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點說:為何越來越多的人不再用千元機了?
為何越來越多的人不再用千元機了?簡言之三大原因:“錢多了,貨賤了,人油了”。
作者:筆點酷玩,做最酷的產品體驗師
第一大原因“錢多了”——雖然工資漲得不多,但人們比以往更願意花錢了,這就是經濟學家常提到的“消費升級”。

再細點講,就是消費者比以前跟願意付出更多的票子去換取產品附加價值,而不是像過去一樣拘泥於產品本身。換句話說,人們對產品的體驗、品牌效應、便利性,甚至產品會不會給自己帶來愉悅感更加看重(類似於“喜歡就要買”)放到手機產品上看則是一款手機不僅要便宜,配置、顏值、功能體驗都要好,如此這般,僅僅提供基礎價效比千元機型開始滿足不了大部分人需求,相反打著“價效比旗艦”旗號的手機才開始受寵。而買東西總免不了攀比,你買的好我也跟風增加購機預算。
第二大原因“貨賤了”——收入增加了,千元的定位變得比以前更低,更不值錢。
這個道理比較好懂,其實“貨賤了”的根本原因是“物價漲了、工資漲了、錢不值錢了”。

還記得三五年前各大運營商用流量資費套餐贈送手機的方式來“拋貨底”,把那些落伍的機型用廉價的方式賣給四十歲以上年齡段、比較貪便宜的、剛剛接觸智慧手機消費群體;如今這一方式已經行不通了,因為大爺大媽們也開始覺得手機怎麼也得買個千餘元的,幾百塊的過氣款幾乎無人問津。而放到年輕群體中,千元機也就平庸多了。其實我還想提一嘴,這兩年手機漲價並不誇張,可以說還保持著平價,如果遭遇類似“高通提高授權費”等讓手機制造成本提高的因素,可能千元機的在機友心中地位還要繼續下降。
第三大原因“人油了”——隨著消費升級和網際網路大資料的拉風操作,對電子消費產品領域“保持陌生”的人群將會進一步縮小。
換句話說,消費者更聰明瞭。比起以往廠商做個廣告、找些大V隨隨便便忽悠一下消費者就能成功的時代,這兩年消費者的“購物商”、價值觀,乃至審美觀念都有了大幅進步,僥倖糊弄使用者的廠家屢屢遭遇挫敗,不成熟的產品會遭到冷遇,就連推出個千元機,被機友挑三揀四慧眼洞穿雞肋之處也是常有的事。

在這種情況下,廠商要想用千元成本做出讓消費者完全滿意的機型是很難的事情,與其這樣費勁,還不如在千元機上實行“比友商稍好一些就夠”的策略(比如榮耀8X、魅族X8、OV的K1和Z3),把主要精力放在高檔、高階旗艦機型的創新設計和研發之上(比如OV今年推出的Find X和NEX)。事實上,2018年2000元價位段已經成為新的分水嶺,購機人群越來越容易接受1500左右的機型。

總之,網際網路+和大資料時代,手機廠商將會越來越重視老少爺們的真實購機需求,比起前些年的市場狀態,人們更願意購買貴一些的手機,反而是一件有利於市場健康發展的好事兒。當然,不管你的審美提高了多少,請保持勤儉,花多少錢,一定要量力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