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蘋果倒閉了嗎?
從今往後,今天Sony倒閉了嗎?今天HTC倒閉了嗎?後邊或許要再加一個——今天蘋果倒閉了嗎?
這句話小新已經憋很久了,這次終於可以喊出來了!
iPhone定海神針失靈,雲服務不行的蘋果談什麼未來?
11月26日週一上午美股開盤,蘋果股價處於起伏下跌狀態,而老對手微軟則保持近來一路上漲的姿態,終於兩家市值出現了歷史性交匯,微軟市值時隔8年後再次超越蘋果,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
當然,當天下午蘋果股價又逆勢反彈,截止收盤,蘋果市值再次超越微軟,挽回了一絲顏面。
但這些顏面難以維持下去,因為特朗普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表示,正在考慮簽署為從中國進口的 iPhone 和蘋果筆電徵收 10% 關稅的法令,蘋果股價盤後應聲大跌2%。11月27日收盤下跌幅度收縮到0.22%。
反觀微軟,靠著office等企業業務整合升級,Azure雲服務等業務業績持續上漲,短期內股價不會出現大幅度下行波動。
一家波動上漲,一家波動下跌,市值相差44億美金。再加上下行的巨集觀市場環境,可以說,微軟市值長期超越蘋果已成定局。
這將是ofollow,noindex">改變科技 史走向的一刻。
其實趨勢早在2015年就已經出現,當時整個網際網路市場就已經從toC消費級領域,全面轉向toB企業級市場,蘋果也作出過應對。
在此前一年,微軟出現了重大人事變動,納德拉取代鮑爾默成為微軟CEO。經歷過一年的重整之後,大批微軟高管離職,納德拉為微軟開出了“云為先”的藥方,打響了企業服務大戰的第一炮。
要知道以雲服務為基礎的企業服務平臺,正在成為企業服務市場發展的重心,幾乎所有企業服務都在向雲服務平臺遷移。
隨後,Google、Facebook、IBM、甲骨文以及有著先發優勢的Amazon都加入了這場戰爭。只有蘋果對雲服務無動於衷。
處於弱勢狀態的Facebook,大力發展開源雲端計算業務,推出開源雲端計算伺服器,還面向5G電信裝置技術組建電信基礎設施專案(TIP),意圖聯合全球電信裝置商運營商,用開源的模式變革整個電信市場。
在雲服務上有著強烈進取心的Google也迅速改革了組織架構,亦步亦趨的跟隨著微軟的戰略。快速從移動為先,轉移到云為先,今年又跟著納德拉提出了“Ai First”人工智慧為先的口號。
甚至在雲服務市場的擴充套件上,Google也在追隨微軟的步伐。微軟用office服務捆綁售賣雲服務,Google就照樣血樣大力發展G Suite辦公套件,配套搭售自家雲服務以及Chrome OS。
更令人大跌眼鏡的是,這一年的“蘋果春晚”上,微軟副總裁Kirk Konigsbauer親自出面,以串場嘉賓的角色,介紹了微軟office軟體在iPad上的適配情況。而WP端的office套件還遙遙無期。
當時庫克笑呵呵,使用者們也笑呵呵,軟粉們大罵納德拉失了智。可時間到了今天,蘋果在雲服務領域沒有任何建樹,企業服務市場全靠App Store,App Store又被使用者集體狀告壟斷,市場風雲變化,微軟股價超越蘋果,我們弄不清到底是誰失了智。
當初笑呵呵的人,現在看起來傻呵呵。
2016年5月,蘋果與企業服務巨頭SAP合作,徹底釘死了自己在企業服務領域的角色——提供軟硬體分發平臺。之後,蘋果為了給第三方軟體讓路,連iWork、iLife等軟體的開發都面臨停更的地步。
在當下雲遊戲、雲應用、Ai雲、AR雲躍躍欲試,試圖顛覆消費市場時,蘋果只能告訴大家:我有App Store。
一臉危機感的庫克,馬不停蹄的到世界各地接受採訪,大聲呼籲使用者隱私資料安全,以證明自己決策的正確性。但將使用者隱私資料存放在本地與在雲端提供應用服務並不相斥,蘋果還是未能解決自己在雲服務市場上的弱勢局面。
今年份的蘋果春晚後,蘋果又專門在10月份舉辦了一場以Mac、iPad企業服務為主場的釋出會,不過這一次蘋果完全將服務範圍縮小到藝術創造領域。
而最能體現蘋果心虛的地方在於,10月份的釋出會上,蘋果展示了Mac mini相互連線作為資料中心服務叢集出現的畫面。
看來,蘋果想擴大自己的伺服器市場,乃至進軍資料中心領域。甚至蘋果為此與Intel結成了聯盟,從幫忙推廣thunderbolt介面到提供USB type-C介面標準,再到近兩年扶持Intel的基帶業務,蘋果做的事越來越多。
而業界已經傳了4年的蘋果Mac首發Intel 3D Xpoint儲存晶片的劇情,從2016年推出一直延遲到2019年,當下看來,2019年是跑不脫了!
要知道運存記憶體一體化的3D Xpoint,將徹底改變資料的傳輸方式,對現有的資料中心市場來說,是一次全面的顛覆。如果3D Xpoint技術能提早成熟,並在蘋果手中首發商用,將能徹底挽回蘋果在雲服務市場的頹勢。
但轉頭望去,臺積電、三星半導體都在研發新一代的儲存晶片技術,蘋果真能長期獨佔新一代儲存技術產品?還是一個偽命題。
想一想,喬布斯當年辛辛苦苦研發出iCloud,在雲市場搶了個先機,但庫克領導下的蘋果只重視硬體,完全把老爺子的軟體精髓糟蹋了。
10年前,消費電子市場乃至全球市場疲軟之時,iPhone用顛覆式創新逆勢崛起,創造了一個更龐大的軟硬體產業,帶動了世界發展。10年後,市場再次陷入頹靡,蘋果不僅沒能指出一條明路,甚至連自己都開始自顧不暇。
以前,蘋果是一家把軟體裝進盒子售賣的公司,現在,蘋果是一家打扮精緻的“POS機”廠商,無時無刻不告訴你:“打錢!”
iPhoneXR什麼時候降價?
如果庫克想要再次拉高蘋果股價,並不是沒有辦法。iPhoneXR起售價調低100美金、1000元人民幣,哪怕調低50美金、500元人民幣,也都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當然,如果想讓蘋果股價走勢有根本性扭轉,一口氣調低100美金、1000人民幣是必須的,而且僅調低起售價還遠遠不夠。
現在iPhoneXR的起售價為749美元,與去年的iPhone 8Plus定位一致。不過在相關配置上,iPhoneXR螢幕DPI為326,還去掉了3D-Touch功能,這樣的設計其實更靠近小屏基礎款iPhone 8,而後者起售價為699美元。
於是,iPhoneXR成功卡在了比上不足比下肉疼的層面。
在與一眾iPhoneX系列旗艦面前iPhoneXR長相磕磣,多對比一次心肌梗死的風險就加重一分;在傳統的iPhone8/8 Plus面前,竟然還能找出螢幕DPI、沒有3D-Touch、價錢更高的大bug!你說這麼多負面資訊,使用者怎麼能忍?
所以歐美媒體順利統計出了iPhoneXR還沒iPhone8賣得好的資料,要知道今年蘋果事先定下的出貨主力可是iPhoneXR!
供應鏈上的訊息顯示,蘋果代工廠富士康 生產iPhoneXR的生產線60條停了15條,也可以看出iPhoneXR市場需求的疲態。
iPhoneXR不比iPhone5C這個試驗品,這麼大的戰略失誤怎麼能忍?為此蘋果的市值在11月內飛速跌去了1000億美元。
iPhoneXR像iPhone5C一樣快速降價,已成定局。
但降價的策略怎麼做?還是一個問題。要知道如果蘋果真的大剌剌的公佈降價策略,市場會認為蘋果是真的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那就真的“今天蘋果倒閉了嗎?”
所以降價這個事得偷著來,當年iPhone5C就是黃牛渠道先繃不住,第一個降價提振了市場需求,但現在蘋果在各地首發已經不成問題,寄希望於黃牛調節市場的道路已經行不通。所以我們看到了蘋果如下的動作。
在剛剛過去的雙十一、黑色星期五,蘋果已經通過限時優惠券的形式小範圍降了一波價格。iPhoneXR用優惠券後的價格已經跟iPhone8當時的起售價持平,甚至更低,算是彌補了心理落差。
購物節的快班車搭完了,還有電信運營商合約機渠道可以操作。所以我們看到了日本運營商直接用三折的超低價售賣iPhoneXR合約機的動作。
下月就是2019跨年了,屆時推出各種活動順理成章,預估這種操作將會快速傳遍蘋果的重點市場。
這一波操作結束後,農曆新年也就不遠了。中國作為iPhone產品的核心市場之一,也是iPhoneXR銷售的核心,蘋果不可能放棄這一黃金機會。
而在這期間,iPhoneXR也上市了3個月整整一個季度,元器件成本也完成了一整個降價週期,到了可以名正言順降價的時間節點。
即便蘋果擔憂資本市場過激反饋,也有眾多煙幕彈可以做掩護。農曆新年之前,所有電商平臺會打著“年貨節”的旗號,舉辦持續一個月的優惠狂歡。在這樣的購物季裡,隨便做點手腳,降價目的就達到了。
只是在這些複雜晦澀的降價舉動中,帶來的購買轉化效果,也將低於預期。
iPhoneXR註定會是一款爭議滿滿的產品,妥協的硬體設計與高企的售價相沖突,甚至是蘋果歷史上第一次推出細節配置低於老款的產品。
而蘋果的操作也有頗多心機之處。
今年的蘋果春晚上,庫克拿著iPhoneXR對標iPhoneXS,讓使用者產生“價效比”的錯覺;正式發售後,使用者開始將對比的視線轉向老一代iPhoneX和iPhone 8Plus;銷售不力時,iPhoneXR終於變成了比iPhone 8有競爭力的產品。
對於使用者來說,經歷過這麼一輪比較後,iPhoneXR順利成了“用iPhone8的錢買iPhoneXS的配置”。是不是很愉快?
等到明年iPhoneXR更新,補齊了3D-Touch短板,邊框再縮窄0.5mm,使用者會說“這真是一部可以跟iPhone 8Plus定位對標的產品呢!”
iPhoneX系列作為引領消費電子下一個十年的產品,近一年的表現並不像想象中那麼理想。傳說中面向新時代的AR軟體平臺,一直還在規劃中,未能引發流行趨勢。
即便是有“5G即將到來消費者消費動力不足”的理由做擋箭牌,也不甚合理。因為在10年前,也是在3G乃至4G推廣的前夜,面臨著相似危機。
現在的蘋果,雖然在硬體研發上做出了巨大成就,但是在軟體應用上還差太遠,即便硬體再優秀,實現的功能跟3年前的智慧手機差別還是不大,大部分使用者無法感知。
這也是當下市場面臨的難題:軟硬體技術領域都各有突破,但如何將軟硬體完美結合打造出顛覆性應用徹底改變現有市場生態?這是誰都未能做到的事情。
好在趨勢已到,離市場顛覆已經不遠,只是在軟體技術領域有重大短板的蘋果,或將難以收割這些利益。
所以,小新理直氣壯地問上一句:“今天蘋果倒閉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