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將流失,主業衰落,360還能守住千億市值嗎
文|蘇說財經 陶仔
編輯|蘇文
人們總是健忘的。尤其是網際網路公司,沒有曝光度就是被遺忘。
許久不見的360終於又出現在大家視野中了,不過這次是負面新聞居多。
7月3日晚間,教育部發布公告稱,會同公安部約談有關搜尋引擎網站,規範“志願填報指導”資訊服務,提及存在高價服務收費的APP、網站或諮詢機構排名靠前,存在不規範和安全風險等問題。百度、360被點名。
而6月28日,企查查資料顯示,奇虎三六零軟體(北京)有限公司(簡稱:360軟體)發生多起工商變更,周鴻禕卸任三六零軟體公司執行董事,董健明接任CEO並任法人代表。
再早些時候,4月12日,周鴻禕與“二當家”齊向東徹底分家。360(601360.SH)轉讓北京奇安信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奇安信)全部股權,360也收回品牌授權,兩人將在政企安全領域展開競爭。昔日的親密戰友,如今卻成對手。
即使這麼多變動,360也沒能引起人們的關注,那個曾經懟過馬化騰引發“3Q大戰”,懟過雷軍、馬雲等半個網際網路的“紅衣大炮”周鴻禕也收斂了性格,低調得不復往常。曾經不可一世的360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幾次資產剝離後,360還剩下什麼?
1、搜尋市場份額下滑,360進退兩難
網際網路的世界瞬息萬變,但360好像一直沒有變。
提及360,我們想到的大概只有360搜尋,以及360安全中心、360防毒、360管家等安全軟體。而且,這些產品僅限於電腦端,移動端是沒有存在感的,也就是說,360完全沒有拿得出手的移動網際網路產品。
我們回顧了360做移動網際網路的所有嘗試,包括應用分發、搜尋、小視訊、新聞分發、雲盤等,360幾乎都涉及了能想到的移動網際網路產品,但360幾乎都失敗了。甚至一些理念比較超前的產品,比如2013年1月,360首推春運火車搶票瀏覽器,和百度、神馬搶PC端搜尋份額;2013年6月,360推出免費隨身wifi;2014年1月,360手機助手首推手機下載免流量,強推手機助手;2014年11月,聯合公安部打拐辦推出“守護寶貝”行動,希望建立“全國兒童安全警報系統”。但這些嘗試,最終都被別人家的產品替代,360只是“為別人做嫁衣”。
移動網際網路的節節敗退,是360失去高光時刻的最主要原因。而360僅剩的PC端業務,也在夾縫中艱難地生存。
被教育部點名批評的搜尋引擎業務,是360收入的主要來源。從收入貢獻看,360業務分為網際網路廣告及服務、網際網路增值業務(遊戲為主)、智慧硬體業務三大類,其中網際網路廣告及服務收入佔比超過80%,且呈上升趨勢。2018年,360實現營業收入131.29億元,其中網際網路廣告及服務業務達到106.58億元,同比增速達到17%;遊戲業務實現收入11.78億元,同比下滑31%;智慧硬體業務實現收入10.15億元,同比下滑7.6%。
360的盈利過度依賴於廣告服務,而廣告服務多依賴於搜尋引擎業務,其盈利模式註定了會遭到吐槽,甚至罵名。比如,這次的教育部點名,以往查詢高考分數是輕而易舉的,如今前幾頁的搜尋資訊都是填志願相關的廣告,高價競拍資訊條,再以2-6萬的高價收取諮詢費,諮詢的結果也多是忽悠騙子。這種廣告變現模式,無疑會損害使用者體驗,就像百度搜索至今沒有洗清與醫療廣告的關係。
而360搜尋市場份額下降也是一道無解的題。相比於搜狗、神馬,360搜尋的市場份額逐年下滑,主要因為其PC端推廣方式只限於瀏覽器獲取客戶,相當於自家地盤內清理門戶,份額有限;而移動端節節失利,沒有新產品注入新流量,使用者留存率也非常低。周鴻禕早就意識到這一點,2013年嘗試收購搜狗後無功而返,之後的360搜尋一直被百度、搜狗吊打。
眾所周知,在經濟前景不明朗時,廣告主們的投放需求在下降,行業業績也逐漸分化。2018年度,360的廣告收入為106億元,居第6,遠遠低於第一名的阿里(廣告收入1384億元)、第二名的騰訊(1162億元)、第三名的百度(819億元),略高於第13名的搜狗(67億元)。巨頭的廣告收入遠遠高於第二三梯隊的網際網路公司。
2019Q1,網際網路巨頭中廣告業務環比增速提升的只有阿里巴巴。同期,360的營業收入出現下滑,雖然沒有細分公開廣告收入,但不難懷疑,其廣告業務也不太好過。何況,360搜尋的市場份額一直在下滑。據Statcounter資料,在PC端+移動端的搜尋市場中,360只位居第四,市場份額僅為4.54%。僅看PC端市場,2018年四月份360的市場份額為6.37%,也低於神馬搜尋的9.35%。
在網際網路巨頭們紛紛調整業務結構,降低廣告收入佔比,調整廣告客戶結構的時候,360對廣告收入的依賴程度不降反升。這種嚴重依賴廣告收入,但市場份額降低、廣告收入增速放緩的盈利模式僵局,是360的一道難題。
捨棄廣告,還是增加市場份額?360進退兩難。
2、B端業務資產剝離,360拿什麼作戰?
2010年的“3Q大戰”構建了“安全免費、流量收費”的盈利模式,這既是360成功的關鍵,也是360如今陷入僵局的罪魁禍首。
在PC網際網路時代,360曾一度被視為BAT最有力的挑戰者。360藉助安全衛士掌握巨大流量,進行瀏覽器、軟體的分發。但到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一切都被顛覆,IOS和安卓瓜分了整個移動網際網路,360的話語權一落千丈。
IOS是蘋果的封閉系統,所有的安全措施都由蘋果開發,360只能在安卓系統上生存。早期的安卓碎片化嚴重,360還佔一席之地,但隨著市場集中度提高,華為、小米、OV等巨頭逐漸佔據了安卓手機的絕大部分市場份額。此時,360只能以技術合作的方式提供底層技術支援,主導權還是掌握在手機廠商手中。
360曾以安全為由大肆解除安裝手機自帶應用分發的APP,強推360手機助手,最終被蘋果IOS系統下架一年,被“中華酷聯”四大金剛和小米等安卓系統集體抵制。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周鴻禕的流氓打法已經失效了,360一敗塗地。
在安全軟體開始隱身,無處不在卻無需感知的時代下,對C端免費的安全產品變成了累贅。360必須轉型做B端使用者,而這一點,周鴻禕也慢了一步,強敵環伺。
周鴻禕最大的一個敵人是他曾經最親密的戰友——齊向東。
早在2016年360從美股私有化時,周鴻禕就與齊向東意見不合,分手跡象明顯。齊向東的持股比例從8.1%下降到2.2%,套現約5.85億美元(約37億人民幣)。到360在A股借殼上市時,齊向東僅持股1.79%,且退出了高管行列,也沒有出席敲鐘儀式。
齊向東退出360管理層的目的是“騰籠換鳥”,用套現的資金增資內部孵化的奇安信,實現管理層收購。奇安信註冊成立於2014年,是360安全的B端業務,為政府和大型央企等企業提供企業安全產品。2016年7月,齊向東個人出資10.67億獲得41.25%股權、安源創志出資3.56億獲得13.75%股權,奇安信變成360的參股子公司。後續,奇安信經過多輪融資,截至2018年底,360僅持股22.59%,列為長期股權投資,不納入合併報表。
按照360和奇安信的相關協議,雙方約定,周鴻禕控制的企業針對C端提供安全業務,齊向東控制的企業從事B端安全業務。同時,360將品牌無償授權給奇安信使用,奇安信也一直以360企業安全集團的身份開展業務。今年2月,齊向東還曾對外表示,企業安全集團要衝刺科創板,360也一度漲停。
但不到2個月時間,4月12日,360釋出公告,清空奇安信全部股份,360也收回品牌授權。股權受讓方是寧波梅山保稅港區明洛投資管理合夥企業,這是金匯金投資集團關聯公司,而後者是奇安信重要的投資方。這筆交易金額37.31億元,被視為周鴻禕和齊向東的徹底決裂的分手費。撕碎“劃江而治”的協議,兩人必定在政企安全領域兵刃相見。
而按照360原先的規劃,政企安全業務是360未來重要戰略方向和新業務增長點。
2018年5月,360推出“安全大腦”,試圖圍繞國家安全、城市和社群安全、家庭及個人使用者安全三大領域,構建了大安全時代的整體防禦戰略體系,以應對萬物互聯的安全威脅。360也試圖定增募資108億元,為“360安全大腦”服務,但證監會受理預案後提出了19個問題,公司於2019年3月12日第二次回覆,至今沒有得到證監會的批准。
這次清空奇安信的股權,也可以理解為周鴻禕的無奈之舉。
早在和齊向東徹底分家之前,周鴻禕已經成為了“光桿司令”。在360借殼上市期間,前360集團副總裁李亮、COO陳杰等陸續離開。上市不到2個月,財務負責人姚珏、副總廖清紅也因個人原因離職。姚珏在360工作近12年,經歷了360美股上市、退市私有化、360借殼上市等全流程。據說她的離職給周鴻禕的打擊非常大,周鴻禕在朋友圈髮狀態感慨“我的人生竟如此失敗,沒有任何意義。”
此後,楊超、張帆、曲冰、譚曉生也紛紛離職。在與齊向東分家後14天,石曉虹也離職。石曉虹是周鴻禕的大學校友,一起創辦3721網站,也隨周鴻禕轉戰雅虎中國,後一起創辦360,是生死與共的朋友。曾經一起打天下的8位大將,如今只剩周鴻禕一人。
核心團隊徹底大換血,主攻B端政企安全的奇安信也被剝離出去,“360安全大腦”要怎麼執行?周鴻禕表示將通過不限於自建、投資、併購等方式進一步落實,未來3年再投資培養10家安全上市公司。這意味著,360將直接殺入昔日合作伙伴奇安信的企業安全領域展開競爭。
B端業務強調產品穩定性,要求足夠的安全保障能力,更強調滿足使用者定製化、差異化的需求,而這不是短期能快速發展起來的。奇安信已經深耕政企安全領域5年,2018年年度營業收入23.94億元,淨虧損1.58億元,還沒能實現盈利。
除了齊向東,360還有一個積怨已久的強大敵人——騰訊。
在安全行業免費時,瑞星、江民們紛紛消失,網際網路巨頭們把安全業務拾了起來,尤其是騰訊,在安全領域的投入遠超阿里、百度、360。20年網路安全升級,從PC安全到移動安全,再到產業網際網路安全。騰訊安全一路走來,隨著網際網路的變化而變化,通過技術調整、組織調整成為了網際網路安全最大的贏家。
橫向安全上,騰訊建立七大實驗室,覆蓋網際網路、物聯網、大資料、雲、AI等領域。縱向安全上,騰訊聯合16家安全上市公司(包括南洋股份、衛士通、啟明星辰等,不含360),發起P16安全企業領袖俱樂部,還推動產學研一體化,和高校展開合作。2018年,騰訊架構調整時,成立新部門CSIG,將騰訊雲和安全整合在一起,“騰訊雲+安全”的產品和解決方案涵蓋了終端安全、網路安全、業務安全、主機安全等多個方面。
騰訊高階副總裁丁珂接受採訪時表示,安全業務一直被視為騰訊的成本中心,但在財務上騰訊安全是盈利的。
相比於騰訊,發展了5年的奇安信至今虧損,而360需要從頭開始。
即使“360=安全”的品牌認知在,那也是針對PC端的個人使用者而言。面對更加複雜的5G時代,萬物互聯的物聯網時代,360的B端經驗要積累多久呢?360還跟得上隊伍嗎?
周鴻禕高呼的“360安全大腦”,其實拆分看,也就是“安全+智慧硬體”的組合。360通過做攝像頭、手環、手機、AI產品等硬體裝置接入物聯網安全,與大資料、物聯網、雲的相關性還待市場驗證。
3、無牌照,卻想借“假金融”超車?
在實業難做的情況下,周鴻禕又將眼光投向了網際網路金融。
360的網際網路金融業務一直隱藏得很深。要不是定增預案遭到證監會的質疑,360無資質運營網際網路金融業務還不會曝光。
根據360對證監會的最新版回覆報告,360借條、360貸款神器、你財富、360淘金的運營主體與三六零上市主體無關,由其控股股東天津奇信志成的控股子公司,奇信富控旗下的37家子公司進行運作。
而且,這4個業務,只有360借條有融資性擔保業務許可證和網際網路小貸牌照,其他3個平臺都只是有增值電信業務資格,不能做金融類業務。你財富涉及的P2P業務尚未備案,也未取得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如果逾期了,只是通過電話、簡訊通知提醒。
可以理解為,360此前的網際網路金融業務,大部分是無牌照經營。使用者吐槽聲也非常多,360小貸不可以提前還貸款,即使提前還貸款了,利息照常計算。這樣的流氓打法有點神似當年的“3Q大戰”。
2019年以來,360在網際網路金融的佈局還沒有停止。
企查查資料顯示,2019年6月21日,天津奇信徵信有限公司成立,註冊資本100萬元。經營範圍包括企業信用的徵集,評定,企業信用評級等。而央行只發布了8張個人徵信牌照,連覬覦已久的百度都沒有拿到徵信牌照。360又多了一個“名義上的”金融產品。
幾天後,360又釋出“360互助”,針對100種重疾、30種輕疾、身故(含猝死)的網路互助計劃,但並沒有在銀保監會報備。這類互助產品不是保險,沒有資本金,也不受銀保監會監管。中保協曾指出,“相互保”產品創新不當,將網路互助計劃偽裝成相互保險,給公眾對保險的認識和理解也帶來較大的不良影響。
360的網際網路金融產品都與真正的金融產品打插邊球,偽裝成金融產品,但實際上無牌照運營。像這樣在監管的邊緣試探,也只有周鴻禕敢這麼操作了。
4、結語:頹勢如何逆?
360從美股退市再借殼上市,實現了制度套利。360的股價最高達到66.5元,市值接近4500億元,相對美股退市時的93億美元(約610億人民幣)市值,已經翻了7倍。即使以現在1400億的估值計算,也翻了2.3倍。
但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360走向了無邊界之路,最終安全業務萎縮,360成為一家沒有核心競爭力的公司。
360瀏覽器不僅沒對百度造成實質性的份額衝擊,反而業績出現下滑;傳統PC安全業務被騰訊、百度、金山等競品圍剿;移動安全業務在海外又被獵豹移動迎頭趕上;其應用分發業務未能坐穩第一寶座,被百度助手、小米、應用寶彎道超車……幾乎在所有的領域,360都打了敗仗!
如今,搜尋市場份額下滑,盈利模式卻高度依賴廣告;高管集體離職,優質資產剝離;專案融資受阻,新業務看不到曙光……360還撐得住1400億的市值嗎?
在自傳《顛覆者》中,周鴻禕曾反覆提過自己因為不專注導致的種種失敗,投資人王功權也曾經質問他:“我也不懂你們的業務,但是我們給你投資,是希望你做點與眾不同的東西。結果,你好像做了一個新浪,又做了一個百度,又做了一個阿里巴巴。你準備和大家競爭嗎?你們能同時做這麼多東西嗎?”王功權的擔憂終成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