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是有效的,比特幣可幫助人類尋找更廉價的能源
前言
大多數人認為比特幣的工作量證明機制(PoW)是在浪費資源。而在本文中,我會論證為什麼一切都有關於能源,金錢亦關於能源,以及能源使用是主觀的,此外,我還會對比PoW和現有管理系統的能源成本。這篇文章吸收了行業中很多人的思想,而我的個人觀點則作為一個補充。為了更好地理解這篇文章,我建議大家在閱讀的同時,可聆聽這些歌曲:Loscil的“Fury”和“Goat Mountain”,或者H.U.V.A. Network的“Rain Geometries”這首歌。
*我想提醒一下,我並不是說當前PoW機制的實現是完美的,也沒有說它不會被更優化的PoW/PoS機制所取代。
功和能量
“功”與能量之間的關係,起源於法國數學家古斯塔夫·科里奧利(Gaspard-Gustave de Coriolis)提出了能量是“做了多少功”的概念。很久以前,在經濟中所做的功完全來自於人類。而這一功是由食物所驅動的。
大約一百萬年前,人類偶然發現了火。由此,人類能夠得到的能量增加了,因為我們取暖的方式不僅僅是靠吃東西,還可以是依靠火苗。因此,這一增加的能源使用,提高了人類的生活水平。
幾千年前,當我們馴養動物時,我們的能源使用量進一步增加。動物們可以在我們提供的地方勞作。這些新的勞工也必須被餵養。我們需要提供大量的食物來滿足它們的能源需求,而同時我們也隨之越來越繁榮。
在過去的幾百年裡,人類建造了巨大的機器。這些機械化的機器首先從水和風力等資源產生功,然後從煤和天然氣等廉價資源產生功,現在又開始從核能源(裂變/聚變)產生功。機器和自然,都是通過能量的利用來產生功的。 我們的經濟並不是以貨幣為基礎,而是以功和能量為基礎的 。
我們生活中的一切都與能源價格息息相關。淨化水需要能量,運輸產品需要能量,製造產品需要能源,烹飪需要能量,冰箱和冷凍機都需要能量。在自由市場中,任何商品的成本,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生產這種商品所用的能源。因為自由市場鼓勵最低價商品,所以生產任何商品的能量,都需要被最小化。而貨幣,是生產商品和服務所需功的代表,也可以看作是儲存的能量。
世界生產總值(USDA)與世界能源消費量之比(來自2014年BP世界能源統計報告)
在20世紀早期,像亨利·福特(Henry Ford)和托馬斯·愛迪生(Thomas Edison)這樣的行業領袖,對使用“能源美元”或“能源單位”(商品/能源貨幣)來代替黃金或美元產生了興趣。這個概念之所以能夠流行,是因為它具有健全的貨幣特性,包括:定義明確的記賬單位,易於測量/不易偽造,可劃分成較小的單位,以及可替換性(這些單位將等同於任何其他單位)。然而,能源貨幣是有缺陷的,它不能輕易地被傳播或儲存。
工作量證明
“想讓男人或女人覬覦某種東西的話,只需要讓它難以獲取就夠了。”——馬克·吐溫
快進到2008年10月31日,在這一天,中本聰釋出了比特幣白皮書。比特幣的工作量證明機制 (PoW),其最初的發明,是被用作一種 對付垃圾郵件的措施 ,後來,中本聰採用了它,並將其用於比特幣這種數字現金。PoW挖礦過程,是使用專用機器(ASIC)將電能轉化成了比特幣(通過區塊獎勵)。機器會重複執行雜湊操作(猜測/投票),直到它解決密碼學難題,並收到比特幣區塊獎勵。比特幣具有資本主義的投票機制,其通過能量/ASIC 產生雜湊(選票),通過錢來獲得選票。— Hugo Nguyen
在中本聰設計PoW時,他從根本上改變了人類之間的共識,通過能量轉換將政治投票變成為非政治投票。PoW是燃燒的證明,或者說是能量被燃燒的證明。為什麼它會是重要的?這對於在物理世界中驗證數字世界中的某些東西而言,是最簡單,也是最公平的方式。PoW是有關於物理,而不是程式碼的一種機制。比特幣是一種超級商品,它從能源中提煉出來,它是宇宙的基礎商品。正是PoW將電能轉化為數字黃金。
比特幣的賬本只有在昂貴的時候,它才會是不可更改的。工作量證明(PoW)是“昂貴的”是一種特徵,而不是一個bug。密碼貨幣的新世界是不直觀的,而且顯得很奇怪(沒有物理牆來保護我們的金錢,也不存在進入我們金庫的大門)。比特幣的賬本正是由網路的雜湊算力來保護的:所有消耗掉的能量總和來建造這座牆壁。通過透明且昂貴的設計,想要拆除它,就需要消耗相當數量的能量。
能源消耗
密碼貨幣末日即將來臨,比特幣的PoW機制太糟糕了,它將在2020年毀滅世界!你可能已經注意到,近期大多數關於比特幣“末日論”的文章,都是基於Alex De Vries提供的分析文章,他是荷蘭PWC公司的一名“經濟學家和區塊鏈專家”。很顯然,Alex的預測結論,(由於其糟糕的能耗計算)受到了大量的批評。而他所選擇的KPI—“每筆交易的電力消耗”是具有很大誤導性的,原因有以下幾個:
- 能量消耗是以每個區塊進行計算的,而每個區塊可以容納不同數量的交易。更多的交易,並不意味著需要更多的能量;
- 比特幣交易的經濟密度總是在不斷增加的(交易批處理(batching),隔離見證,閃電網路等)。隨著比特幣逐漸成為一種結算網路,每個單位的能源,都以指數型增長的方式來保護越來越多的經濟價值。
- 每筆交易的平均成本,並不是衡量比特幣PoW效率的適當指標,而應該是根據經濟歷史的安全性來定義的。能源消耗保證了比特幣的安全,而隨著通脹率的下降,這個百分比會隨著時間推移而下降。研究員LaurentMT根據經驗發現, 比特幣的PoW確實隨著時間推移而變得更有效率 :增加的成本,被系統所保證的更多的總價值所抵消。
現在,我們知道了什麼是能源消耗ROI的正確KPI,讓我們比特幣PoW的能源消耗是什麼樣的趨勢。
ASIC效率提高的速度正在放緩。隨著效率增速的放緩,我們可以預期到,ASIC裝置製造商之間的競爭會增加(利潤減小)。

https://cseweb.ucsd.edu/~mbtaylor/papers/Taylor_Bitcoin_IEEE_Computer_2017.pdf
https://research.bloomberg.com/pub/res/d3bgbon7nESTWTzC1U9PNCxDVfQ
所有的挖礦成本,將從ASIC硬體(capex)的前期可訪問性成本轉移至能源運營成本(opex)。由於挖礦中心的物理位置對於比特幣網路而言並不重要(它們是可移動的),所以礦工們會蜂擁到電力成本最低的區域。從長遠來看,隨著比特幣礦商在全球中心之間進行電力套利,這有可能會產生出更有效的全球能源市場。比特幣挖礦的成本變成了最低的電力成本。這可以解決可再生能源具有的浪費問題(如水力和燃燒的甲烷)。在未來,比特幣挖礦可通過具有可變輸出的可再生能源來進行生產。
對於擁有豐富可再生能源,且處於滯留狀態的國家(例如冰島)而言,鋁曾是一種流行的“出口”電力的手段。鍊鋁土(又名鋁土礦)具有巨大的能源需求,將其轉化為鋁是單向的(就像雜湊)。40年前(1979),人們對鋁存在的“不公平”能源消耗問題,也存有著同樣的擔憂(包括對中心化的擔憂)。所有的公司不斷地搜尋地球上的廉價能源,而幾十年後,當鋁製造變得逐漸成熟時,生產鋁所消耗的電力變得更加高效。

https://www1.eere.energy.gov/manufacturing/resources/aluminum/pdfs/al_theoretical.pdf
“全球能源網解放了滯留資產,使得新資產得以生存。想象一個三維世界地形圖,其中便宜的能源熱點較低,而昂貴的能源熱點則更高。我能想象比特幣挖礦就像一杯水倒在了其表面上,它們會在角落和裂縫裡安頓下來,然後把地面弄平滑,” — Nic Carter
比特幣的 PoW是所有電力的最後買家,它創造了一個平臺,鼓勵在不同的能源來源處建立新的能源生產工廠,而原本這些能源是不會被開發利用的。
“什麼時候PoW所使用的能量會*停止*增長?”確切地說,當足夠多的能源生產商開始直接參與PoW工作時,通過PoW燃燒能量的邊際收益 = 將電力出售給電網的邊際收益,也就是當PoW的“溢價”減少到零時。我稱這種平衡為“中本聰平衡點”。我猜想,當達到這種平衡時,PoW將使用1–10%的世界能源。” — Dhruv Bansal
一些人總是在抱怨比特幣挖礦並不能像找到素數(素數幣)那樣“有用”。雖然引入次級獎勵來做這項工作,似乎是一個很好的想法,但實際上它引入了一個安全風險。即分割獎勵,可能會導致“執行次要功能,會比執行主要功能更值得”的情況, 即使次要功能是無害的(例如加熱器)。幸運的是,比特幣永遠不會有這個問題,因為它的安全性是由其純正的工作量證明演算法來保證的。
注意:比特幣已經在做一些對社會非常有用的事情(如果挖礦是不會盈利的,礦工就不會去進行),而要求礦工在沒有激勵的情況下履行無私的職能,是不合理的。
比特幣PoW和現有系統的成本對比
熱力學第一定律告訴我們,一切都需要能量。聲稱一種系統所使用的能量,相比另一種浪費的更多或更少,完全是主觀的,因為所有使用者為了利用電力都支付了市場價格。
“如果人們發現一種系統值得消耗電力,電力就不會被浪費。而那些消耗電力來挖礦的人,會得到比特幣作為獎勵。” — Saifedean Ammous
在熱力學中,宇宙是基本的封閉系統。比特幣對過剩電力的利用,要比現有法幣系統消耗掉的電量要少得多,現有法幣系統的電力需求不僅來自於銀行基礎設施,還包括軍事和政治機構。下面我將對現有的金融、軍事和政治系統和比特幣消耗的電力進行粗略的比較(註釋在文章底部)

卡爾達肖夫第I型文明
在尋找廉價能源的過程中,我們將解鎖現實世界中更大的經濟丰度。比特幣,通過利用這些新的或截然不同的能源,不僅能使人類前進到卡爾達肖夫(Kardeshev)提出的第I型經濟社會,而且可能使我們更接近卡德謝夫(Kardeshev)第I型能源文明(根據卡爾達肖夫指數,我們目前在0.72)。而以比特幣挖礦作為一種經濟激勵,它可能會讓我們到達I型階段的時間從200年縮短到不到幾十年。在到達I型狀態之後,人類就不再需要限制能源消耗的增長,這提高了每個人的生活水平。
尋找廉價電力源的壓力,將加快建造核聚變反應堆的程序。大自然用核聚變(星體)為整個宇宙供電,正展示了這條道路。人類正在通過建造核聚變反應堆,來模擬整個自然界。據估計,幾十年內,人類將花費800億美元來研究解鎖核聚變。用於核聚變的燃料(主要是氘)在地球海洋中大量存在,這些燃料可供應世界數百萬年的能源需求。聚變能具有很多可再生能源的好處,例如作為長期能源供應,並且不會排放溫室氣體或汙染空氣。核聚變可以提供非常高的發電密度以及不間斷的電力輸送。此外,聚變能的另一個好處是,其生產成本不受規模不經濟的影響(指隨著企業生產規模擴大,而邊際效益卻漸漸下降,甚至跌破零)。利用聚變能,由於原資源(海水)豐富、分佈廣,即使建造大量的核電站,生產成本也不會大幅增加。
“水,水,到處都是,但沒有一滴是可以喝的,” -Samuel Taylor Coleridge
而聚變能和其他廉價能源將為人類解決諸如淡水短缺等重大問題。我們被海水包圍著,而海水淡化站(除去海水中的鹽分)需要大量的能量。而在目前,海水淡化的成本,要高於淡水、地下水、水迴圈和節約用水的成本。
人類有探索的意願,從上山、下海,到探索原子中心,再到時空的結構。人類需要成長,而不是被能量的限制所阻擋。人類,終將實現崇高的目標。
相比每年帶來的 1.34萬億美元無需信任的結算 ,以及可能為人類帶來更廉價的能源,比特幣每年45億美元的挖礦成本是否是值得的?我認為答案是響亮的“yes”。
註釋:
- 所有的成本都以美元計算;
- “政府”開支包含了軍事和政治系統開支;
- 在2006年,美國國防部使用了將近30000千兆瓦特小時(GWH)電力,耗資近22億美元。
- 全球每年的軍事開支約為1.7萬億美元。
- 黃金挖礦、銀行系統、黃金回收成本均為2014年的估算資料;
- 銀行系統每年的電力消耗為638億美元。
- 比特幣至今因挖礦而死的礦工數為0,而黃金卻在過去100年中因挖礦而死去至少50000人;
- 法定貨幣的通貨膨脹率每年大約為2%-3%,這是一種侵蝕儲蓄的隱形稅。成本過於巨大,無法進行計算,並不包括在內。
- 比特幣不是由政府發行的,幾乎在發行過程中沒有涉及任何腐敗。
發文時比特幣價格 ¥4450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