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簡史
- 時間/地點/人物 :1946年2月14日世界第一臺計算機“ENIAC”(埃尼阿克)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電腦的發明是一群科研人員共同努力的成果,但其中數學家馮·諾依曼的設計思想在其中起到了關鍵作用,所以馮·諾依曼被稱為現代計算機之父。
- 背景 :二戰中,美國國防部用它進行彈道計算。
- 相關屬性 :它是一個龐然大物,用了18000個電子管,佔地170平方米,重達30噸,耗電功率約150千瓦,每秒鐘可進行5000次運算。
- 意義 :它的問世標誌著電腦時代的開始。
程式語言與作業系統
-
UNIX(尤尼斯)
- 時間/地點/人物 :1969年誕生於美國AT&T(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的貝爾實驗室,開發者是:Ken Thompson(肯·湯普森)、D.M.Ritchie(丹尼斯·裡奇)、Douglas McIlroy(道格拉斯·麥克羅伊)。
- 背景 :20世紀60年代,貝爾實驗室的研究員Ken Thompson(肯·湯普森),閒來無事,手癢難耐,想玩一個他自己編的,模擬在太陽系航行的電子遊戲——Space Travel。揹著老闆找了臺空機器開始開發,但是這臺機器沒有作業系統,而遊戲必須使用作業系統的一些功能,於是他著手開發作業系統,後來這個作業系統被命名為--UNIX。
- 特性 :多使用者,多工的分時作業系統,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保密性和可維護性。
-
Linux(裡那克斯)
- 時間/地點/人物 :1991年10月5日,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的研究生林納斯·託瓦茲宣佈Linux核心誕生。年僅21歲。
- 背景 :林納斯經常要用他的終端模擬器(Terminal Emulator)去訪問大學主機上的新聞組和郵件,為了方便讀寫和下載檔案,他自己編寫了磁碟驅動程式和檔案系統,這些在後來成為了Linux第一個核心的雛形。
- 有些人生來就具有統率百萬人的領袖風範;另一些人則是為寫出顛覆世界的軟體而生。唯一一個能同時做到這兩者的人,就是託瓦茲。”美國《時代》週刊對“Linux之父”林納斯·託瓦茲(Linus Torvalds)給出了極高的評價。甚至,在《時代》週刊根據讀者投票評選出的二十世紀100位最重要人物中,林納斯居然排到了第15位,而從20世紀的最後幾年就開始霸佔全球首富稱號的蓋茨不過才是第17位。
- 特性 :免費使用、自由傳播、多使用者、多工、支援多種平臺。
-
windows
- 簡介 :1985年美國微軟公司開發的一套操系統,簡單易用,個人電腦喜愛的作業系統。採用了圖形化模式GUI。
- Mac OS
-
FORTRAN
- 簡介 :1954年約翰·巴克斯,世界第一個高階語言,源自於“公式翻譯”(英語:FormulaTranslation)的縮寫。
-
C語言
- 時間/地點/人物 :1972年美國AT&T貝爾實驗室的D.M.Ritchie(丹尼斯·裡奇),在B語言的基礎上設計出了C語言,取BCPL的第二個字母作為語言名字。
-
背景
:20世紀60年代,貝爾實驗室的研究員Ken Thompson(肯·湯普森),閒來無事,手癢難耐,想玩一個他自己編的,模擬在太陽系航行的電子遊戲——Space Travel。揹著老闆找了臺空機器開始開發,但是這臺機器沒有作業系統,而遊戲必須使用作業系統的一些功能,於是他著手開發作業系統,後來這個作業系統被命名為--unix。
1970年肯·湯普森以BCPL語言為基礎,設計出了接近硬體的B語言,並用B語言寫了第一個unix系統。
1971年,同樣酷愛SpaceTravel的丹尼斯·裡奇為了能早點兒玩上游戲,加入了Thompson的開發專案,合作開發UNIX。他的主要工作是改造B語言,使其更成熟。
1972年,丹尼斯·裡奇設計出了C語言,人稱C語言之父,UNIX之父。
1973年,C語言的主體完成。丹尼斯·裡奇和肯·湯普森迫不及待地開始用它完全重寫了UNIX。 - 相關屬性 :高階語言、結構式語言、程式碼級別的跨平臺、使用指標
- C++/Java
前端起源
-
www/web:World Wide Web,即全球資訊網、廣域網
- 時間/地點/人物 :1989年CERN(歐洲粒子物理研究所)的英國電腦科學家蒂姆·伯納斯·李發明了全球資訊網並申請了智慧財產權。
- 背景 :當時蒂姆·伯納斯·李為了方便科學家們之間看文件、傳論文,創造了全球資訊網,他被稱為全球資訊網之父。伯納斯·李也是“千年技術獎”這一全球最大的技術類獎的首位獲得者。還是圖靈獎的獲得者。
- 意義 :它使得全世界的人們以史無前例的巨大規模相互交流,是人類歷史上最深遠、最廣泛的傳播媒介。改變了世界,成就了一批富翁如:amazon的創辦人傑夫·比佐斯,Yahoo的創始人楊致遠,Netscape的創始人馬克·安德森……
-
w3c:全球資訊網聯盟,又稱W3C理事會
時間軸線
- 1994年前端歷史的起點,這一年蒂姆·伯納斯·李建立w3c、網景推出了第一版Navigator、css釋出、服務端指令碼php誕生。
- 1995年網景推出了JavaScript,實現了客戶端的計算任務(如表單驗證),發明者是Brendan Eich(布蘭登·艾奇)。
- 1996年微軟推出了iframe標籤,實現了非同步的區域性載入。
- 1997年 由Netscape、Sun、微軟、Borland ECMA-262(歐洲計算機制造商協會)
- 1999年W3C釋出第四代HTML標準,同年微軟推出用於非同步資料傳輸的ActiveX,隨即各大瀏覽器廠商模仿實現了XMLHttpRequest。這標識著Ajax的誕生,但是Ajax這個詞是在六年後問世的,特別是在谷歌使用Ajax技術打造了Gmail和谷歌地圖之後,Ajax獲得了巨大的關注。Ajax是Web網頁邁向Web應用的關鍵技術,它標識著Web2.0時代的到來。
- 2006年,XMLHttpRequest被W3C正式納入標準。同一年John Resig釋出了jQuery,主要用於操作DOM,中心思想是取其元素,對其操作。隨即成千上萬的外掛誕生。
- 2008年穀歌V8引擎誕生,改變了瀏覽器效能低制約前端的開發的局面,現代瀏覽器的崛起標誌著前端計算能力有弱變強。
- 2009年第五代JavaScript釋出,同一年AngularJS誕生,隨後被谷歌收購,前端走進了一個令人目不暇接的新時代。
- 2009年Ryan Dahl釋出了node,node是一個基於V8引擎的服務端JavaScript執行環境,類似於一個虛擬機器,也就是說js在服務端語言中有了一席之地。如果說ajax是前端的第一次飛躍,那麼node可算作前端的第二次飛躍。它意味著JavaScript走出了瀏覽器的藩籬,邁出了全端化的第一步。
- 2010年backbone.js誕生
- 2011年React和Ember誕生
- 2014年Vue.js誕生,同一年,第五代HTML標準釋出。
- 2015年ECMAScript6釋出,簡稱ES6。
- 至此前後端分離已經是大勢所趨,資料驅動框架也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勢,Angular、React、Vue各佔一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