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創新中共享數字紅利
雲擇校、網約乘車、零排隊產檢、智慧審判……在貴安新區,隨著數字經濟的跨越式發展,許多“智慧因子”正悄悄植入市民的生活。
位於花溪大學城內的貴安數字經濟產業園,正是貴安新區發展數字經濟的鮮活樣本。從2017年7月貴安數字經濟產業園開園以來,從這裡湧現出來的一批又一批優秀創新企業,正在讓更多的美好想象成為現實。
“全民共享的智慧城市需要一個融會貫通的智慧服務體系。”作為產業園內智慧“掘金”大軍中的一員,貴州雲谷資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旭無限感慨。成立於2014年的貴州雲谷資料有限公司,經歷了貴安數字經濟產業園從無到有的全過程,“那時候這片土地亂石林立,荒草叢深,直到2016年才有了園區的雛形。”
2016年,貴州雲谷從原駐地電商生態城搬進了當時名為“貴安大資料港”的貴安經濟產業園,為微軟雲端計算技術提供運維服務。
“我們通過自主研發,為園區構建了一套雲服務管理平臺,方便園區內更多中小企業豐富和創新業務合作模式。”陳旭說。
隨著這套管理平臺的上線運營,不少入駐企業開始意識到跨界合作的重要性,大家紛紛延伸自己的商業“觸角”,擴大自己的智慧“朋友圈”,促使產業叢集合力的形成。
“前段時間,我們就與園區軟體開發企業進行優勢互補,共同為新區合作開發了一個三維大資料視覺化綜合共享平臺。”陳旭說。
哪裡違章搭建?哪裡下水道堵塞?哪戶貧困戶需要支援?通過電腦顯示屏上的視覺化三維地圖,所有問題一目瞭然。貴州雲谷通過園區管理雲平臺,與園區相關企業合作研發的三維大資料視覺化綜合共享平臺,可以讓未來的城市管理實現資料化、三維化和智慧化。
“在此之前,我們的資料產業大多處於垂直分割狀態,資料的持有者、開發者、使用者相對分離,資料不能流動共享。通過搭建共享平臺,我們的大資料也實現了改革開放,入駐企業可以用最簡單、便捷的方式實現資料融合共享。”花溪大學城黨工委管委會經濟發展部(創業創新服務部)部長李悲鴻說。
目前,貴安數字經濟產業園內集聚60多家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的大資料和數字經濟企業,產業鏈涵蓋軟體研發、數字加工、資料儲存、工程施工、銷售服務等多個環節。這些企業相互之間分工合作,實現優勢互補。目前,由多個企業合作研發的大資料分享資料呈現系統、“數智大學城”視覺化平臺、精準扶貧試點資料分析平臺等九大經濟共享平臺,正在紮實推進。
貴安新區閃電樹懶科技打造的“閃電樹懶”網約車平臺,充分調動了省內很多旅遊公司和客運公司大量閒散的大巴車資源,在保證其上座率提高到30%以上的同時,還相應地提高了客運司機的收入。
“‘閃電樹懶’類似平臺的構建,不僅有利於打破企業間的資料壁壘,還有利於構建起萬物互聯的‘萬物+’生態鏈,從而助推實體經濟的發展。”李悲鴻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