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新技術的態度,決定我們的未來

圖片發自簡書App
原文於2012-09-14,發表於《經濟視點報》
在過往的百年裡,我們習慣用情緒、尊嚴、傳統來面對新技術。過去,企業追求做大規模,而現在,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到來,則更強調技術的高度,而且新技術淘汰企業的節奏將實現“加速度”。柯達、索尼、諾基亞的企業遭遇告訴我們,企業困境一是來自於技術,二是來自於對技術的態度。因此,我們對新技術持有的態度,將決定我們的未來。
□王新磊
近段被兩則新聞吸引了。一是倫敦奧運會期間,智慧手機觀賽量首超電腦。二是3年後,河南省城市寬頻網速提高10倍。兩則看似不搭的新聞,卻映射出一個共同的時代進步——第三次工業革命正在全面改造我們的生活。
當然,你覺得由此上升到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高度,有些瞎扯。不過,你到商場看一下,就會發現你家前年買的電視機今年就該淘汰了。
在商場裡,電視機越來越像電腦了,不僅有數字電視訊號,還可以接網線上網,還有所謂的雲端計算等新技術。
這種變化不是一個企業的變化,而是行業性的變化。與之相輔的,是手機越來越像電腦和電視機。
這種趨勢已經被確認,未來手機、電視機、電腦將三機整合為一個,成為移動網際網路終端。現在,就連車載導航儀都可以看電視了。
未來更神奇的,會是一個無線充電器的出現。手機、MP3 播放器,電動工具和其他的電源介面卡,多種裝置可以使用一臺充電基站,“剪不斷理還亂”的有線充電情況將不會存在了。
這使我相信,未來20年,將會形成又一輪新技術的大爆發,併產生一些新的行業。
態度決定技術
隨著科技的進步,科學技術轉化為直接生產力的速度加快。如過去從發明到大規模地運用,照相用了122年,電話用了56年,而現代的電視只用了5年,鐳射用了2年,從原子能的發現到世界上第一座核電站投入使用,用了15年。
這個總結對我們是非常有價值的。
在過往的百年裡,我們習慣用情緒、尊嚴、傳統來面對新技術。
清朝末年,為了修鐵路,大清國的精英們可以爭論十年之久。
1881年,詹天佑從耶魯大學鐵路專業學成歸國之時,以李鴻章為代表的洋務派已為修路自強抗爭了十餘年,屢戰屢敗,屢敗屢戰。
就在那年,在修路問題上洋務派連遭重創:先是李鴻章鼓吹修鐵路,提出“我朝處數千年未有之奇局”的《妥議鐵路事宜折》被保守派斥為“賣國”,並最終遭上諭以“鐵路斷不宜開”一口回絕。
接著,為了運煤而建的中國第一條自辦鐵路——唐(唐山開平煤礦)胥(胥各莊)鐵路因“機車直駛,震動東陵,且噴出黑煙,有傷禾稼”,遭到地方官吏和民眾的群起反對,致使火車機頭被禁用,運煤的車皮只能由騾馬拖拽,鐵路成為“馬路”。
在當時的中國,是否修建鐵路面臨的是意識形態上的大是大非。
美國耶魯大學歷史學教授史景遷在自己的名著《追尋現代中國》中寫道:當時“很多中國人認為鐵路會破壞人類與自然的和諧,它們長長地切開大地,破壞了正常的節律,轉移了大地仁慈的力量,它們還使道路和運河工人失業,改變了業已形成的市場模式”。
之後,中法戰爭慘敗引發的舉國震動,對於中國鐵路最直接的影響是清政府從加強海防上認識到“鐵路開通可為軍事上之補救”,終於確定興建鐵路的方針,建立鐵路公司。1887年,唐胥鐵路向天津展修,開平鐵路公司改為中國鐵路公司。
1909年10月2日,詹天佑在京張鐵路通車典禮上用英文致辭時這樣說:“中國確實進步遲緩,但雖遲緩,卻是確實地前進了。”
歷史一再告誡我們:我們對新技術持有的態度,決定了我們的未來。
現在,中國鐵路總里程7.9萬公里,居世界第三。中國經濟總量超過日本,排名世界第二。但是,當有一些事故發生後,我們還是“以否定技術的方式去解決人禍的問題”,甚至一些人明確主張反對高速鐵路。
未來,這種風險還有可能會存在。
技術高度決定戰略未來
谷歌釋出的資料顯示,倫敦奧運會開幕第一週,手機端有關奧運會資訊的搜尋量以10倍的速度增長,而且在一些關鍵時點,手機端的搜尋量超過了其他所有方式。
在歐洲很多國家,奧運會相關搜尋中有三分之一來自手機,而在英國,所有奧運會相關搜尋中,來自手機的搜尋量佔將近一半的比例,達到46%。
2012年8月,中國也有兩則訊息與此相呼應:一是中國移動4G規模試驗將擴大至13個城市;二是手機上網使用者首次超過電腦使用者。
這預示著一個新時代的來臨:技術的力量將決定企業戰略的未來。
過去,企業追求做大規模,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到來,則更強調技術的高度。因為,世界範圍內,企業“大而不倒”的原則正在被打破。而新技術淘汰企業的節奏將實現“加速度”。
從柯達申請破產保護,到索尼公告連續虧損,再到諾基亞失落手機霸主地位。這讓人想到吉姆·柯林斯《再造卓越》一書中的“突然”。
吉姆·柯林斯和他的小組,歷時4年多的研究專案向我們解釋了企業衰落的五個階段:狂妄自大、盲目擴張、模式危機、尋找救命稻草和被人遺忘或瀕臨滅亡。
和書中所講的不同,柯達、索尼、諾基亞的困境,一是來自於技術,二是來自於對技術的態度。
三者都在技術上具有競爭對手不可超越的技術優勢,卻都敗在對技術所持有的態度上——因壟斷優勢而封閉傲慢。
特別是諾基亞。2010年之前,諾基亞佔據手機霸主地位,2010年,諾基亞就開始一項項地失掉霸主地位,先是利潤,後是銷售額。之後,他被蘋果、三星超越。
彭博社專欄作家林恩認為,固步自封、一成不變以及閉塞的地理位置使得諾基亞這家20世紀歐洲最成功的手機商淪為了21世紀最讓人失望的公司。
反觀蘋果的成功,就是在壟斷者看似強大的技術壁壘面前,開放式技術平臺,充分實現了“人民創造歷史”。讓技術神話從高高在上的豪車變成了人人可享用的自行車。
參於者門檻的降低,造就了“人民當家做主”的新社會,哪怕你是一個小技術員,也可以在平臺上弄出些商業價值。於是,開放式技術平臺通過使用者的力量革了壟斷者的命。
從這個角度,喬布斯終結了技術的革命性創新,使技術走向了漸進式發展。他終結了技術英雄的神話。
在中國,我們看到了360挑戰QQ的大戰。在QQ帝國的勢力範圍裡,360通過免費模式,進入到幾億電腦終端,然後又佔據桌面、佔領手機防毒市場,同時又開發出瀏覽器、遊戲、工具軟體等多個勢力範圍,並都取得不錯的市場佔有率。
儘管當下經濟形勢不好,但是人類社會進步的腳步從來不會停止和倒退。任何危機都是傳統的危機,對於新技術來說,危機中恰恰蘊藏有突破傳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