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選擇合適的埋點工具-騰訊VS友盟

上一週我們的開發接入了友盟SDK進行埋點,經過資料測試,發現友盟還有一些資料問題並沒有滿足產品的預期。
於是這一週用安卓測試了另一個第三方的資料分析工具-騰訊移動分析。
在這之前先簡單提一下上一篇友盟的埋點過程,當開發接好了SDK和完成產品的埋點需求後,產品還需要在友盟官網上註冊事件,如果需要使用頁面訪問路徑的功能,記得要新增APP版本,否則是不會有資料顯示的。
接下來正式進入今天的正題,通過比較兩個第三方統計工具的實際使用感受作出總結(僅對APP埋點做比較):

一、資料維度
我們在第三方資料平臺上需要日常檢視的資料有:新增日活、頁面訪問、自定義事件、使用者基礎資訊。
新增日活:包括產品下的所有平臺數據彙總、各平臺的資料
頁面訪問:使用者的行為路徑(頁面訪問路徑)、訪問深度、各頁面的pv/uv
自定義事件:觸發自定義事件的次數和uv
使用者基礎資訊:包括使用者畫像、使用者使用的裝置型號、作業系統
以上4項資料就是產品需要日常關注的基本資料。
1、導航框架VS
首先,從視覺和內容形式上的展現,騰訊略勝一籌,更加簡潔,分類更符合我們的理解。

騰訊-導航框架
友盟-導航框架
友盟的一級導航VS騰訊的一級導航:


結合我們日常的資料分析需求,我們先要對所有應用的新增日活資料做大概瞭解,結果顯示只有友盟能對所有應用的資料有彙總展示及各應用的資料展示,且在第一級的導航下就能找到資料入口。

2、內容標籤VS
仍然以資料目標作來追蹤-每個應用各自的詳細資料,接下來讓我們比較分析兩者的二級導航之下的內容區分。


友盟在使用者資料分析層面分成了使用者分析、留存分析、使用者參與度、終端屬性、功能使用(頁面訪問路徑)五個部分。
而騰訊則根據使用者資料的型別清晰的分成了使用者生命週期、使用者行為、使用者挖掘三大部分。
騰訊從模組的名稱定義上就能幫助我們很好的結合AARRR模型去分析,而友盟更多是按功能進行分類,在使用者維度上有點散。
二、資料對比
還是拿日常檢視的資料來舉例:新增日活、頁面訪問、自定義事件、使用者基礎資訊。
1、新增日活:
(1)友盟可以對所有應用的新增日活進行資料彙總展示,對單個應用的詳細新增日活資料的統計截止時間為當日上個整點時刻。
(2)騰訊僅對單個應用的新增日活資料展示,資料統計截止到當前時間的秒級,除了使用者數的新增活躍,還增加了賬號數的新增活躍統計。
2、頁面訪問:
頁面訪問我們需要的資料一般指頁面的pv、uv,停留時長、訪問深度(頁數)、訪問路徑、跳出率。
(1)通過上面內容標籤的結構對比,可以發現友盟在頁面訪問維度上將資料分別歸類於使用者參與度、功能使用(頁面訪問路徑)兩個入口裡。
(2)騰訊將頁面的資料都歸類於使用者行為一個入口下,使得檢視資料更準確方便。
關於頁面訪問相關資料VS:
*頁面路徑:
友盟: 時間可以按昨日、一週2種維度檢視,預設顯示的是昨日資料,頁面路徑最多展示5步。
優點: 介面直觀,支援路徑展示頁裡的任一頁面選中作為起始頁,高亮展示其路徑。同一頁能直接檢視所有訪問頁面的詳情,包括訪問次數(pv)、平均訪問時長、跳出率。
缺點: 資料時有時無,很不穩定。(這也是我後面考慮使用騰訊測試的主要原因)

友盟-頁面路徑
騰訊:時間可以按日、7天、14天、30天的維度檢視
優點: 資料不會出現時有時無情況。
缺點: 需要切換起始頁面檢視每一個起始頁面的頁面流向。

騰訊-頁面路徑
*頁面訪問的PV、UV
友盟: 只展示訪問頁面的pv,沒有UV,(如要檢視UV,需要自己自定義事件,較為麻煩),訪問頁面數則被歸類在使用者參與度裡(查詢資料入口分散)
騰訊: 有專門展示頁面訪問的詳情頁,包括人均訪問頁面數、人均訪問時長、PV和UV、跳出率。


騰訊-頁面訪問
注:以上資料均為測試資料
3、自定義事件:
友盟的自定義事件歸類在功能使用下,和頁面訪問路徑為同一級。
騰訊則將事件分析單獨作為一種資料維度展示,更加合理。
在 事件列表頁 ,友盟的資料欄位有 昨日 訊息數、 今日 訊息數、昨日獨立使用者數。事件如果註冊錯誤,只能暫停計算,不能刪除。
騰訊的資料欄位: 30日 時間次數、周同比、 30日 觸發使用者數。事件和引數可以手動配置,事件如果註冊錯誤,可以刪除。

友盟-自定義事件列表

騰訊-自定義事件列表
單個事件詳情頁:
友盟可以在單個事件的詳情頁裡直接切換其他事件,在當頁就可以檢視事件詳情和帶有引數的明細資料。



友盟-自定義事件詳情
而騰訊在檢視事件資料上體驗不友好,檢視其他事件的資料詳情需要返回至事件列表,單個事件的引數明細統計需要切換tab檢視。

騰訊-自定義事件詳情
4、使用者基礎資訊:
使用者基礎資訊:包括使用者畫像、使用者使用的裝置型號、作業系統
友盟只對使用者的終端屬性做了統計:裝置終端、網路及運營商、地域;
騰訊對使用者基礎資訊的資料更全面,包括:
(1)使用者畫像:基礎屬性(性別、年齡、學歷、地域)、裝置(品牌、網路環境、運營商)、應用偏好等。
(2)使用者分群
(3)裝置分析:這裡的資訊比使用者畫像中的裝置資訊更加詳細

個人認為騰訊雖然這些資訊雖然全面,對運營做更精準的使用者喜好推送有一定參考價值。(產品初期暫時可以不需要)
三、註冊使用
1、註冊賬號
騰訊在註冊賬號必須是QQ,但無論是友盟還是騰訊,賬號的註冊最好不要使用個人QQ/郵箱。
2、新建應用
如產品有手機端、平板端,則根據友盟的應用規則沒有特別要求,一般每個應用以產品名_平臺命名即可,騰訊是預設每個APP應用都分為Android和iOS,因此新建應用按手機和pad分類建。
友盟:XXX_iphone、XXX_Android、XXX_ipad、XXX_androidpad
騰訊:XXX_phone,XXX_pad

注:騰訊在新建完應用後,必須立即介入SDK,才能進入該應用的資料詳細檢視。而友盟沒有這個必要條件,可以進入看板瀏覽概況。
3、註冊事件
第一次註冊事件我們一定是批量匯入事件,按照資料匯入的模板填寫上傳即可。
友盟在註冊完其中一個應用的事件後,其他應用的事件可以直接通過已註冊應用的事件複製,騰訊則需要對每一個應用都重複匯入一遍資料。
比如我的產品分為手機端和pad端,一共有4個應用,友盟只需要匯入一遍事件,其他三個應用複製即可,騰訊需要導4遍。
另外,騰訊的事件下載模板,沒有做wps的格式相容,導致我上傳了好多遍都顯示中文亂碼。
註冊完事件後,關於引數配置,友盟和騰訊都是直接根據APP上報顯示,不需要單獨為事件做引數配置。(除騰訊的計算事件外需要對引數進行處理,騰訊的引數也要等次日才能上傳)
在事件列表頁,騰訊的事件排序、分頁展示需要做改進。
(1)事件排序根據新增/更新時間排序,這不符合我們日常以字母排序檢視資料的習慣。
(2)分頁-對每一頁的資料數量設定沒有記住狀態值。(建議可以將初始資料量增加)
如在設定一頁展示30條資料,點選詳情後再退出返回事件列表頁,又恢復初始的一頁展示20條資料。
對第二頁的事件名稱進行修改後,也會同上返回第一頁。這加大了手動修改事件名稱的操作成本。
4、客服維護
友盟支援網頁的人工客服,但客服畢竟不是技術人員,因此有技術上的問題排查一般溝通有時效和理解誤差。
騰訊不支援人工客服。
使用者使用手冊也屬於維護範疇內,以上有資料指標或其他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去友盟和騰訊的官方文件中檢視。但個人認為友盟的操作手冊比騰訊更詳細。
四、分析總結
在使用過友盟但還沒使用騰訊之前,被騰訊的營銷和表現層吸引。但在實際使用後,對比分析發現騰訊的產品在設計感上更為突出,對資料的分析專業度不及友盟。
但如果友盟能加上UV事件的統計,頁面訪問路徑的資料更穩定,那一定毫無理由的選擇友盟。(VS免費產品)
1、友盟只能統計頁面的PV資料,如果需要UV,必須自定義事件;騰訊支援所有頁面的uv、pv統計。 2、騰訊在相容性上有待改進,資料匯入不支援wps編輯後的格式,導致資料異常無法匯入。 3、騰訊的引數和事件資料不在一個層級,要切換tab,不方便。 4、騰訊的事件可以刪除,更靈活,容錯率高。友盟只能暫停計算。 5、自定義事件,單個編輯事件名稱,儲存後總是回到第一頁,不會儲存到編輯事件的當前頁面。 6、自定義事件列表每頁只展示25條資料,超過了必須翻頁,而且自定義設定了展示條數,編輯過頁面後又自動恢復25條,建議可以將初始的資料展示量提高。 7、事件列表排序規則不符合使用者習慣。 8、安卓的事件和引數註冊好了,ios的不能複製,還要重複操作。 9、騰訊的使用者基礎資訊比友盟更全面。 10、友盟的技術支援比騰訊更及時。
以上有不準確的歡迎大家指出,感謝。
阿蛋的生存法則:
保持對 生活 的好奇心,對 興趣 的堅持,對 知識 的渴望,將這一切內化成工作中的資本和動力源泉,這將是一個趨於正無窮的極限函式,當然不定時的也會撒撒狗糧皮一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