、智慧醫療、智慧出行、智慧製造、智慧城市。通過騰訊雲整合騰訊地圖、騰訊優圖、安全等技術能力,打通企業微信、騰訊企點,將騰訊的場景和流量資源打包向“產業”輸出。
由此,拉開了騰訊正式從以遊戲為主營的To C業務向以云為承載體的To B轉型。
留給人們的疑問是:騰訊怎麼在全新的戰場開疆擴土?騰訊高階執行副總裁湯道生給出的答案是:“產業網際網路不僅僅是To B、To G的,歸根結底也是To C的。騰訊將利用服務C端使用者的經驗,幫助B端夥伴實現生產製造與消費服務的價值鏈打通,以獨特的C2B方式連線智慧產業,服務產業、也服務於人。”
不走“尋常老路”的騰訊素來擅長“四兩撥千斤”的網際網路模式,但這一招能否繼續打遍360行無敵手?企業微信的相關負責人曾這麼理解,“在中國做To B,不同於傳統的To B市場,也不同於傳統的 To C 市場,這個模式是什麼?我們也在摸索當中。”
可以確定的是,無論是利用C端市場積累的流量,還是大資料、AI能力,騰訊接下來都有一場硬戰要打。以人工智慧領域在傳統行業應用為例,市場上依然有超過53%的企業還處於無資訊化或基礎資料化階段,已採用AI技術或AI驅動的企業佔比不到15%。正向看,藉助AI實現各行業“能力進化”蘊藏著巨大的市場潛力。但更為現實的是AI技術與行業場景之間難以跨越的壁壘要如何破?在業內人士看來,To B市場有很大想象空間,但要從中分得一杯羹的難度卻超出想象。接下來,擺在騰訊面前的無疑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