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晶片設計亂流:國際併購受阻、主流CPU/儲存器空白、人才匱乏
當前正值國內晶片產業的“關鍵時刻”,於 2018 年 11 月 29 日在珠海登場的“中國積體電路設計業 2018”是格外吸睛,在此次會議中,大基金總裁丁文武語重心長表示,國內高階晶片是嚴重缺乏,晶片設計產業的肩上擔子是非常重,與國際大廠之間的差距也不是一、兩天可以補上的,必須要有長期計劃,且產業/區域的“集中化”、智財權的尊重和保護兩大要素,更是重中之重!

(來源:DT君)
11 月 28 日中國積體電路設計業 2018 年會暨珠海積體電路產業創新發展高峰論壇正式登場,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整合設計分會理事長魏少軍以《迎接設計業的難得發展機遇》為題發表演講,更點出目前國內晶片產業所遭遇的三大亂流,分別為國際併購受阻、主流的 CPU /儲存器產業空白、 晶片人才嚴重匱乏。
魏少軍點出眼前晶片產業的一個趨勢,就是產業集中化出現“劣化”的跡象,因為 2018 年國內前 10 大設計公司總銷售額為人民幣 1036.15 億元,佔全行業比重 40.21 %,但是,這卻比前一年的 45.9 % 足足下降 5.69 個百分點,這也是近年來首次出現比重這麼大幅度比重下降的情況。
魏少軍分析,可以觀察到龍頭企業的規模大到一定程度後,成長力道出現乏力,國內 3 大通訊晶片公司的銷售總額為 672.13 億元,佔該領域 64.2 %,僅比去年 63.13 % 增加 1.07 個百分點,但對比今年通訊產業增加 16.34 %,顯示國內 3 家通訊晶片龍頭大企業陷入“大象難以翩翩起舞”的考驗。

(來源:DT君)
根據統計,2018 年國內營收超過 1 億人民幣的晶片設計公司有 208 家,相較 2017 年 191 家數增加 17 家,增長率為 8.9 %,而這 208 家晶片設計公司的營收總額為 2057.64 億元,佔整個行業 79.85 %,較前一年下降 11.18 %,由此可知,2018 年晶片設計產業的集中度不但沒有改善,反而還持續“劣化”。
丁文武也再次強調,產業發展必須“集中化”,產業要集中、區域發展要集中。
魏少軍分析,晶片產業遇到的另一個重大阻礙,是受到國際上的阻礙,導致對外的併購動作紛紛停止,於此同時,國內的資本運作也未有突破性的表現。
另一個重大問題是,現在國內晶片設計產業提供的產品,尚無法滿足市場需求,關鍵問題在高階晶片上,尤其是“儲存器”和“微處理器”兩大產品線還在“呼喚”著國內的企業。
行業內人士也透露,雖然國內有長江儲存實現了 3D NAND 技術的研發成功和投片生產,但這次福建晉華被美國下禁運令一事,讓國內整個儲存自主研發之路遭遇重大絆腳石,另一家 DRAM 技術陣營合肥長鑫因為也因為挖角許多美光(Micron)員工,目前也處於“極度緊張”狀態。
然而,DRAM 技術廣泛運用在計算機、手機、伺服器、安防、航空等領域,如果國內 DRAM 技術空白沒有補起來,即使只有 3D NAND 技術,整個儲存產業的發展和佈局也會陷入“跛腳”,必須要有 DRAM 和 3D NAND 技術兩隻腳一起走路,才會帶領國內的晶片設計產業大步躍進!
魏少軍進一步指出,今年國內設計業的銷售金額可達 2576.96 億人民幣,換算約 378.96 億美元,但是,對比今年全球半導體銷售額可達 4771 億美元,中國在全球僅佔 7.94 %,比重仍是過低。

(來源:DT君)
他更點出產業的核心致命傷,就是國內積體電路設計業的技術能力停滯不前,並沒有擺脫對國際大廠的“跟隨路線”,這代表產品的創新力仍是不足,國內企業多數依靠工藝和 EDA 工具進步,來實現產品升級換代,然而,真正有能力自己根據工藝來自行定義設計流程的企業僅是鳳毛麟角。
他舉了 CPU 為例,國內高階 CPU 還無法與國際大廠進行同臺競技,因此將重心轉到“特定市場”,但該市場的銷量和應用場景都十分受限,就算把這 5% 的“特定市場”做得再好,而無法加入 95% 的公開主流市場,那永遠無法成為市場的王者。
再者是人才匱乏問題。魏少軍指出,晶片設計產業如果要達到 2020 年 3500 億人民幣的目標,設計人才要有 22 萬人,意思是 2018 年還需要增加 6 萬人,但實際人才缺口是十分巨大,且人才成本大幅提升,讓人才缺乏的問題更嚴重。

(來源:DT君)
根據“國家積體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國內 2020 年積體電路設計業的總銷售額要達到人民幣 3500 億元,意思是未來兩年產業的年均複合成長率要實現 16.6% 成長。

(來源:DT君)
魏少軍更積極提出,如果產業的年均複合成長率每年可以維持 25% 的步調前進,那 2020 年晶片設計行業的總銷售額將會超過人民幣 4000 億元,比既有的“國家積體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目標更積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