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頭條日分成200萬——內容創業最後一條快車道,你來不來?

【聽楊姐說】
日分成數量達到200萬人民幣,三個月後優質原創作者的分成佔比更要高達55%——這是趣頭條在後內容創業時代給自己平臺上內容創業者放出的一記“大招”!
11月29日,剛剛上市的趣頭條在北京瑞得萬國際卡丁車場召開了一場內容創作者的盛宴——這家僅用了810天就從零開始走完上市程序的公司,試圖向500位頂尖的創作者表示自己的誠意:不僅是流量,還有收入。
趣頭條創始人譚思亮提到了兩個很關鍵的方向,一個是更透明更開放的平臺,另一個則是要把平臺本身的增長速度、增長方法分享給創作者。
沒錯,對於這家擁有近3000萬日活且數字還在日益攀升的公司,接下來需要不斷思考的,是它的內容生態到底應該是怎樣發展,未來的閱讀又將被引導向什麼方向?
最徹底的“分享”
大會上,譚思亮宣佈,下個月起,趣頭條將把個性化推送流量池分享出來,賦能優質的創作者,允許他們主動向平臺推薦內容,通過平臺稽核後,會向潛在興趣使用者定向推送——每天預計提供2000條的推送條數和1億推送流量池給到內容創作者。
而在收益方面,趣頭條也盡顯誠意,譚思亮丟擲了兩個切實舉措:
第一,趣頭條將開始實施“趣生態收益倍增計劃”,在2018年末到2019年初整體顯著提升趣生態創作者的收益。圍繞這個目標,趣頭條計劃陸續推出幾組不同的策略:
首先,優質原創作者單價收益提升至全平臺平均收益的6倍以上,給予符合標準的創作者3倍的單價加成,流量上也至少給到2倍的加權傾斜!
其次,之前已經講到趣頭條會把推送流量池和相應的收益開放給優質創作者;除此之外,趣頭條還計劃推出一系列即時、小額激勵,來免除作者對“爆款”的依賴。
1、周榜單激勵: 12月起,趣頭條每週通過官方渠道公佈平臺上表現優異的創作者,這個榜單將不再是單純的精神激勵,而是為不同順位的上榜者提供梯度的 現金激勵 。
2、月度優秀作品獎: 每月趣頭條將評選出優質原創內容,給予創作者高額 單篇激勵 。
3、優質作品自薦獎: 優質原創作者將受邀開通“優質內容自薦”功能,用來競爭每週提供給優質內容的單篇小額獎金。創作者可以在後臺,或者在微信小程式上一鍵申請,並定期一次性結算。
第二,“收益倍增”計劃的核心部分,是平臺針對原創作者的簽約計劃。
1,推出“合夥人計劃”。
趣頭條將在一二線城市以外的每一個地級市,尋找內容合夥人,發掘各地有價值、有趣的內容推薦給使用者;
2,制定“放心看計劃”。
在趣頭條看來,健康、養生、育兒三個領域是其使用者喜愛的內容,同時也與使用者健康息息相關。趣頭條希望把這三個領域打造成該平臺的特色——因此要聯合100個專業機構和權威專家,並將頻道的全部流量提供給專業創作者,讓使用者看得放心。
3,創作者的“快車道計劃”。
這是一個面向全部優質創作者開放的簽約計劃,為1000名優質創作者提供每月3000到3萬塊保底激勵,並優先試用的積分雙向流通系統。
為了進一步降低創作者的門檻,趣頭條還開通了微信小程式,可以提供完整的作者功能和客服服務,創作者可通過趣頭條的後臺、微信小程式發起簽約的申請、簽字和確認,實現行業內最便捷的簽約體驗。
與此同時,趣頭條也會通過微信小程式和後臺對創作者的履約情況進行定期提示,確保創作者不會因疏漏而損失簽約權益。
當然,一切變現的根基都是流量,趣頭條給自己找到了一個新的流量窪地!
流動的“積分”
根據趣頭條的分析,全國人口對應的網民數量中,40-49歲的2.4億人之中還有1.37億人沒上網,50-59歲的1.8億人之中還有1.38億人沒上網,加起來就是2.75億人。按保守的40% 滲透率估算,未來仍有1億以上人口會成為新增網民!
譚思亮認為,未來下沉市場的發展潛力非常可觀!而趣頭條得以繼續快速發展的邏輯中,人口紅利變化是第一個答案——中國網際網路的未來3年,就取決於這些“新興”市場。
當然,只有提供滿足這些新興市場人群的內容才能讓趣頭條抓住這個內容“加時賽”的先機。因此譚思亮認為應該引導內容創作者往相應的方向努力。
是的,與某些平臺把植入廣告、拉廣告的權利全部集中到自己手裡不同,趣頭條並不禁止正在試圖將更多利益通過優質內容來分給創作者。
按照譚思亮給出的資料,趣頭條今天給出的千次閱讀激勵內容已經成為業內最高的政策:2.5元!比其他競品平臺的0.9元和2-3元要高。優質原創作者的千次閱讀甚至能得到4.5元!

眾所周知,趣頭條有自己獨特的積分玩法,積分可以用來刺激使用者產生更長的閱讀時間,增加趣頭條APP的黏性。
這顯然是奏效的。
譚思亮透露的趣頭條的登入使用者比例為95%,而其他平臺則大約為30%:“最表面的原因是,使用者為了獲得積分,需要登入。而深層次的原因是趣頭條依賴社交裂變增長,基於親屬朋友之間的信任和背書,天然會鼓勵使用者把自己的社交關係匯入產品裡,吸引使用者投入更多社交資產!”
或許是因為這個原因,趣頭條的女性使用者比例在60%以上,而其他平臺通常是30%——這樣一群愛分享和掌握家庭財政大權的人作為讀者使用者,對於趣頭條來講顯然不是一件壞事。
而本次大會上,其實還有一件非常重要的政策是:趣頭條打通了積分的“流動性”。
按照譚思亮的說法,未來,使用者不僅可以給創作者用積分來“打賞”,甚至也可以允許創作者用積分來推廣自己的內容,吸引潛在讀者。

這意味著,趣頭條將可能迎來另一種收入:創作者的推廣費!而創作者則可能通過低於其他平臺的單價來獲得粉絲——這未嘗不是一種雙贏。
內容創業“加時賽”
時至今日,內容創業者的爆發式成長几率正在日益下降——相對於今日頭條等內容創作平臺,每家的特點和長項都不一樣。
如果說各大新聞客戶端是在走精英的上層路線,那麼今日頭條、趣頭條這兩家的顯著特點,就是都更專注於下沉市場,獲取使用者的方式更經濟更適應增量人群。
要知道,在今天這個流量越來越貴的後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行業裡很大一部分流量、各家的流量都有不少是買來的,但其他平臺的特點是和中間商做交易,而趣頭條則是在直接和使用者做交易——據悉,趣頭條內部裂變的單個使用者獲客成本可以低到5元。
譚思亮稱,該公司目前已經是中國獨立信息流產品的 No.2,也是面向下沉使用者的資訊流增量市場的 No.1,且趣頭條和其他資訊流之間的差異正在越來越大,他們可以憑藉使用者關係做別人做不了的事。
“我們這條快車道上,將來還有很多里程可以跑。”譚說。但他也承認,目前趣頭條也存在一些提升的空間。例如內容平臺和生態的建設上還有很多課要補。
“2013年微信公眾號的興起被認為是內容創業上半場的開始,到後來資訊流平臺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再加上短視訊、小視訊一路迭代過來,大家說這是下半場來了。那麼到了今天,我感覺留給我們的已經是加時賽了。”譚思亮認為。
是的,按照譚思亮的邏輯,一般到了比賽後半段,領先一方就越保守防禦,落後一方越激進進攻,因為落後的人想要扳平,甚至逆轉,“其實相對落後不完全是件壞事,因為我們還有很多可以做的事情,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楊姐點評
發現市場窪地,是一個公司生存的前提。
如果按照譚思亮“加時賽”的理論,內容創業已經接近尾聲,一二線城市使用者資訊大爆炸已經是注意力超負荷階段,那麼未來3年裡網際網路的注意力增量則將來自下沉市場。
更重要的一點價值是:未來會支援中國網際網路增長的下沉人群,其中大多數人不知道怎樣獲取一個新的 App,這部分人群在傳統流量渠道上是隱形的,根本接觸不到。
因為第一他們不懂怎麼在應用商店這類傳統渠道下載、安裝 App,第二他們因為不懂、不瞭解,所以怕被騙,不會隨意點選一個應用下載廣告。
那麼他們相信什麼?
按照合理的推測,他們會更相信熟人的推薦,熟人的背書,甚至是面對面、手把手的教學安裝。實際上,基於熟人社交網路的裂變已經成為獲取這部分使用者最重要的方法。這些人確實通過閱讀在趣頭條上拿到了硬通貨,所以更願意用自己的社交資產為趣頭條做這個背書。
在以前,趣頭條依靠這個邏輯從0發展起來並完成上市,而未來的三年,這個邏輯正被計劃繼續應用到下沉市場中,它能否幫助趣頭條完成第二階段的“爆發”和“成熟”,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