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圈“一處水源供全球”新解釋
1、
在解讀keso的文章時,我留意到一個說法“一處水源供全球”,但檢索一下,居然是恆大冰泉的廣告詞。可是keso與恆大冰泉何干,為什麼要提它呢?
請教了霍老爺,他指出這是自媒體圈子發明的一個說法。
果然,加上“自媒體”這個關鍵詞後,我就能檢索到一些有用資訊了。
“一處水源供全球”是“三表龍門陣”最先提出的,至少他在自己2015年的文章中如此說到:
我以前發明過一個概念叫自媒體稿件「一處水源供全球」,指的是自媒體寫完稿子後通發微信、百家、頭條、搜狐等平臺。現在我還要發明一個概念叫「以販養吸」。什麼意思呢?就是說自媒體以販賣軟文獲得資金,贏取再創作的動力,如此迴圈。
除了“自媒體們把一份內容,複製N份到N個平臺上”這一層意思,“一處水源供全球”有時也被用成“一份原創內容,被N個自媒體通過各種洗稿模式,再次釋出”。
2、
在弄明白這個說法的過程中,我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受。之後緩過神來,我前些天不是剛開始正視“內容產業”並找了一些相關的文章來看麼!
為什麼是2015年,三表如此提及自媒體圈「一處水源供全球」「以販養吸」呢?
原來,那正是“內容創業”風口剛剛起風的階段哇!各個內容平臺的“補貼”與“扶持”大戰早就刮過一輪又一輪哇!
3、
這個說法,又令我與另外一個意象結合,即“孤島”。一方面,網際網路事實上已經變成了一個又一個孤島。另一方面,內容創作者們,又不得不人肉搬運,實施“一處水源供全球”。
在構築孤島的過程中,在積累自家資本與競爭優勢時,企業們大打“補貼”與“扶持”的資本戰,以此引得內容創作者們“一處水源供全球”,到處搬運自己的文章,搶粉絲,薅羊毛。作者們是否嫌麻煩,有多少錢賺暫且按下不表,但被“錢”所吸引而來的、沒有堅實的內容創作能力的、某些“自媒體們”,則幹起了洗稿的勾當,賺的不亦樂乎。又有多少作者被這些洗稿的自媒體們噁心到呢?
微信公眾平臺的“封閉”,已經是公開的祕密。——今日頭條想吃卻吃不到的一大坨內容庫存哇。
雖然孤島效應一再加劇,但通過“一處水源供全球”在兩個層面上的發力,各個孤島之間的內容卻有極大的同質化趨勢。——再多想想這個狀況,簡直就想笑起來。
且,任何一個站住腳的企業,又常常想著吃下並涉足更多的業務。比如,知乎的問答做的還不錯,就開始有“想法”(微博),有live直播,有專欄(簡書專題)。
keso講述生態這個概念時提到了豐富與多樣性。而當下的網際網路,如此這般繼續發展下去,又將在多大程度上違背網際網路生態自身的“豐富與多樣性”土壤需求呢?
著作權所有。如需轉載或引用,請通過本文 ofollow,noindex">PRESS.one 智慧合約 購買授權許可。或採用 PRESSone APP 掃碼: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