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詞典2018年度詞竟是“毒”字
【TechDaily電子報2018年11月30日綜合報導】2018年即將進入尾聲。如果選一個詞來反映這即將過去的一年,你會選什麼?
英語世界最具權威的牛津詞典上週剛剛宣佈了它選出的2018年度詞彙——有毒(Toxic)。
按照牛津詞典的官方說法,要入選牛津詞典的年度詞彙,除了這個詞要夠“熱”,使用率大幅增加外,還要能反映2018年這一年的精神、情緒或關注。

就像今年的年度詞“有毒”,如果這個詞還像以前一樣,用法僅限於健康或環境方面的“有毒”,就不可能成為牛津詞典的2018年度詞彙了。
正因為這個詞在2018年獲得了新生命,像隱喻一樣被到處使用——“有毒”的工作、“有毒的”人際關係、有毒的“文化”……它才能打敗“非自願單身者(Incel)”、“過度旅遊(Overtourism)”等,成為年度詞彙。
全球聲勢浩大的反性騷擾“#Me Too”運動也給“有毒”投了重要的一票,因為該運動,“有毒的男子氣概”(Toxic Masculinity)成為了英文中的一個熱門搭配。
據說牛津詞典最初就想選“有毒的男子氣概”作為2018年度詞彙的,畢竟選片語作為年度詞彙也曾有先例,比如2011年的年度詞是“被擠壓的中間部分” (Squeezed Middle,形容生活艱辛的中產階級),不過考慮到“有毒”使用的廣泛性,最後還是選了“有毒”。
比如,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就將“有毒”廣泛用於各種主題的文章中——無論是在評論美國總統特朗普時,還是在報道國家債務抑或密歇根的飲用水問題時。

資料顯示,過去一年裡,CNN在約600篇新聞及評論中用到了“有毒”一詞。
如果說,是否反映當年的情緒或關注,是牛津詞典選年度詞彙的重要標準,那麼,“有毒”一詞當選,難免讓人心灰意冷。當人們頻繁使用這個詞,焦慮、不安乃至不滿也隨之湧來,很難讓人相信2018年是一個好年。
幸好,這只是牛津詞典的評選,而且只是針對英語做的評選。法語的熱門詞、西班牙語的熱門詞、漢字的熱門詞自然不會一樣,即使在英語世界中,不同機構評選的年度詞彙也有所不同。
就像2017年,牛津詞典評選的年度詞彙是“青年震動”,同樣是英文詞典的韋氏詞典評選的年度詞彙是“女權主義”,柯林斯詞典則選擇了“假新聞”。
日本人選擇“北”為該國年度漢字;而在中國,由中國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商務印書館等聯合主辦的“漢語盤點2017”則將“初心”評為年度國內詞。
當然,沒有人是一座孤島。雖然牛津詞典所選的年度詞彙並不代表全球2018年的情緒,但“有毒”成為牛津詞典的2018年年度詞,至少說明了相當一部分人在2018年的遭遇並不美好。這樣的訊息,很難讓人高興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