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美國贏了嗎?中國輸了嗎?

文| 李成東
來源| 東哥筆記(ID:donggebiji)
G20峰會結束了,中美貿易戰也告一段落了,但肯定不是終戰協議,這讓我想起了朝鮮戰爭談判。
今天純外行,談談自己對中美貿易戰的看法。
朝鮮戰爭與板門店停戰協議
“李克農和彭德懷,一個打得堅決,毫不手軟;一個談得耐心,針鋒相對絲毫不讓。最後,取得了朝鮮戰爭的勝利,讓稱霸世界的美國人第一次在中朝人民前面低下了頭。”

朝鮮戰爭是1950年6月底爆發,9月中旬美國仁川登陸,中國10月初就大規模入朝作戰。1951年6月25日,也就是開戰後一年,中美開始答應和談。在朝鮮戰爭中,真正只打不談只有9個月的時間,從1951年7月開始,朝鮮停戰談判就在幾方之間展開,其中,打打停停,停停打打,直到1953年7月,才簽訂朝鮮停戰協議,歷時了整整兩年之久。但為了爭取談判的主動權,雙方依然發起了幾次大的反攻。中國志願軍大部分傷亡就來自於三八線反覆爭奪,比如上甘嶺戰役。
但即使是板門店協議,也只是停戰協議,而不是永久性和平協議。所以朝鮮和韓國在簽署協議後,彼此就從來沒有輕鬆過。
最終來說,大家都白忙活了。因為斯大林的陰謀,加上金日成這個不自量力的瘋子,雙方死傷百萬,彼此回到了起點。如果說有真正的受益者,那就是日本。日本經濟能夠快速從二戰中復甦,與朝鮮戰爭是有直接關係的。
寫朝鮮戰爭這段事,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就是想說,即使雙方啟動了談判,也只是暫時的,也絲毫不影響彼此在不同領域的各自暗戰。比如美國繼續會針對中國科技公司的封鎖封殺和制裁。中國當然也不會輕而易舉的在農產品進口這個事情上,輕易的放水。
所以即使只是期望板門店這樣的停戰協議,也還要打兩三年才有個最終結論。
中美貿易戰和G20停戰協議
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的G20峰會上,中美達成了暫時停戰協議,根據美國白宮新聞祕書辦釋出的資訊:
“在貿易問題上,特朗普總統已同意,在2019年1月1日,他將以10%的稅率將價值2000億美元的產品的關稅留下,而不是在此時將其提高到25%。中國將同意從美國購買尚未商定但非常大量的農業,能源,工業和其他產品,以減少我們兩國之間的貿易不平衡。中國已同意立即開始從農民手中購買農產品。
雙方已同意立即開始就強迫技術轉讓,智慧財產權保護,非關稅壁壘,網路入侵和網路盜竊,服務和農業等方面的結構變革進行談判。雙方同意他們將盡力在未來90天內完成此項交易。如果在這段時間結束時,雙方無法達成協議,10%的關稅將提高到25%。”
美國也沒有做出太多讓步,讓利,就讓中國在關鍵領域妥協了,買美國大豆和能源,減少了中美貿易逆差。
但其實大多數人也心理預期,也僅僅是間歇性的停戰,而不是永久性停戰。
美國贏了嗎?
美國除了說90天暫時不加稅,中國又是買農產品,又是買能源,還要幫著美國遏制芬太尼(鴉片)的進口。。但不打貿易戰,這些產品早就在中國日常的進口當中。而且在一年前的磋商合作協議裡面,有了更多量的進口約定,其實也只是回到了一年前北京會談的情況。
中國輸了嗎?
農產品和能源進口,也算是正常進口需求,這也談不上吃虧什麼的。現在美國大豆等農產品價格也處於歷史低位。冬天到了,中國也需要進口大量天然氣。只靠俄羅斯,也不行,多渠道平衡一下價格。順帶可以把澳大利亞的進口給停一停了。
不能說正常進口點美國商品就說是吃虧了,而且很多進口,是被行政強制禁止進口,和關稅沒有關係。說白了,還是把美國打痛了,尤其是中期選舉已經非常明顯了。先放90天,美國人自己也要緩緩。不然要被美國農民罵死了。
美國農業部(USDA)公佈的資料顯示,截至2018年11月1日當週,對中國大陸的大豆出口檢驗量為67998噸,佔總出口檢驗量的5.53%(之前是60%+佔比)。本作物年度迄今,美國大豆出口檢驗量累計為8578243噸,上一年度同期為14869106噸,同比減少42.3%。目前,全球大豆的庫存使用比從21%提到了29%,美國庫存使用比達到43%,而其他國家的庫存使用比從21%下降到了19%。
中美有沒有贏家?
中美貿易戰造成的結果是第三方國家受益了,比如一部分製造業轉移到泰國、馬來西亞和越南等國家。而中國通過阿根廷、巴西、俄羅斯、烏克蘭等國家補充農產品進口。這叫做“鶩蚌相爭漁翁得利”
但中國一定是輸家嗎?
我有幾個不同的思考。
不管怎麼說,中美貿易戰肯定會有很多直接間接損失,但沒有中美貿易戰,1.領導人會更加得意忘形,志得意滿;2.有一些改革因為既得利益者而難以推行;3.因為習慣賺容易的錢,而忽視重大科技投入。
《孟子·告子下》曰:“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論語_衛靈公》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中美貿易戰,長遠來看,對中國未必是壞事兒。
在中美貿易戰之前,消費電子領域,能用美國的就用美國的,雖然國家追求國產化,但也沒有市場。畢竟是市場經濟,不能決定華為,OPPO,小米等等必須用國產的。
結果現在被美國卡脖子了,逼著國內廠商開始尋找國內的替代廠商,防患於未然。雖然差一點,但總比被卡脖子時,一點機會都沒有。當然最有遠見和實力的是華為,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永遠卡脖子。
但被卡脖子也不是一天兩天了,軍工領域三十年前就被人卡脖子了,並不妨礙中國現在成為世界第二大軍事強國。何況當下的卡脖子,並非針對所有行業所有公司。
中美貿易戰什麼時候能停?
除非美國人自己喊停貿易戰,川普才有可能停下來。之所以川普敢打貿易戰,就算聽證會絕大多數企業都在喊冤喊錯誤,都沒有任何用。國會也不會叫停川普的政策,不管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都不會叫停。因為誰叫停,誰賣國,連川普自己都不行。
如果美國人,更多的普羅大眾沒有在貿易戰中受損,是不可能反對貿易戰的。就如反恐戰爭一樣,一開始的支援度比支援打中美貿易戰要大得多。但打了三五年,發現自己稅越來越多,死了數以千計的美國人,而且也沒有讓世界讓美國變得更加安全,就開始反戰了。
現在變成了,誰支援反恐戰爭,誰最後可能丟掉選票。所以不管反恐戰爭不管多麼重要,奧巴馬要撤,川普撤的更加堅決。
回過頭來說,如果過早的妥協,美國人嚐到了甜頭,會更加義無反顧的支援川普打中美貿易戰。任何協議都只是暫時的,說反悔就反悔。
儘管共和黨和民主黨在很多問題上不一致,但在對中國負面的觀點上是出奇的一致。也就是接下來有人要搞事,沒人反對。反中國,成為美國政治正確。
中國有句古語說的好:物極必反!
“小病不斷,大病不患”,謹小慎微,這樣才能避免一下子變成了不治之症的絕症。
川普內閣已經集合了所有美國最奇葩最極端的鷹派人物,頂多也就如此了。只要不打仗,熬個兩年,6年的,總會過去的。小不忍則亂大謀。。那能不能忍?當然能忍,中國的政治人物這點本事還是有點,這個也是有優良歷史傳統的。。什麼條件都可以談,全面開放,有啥可怕的。當年幾千萬國企都下崗了,不也堅持過來了。只要不打仗,其它都好說。
現在很痛也是因為中國的實力還是偏弱了,再過6年後,自己不瞎折騰,經濟實力基本也就旗鼓相當了。美國也就不敢隨便搞強行脫鉤了。
這讓我想起了那個流亡印度的喇嘛,讓他去折騰,在熬個十年也就差不多圓寂了。中美對抗是一個長期的事情,已經有三十年了,再有個三十年也不奇怪,這是常態。本來就不應該期望一兩次談判,一兩份協議能夠解決!簽了,美國也可以毀約。
拖,也是一種很好解決方案,也是一種政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