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勢凶猛,比特幣一日連破4000、3500兩道整數關
據bitstamp平臺顯示,北京時間下午6:24分,比特幣跌破3500美元關口,目前報3492.50美元。以比特幣為首的加密貨幣本週再次大跌。多家平臺顯示,今日早間比特幣短線大跌,一度跌幅高達14%逼近3800美元關口(部分交易所的價格達到了3700美元),重新整理2017年9月以來新低,從高點下跌約80%。
對於比特幣後期價格走勢,Oanda Corp亞太區交易主管Stephen Innes認為目前尚未觸底。Innes通過電話對彭博社表示,他的基本預測是短期來看, 比特幣價格將在3500美元至6500美元之間波動,到了明年一月則可能跌至2500美元 。
彭博社此前援引eToro分析師Mati Greenspan稱,數字貨幣市值最大的比特幣失守5000美元的支撐位後, 下一個支撐位或為3500美元 。不過也有分析師預測,比特幣可能跌至1500美元,比當前水平再下跌超過70%。
目前對本週加密數字貨幣集體暴跌的原因,眾說紛紜。其中,一大背景就是BCH(比特幣現金)於11月15日進行第二次硬分叉。這一次BCH面臨硬分叉,本質是受到澳大利亞人Craig Steven Wright(人稱“澳本聰”)的攪局, 令BCH社群面臨分裂的局面 。
彭博社分析指出,數字貨幣泡沫本輪破滅 ,緣起監管力度加大、幣圈內鬥以及交易所混亂問題 ,而 上述情況在本週均有所加劇 。此外,數字貨幣年內暴跌的最大受害者就是 在價格見頂之際湧入這一市場的散戶 ,還有 英偉達等提供挖礦晶片的企業 。
華爾街見聞此前提及,畢馬威(KPMG)上週警告稱,在比特幣和其它加密貨幣尚未被歸類為法幣的情況下,將其用作儲值貨幣是件“蠢事”;加密貨幣及其資產繁榮需要的“制度化”管理,原本預計今年能實現, 但依舊沒有看到具體措施落地,因此全球的銀行和金融機構都在觀望,等待監管機構的行動。
上週五,美國證監會SEC宣佈了首例針對代幣融資ICO的民事處罰決定,Airfox和Parago Coin這兩家公司發行的ICO沒有被註冊為證券,各需繳納25萬美元罰金來補償投資者。SEC主席Jay Clayton年初就說過, 除了比特幣和以太幣以外,所有數字貨幣或代幣都是需要被監管的證券。這引發了市場對從嚴監管的恐慌。
歐洲方面的監管態度也不容樂觀。歐央行執行理事Benoit Coeure上週在“央行的央行”國際清算銀行BIS講話稱,比特幣是“泡沫、龐氏騙局和環境災難的結合體”。他承認,比特幣的創意非常聰明,但不是每一個聰明的主意都是好主意,在很多方面,比特幣是金融危機後的邪惡產物。
而且,10月下旬以來英偉達與AMD的數字貨幣“挖礦”業務不佳,本身預示著數字貨幣需求的疲軟。自上週公佈不佳財報後,英偉達週一再跌約10%,市值再縮水100億至900億美元。Creative Planning的聯席首席投資官Peter Mallouk對彭博社表示,英偉達股價下跌象徵著數字貨幣助漲的需求在消退,“ 晶片巨頭股價不佳,是比特幣等其他數字貨幣煤礦裡的金絲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