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SEC批准STO,需注意的細節點!
傳統投資機構,還是看價值投資的。
ICO熱潮漸退,STO應運而生,區塊鏈行業的創新迭代速度真是讓人目不暇接。
近期,tZERO和Rapidash通過STO 的訊息引發熱議,一時間,人們對於這個看似比ICO更合法,比IPO更便捷的區塊鏈融資方式投以極大的熱情。
STO,即證券代幣發行(Security Token Offering),與功能型代幣的 ICO 類似,是指在確定的監管框架下,按照法律法規的要求,進行合法合規的代幣公開發行。就目前的情況而言,相比於不易監管的ICO,STO的安全性更高,更合規,投資門檻也比ICO更高。
儘管STO引發市場關注,但美國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審批STO的流程、標準等細節卻少有人瞭解。
近日,採訪到了接近Rapidash的相關人士,瞭解到美國SEC審批STO的一些細節。
該人士表示,目前SEC審批通過STO的專案共39家;從獲批到發行,SEC沒有任何輔導,只有監管。所以,對於那些順利通過的專案方,後續融資速度較慢和定期監管是他們不得不正視的問題。銀行賬戶開設和反洗黑錢是目前通過STO的兩大阻礙,那些擁有實際應用場景的商業模式更容易通過STO,那些想賺快錢的專案會越來越邊緣化。
此外,該人士還表示,STO有機會成為區塊鏈行業的下一個風口,為保障投資人的利益,監管機構的介入會對整個行業帶來新的秩序與機會,隱私和監管的平衡將成為公鏈開發乃至各個垂直行業需要解決的問題。
採訪實錄:
Q:可以簡單介紹一下Rapidash通過STO的歷程嗎?
A:Rapidash,是全球首個以全華人團隊拿到STO批准的公司。目前團隊共14人,今年五月底剛完成天使輪融資,6月份開始籌備STO事宜。據說,當時見了不少律師,而且還找到了Filecoin的人士諮詢,但後面發現律師只能提供建議,實際任何檔案還是自己來準備。於是Rapidash前後大概歷時4個月,共花費了好幾萬美元,最終成功通過。目前白皮書正在完善階段,11月1號將正式對外公佈募資訊息。”
Q:Rapidash在申請STO期間遇到什麼障礙?具體是怎麼解決的?
A:據我所知,主要有兩點阻礙:一是銀行賬戶的開設;二是反洗黑錢。因為目前銀行對於虛擬貨幣交易的態度十分謹慎,在美國一些銀行,只要每個月超過三筆的虛擬貨幣交易,到第四筆可能賬戶就會被關掉,而香港銀行更為謹慎。此前註冊過的一些銀行賬戶也被關停,目前使用的是銀行是與Coinbase一樣。
Q:從獲批到發行,SEC是否有相應的輔導機制?(包括哪些方面?週期大概是多久?)
A:沒有任何輔導,只有監管。因為上完交易所之後,並不是在一個公開的二級市場買賣。即便是放在火幣,OK等這些大的交易所上,也沒多少真實的交易量,使用者也很少,這跟紐交所自然是沒法相比的。不過雖然沒有輔導,但這個監管是十分嚴厲的,作為發行方,最重要是要提供一套反洗黑錢的機制,以及拿到錢後怎麼花的。
Q:目前有哪些潛在投資者已經和Rapidash接觸了,Rapidash對這些認購者的選擇基於哪些方面的考量?
A:據說,目前確實有很多投資人找到Rapidash,目前有意向的投資者是日本、澳洲的TEAM以及一些曾經投過(Filecoin和Telegram)的美國合格投資 人。昨天Rapidash團隊剛在美國矽谷做了首場路演,據說本週末還會在日本的大阪、福岡、東京有連續三天的路演。
Q:在您看來,近期成功通過STO的兩家公司(Rapidash和tZERO),有沒有什麼共同之處?
A:首先,兩者都是美國公司,創始人都是守法的美國公民或者居民,美國公民的身份可能在申請上會有一定的優勢;其次,這兩家都擁有實際應用場景的商業模式。
關於實際應用場景,以5G為例,我們現在都知道很快就會有5G,但5G現在沒有發射塔,所以我們用不了。IPFS目前技術很成熟,但之所以沒有大規模的執行起來,是因為他沒有基站,而Rapidash其實就是基於IPFS的基礎網路建設,通過技術手段,可以做到把頻寬節約90%出來。做過網際網路的人都知道,頻寬永遠是不夠的,抖音一個月的頻寬費用是1.3億到1.5個億。如果抖音採用我們的解決方案,一個月可以節省將近一個億。而當時,這個實際應用場景模式被SEC認可。
此外,目前阿里雲和騰訊雲都有IPFS的研發小組,據說華為上個禮拜剛成立了一個由副總裁帶頭的小組,專門研究IPFS。可見,未來IPFS可能會引領下一輪的網際網路潮流。
Q:目前有多少STO專案通過了美國SEC的審批?
A:其實蠻多的,但是計劃就發Security Token報備SEC審批的,並且通過的也就39家,其中包括了全球2個最大的ICO:Filecoin和Telegram都是SEC審批的。
Q:當前美國SEC對STO的稽核機制具體是怎樣的?流程主要有哪些?
A:在進行STO之前,首先要確定投資者所處的位置,因為在美國,證券法下的各類豁免條款不同,募資上限也不同。確立之後,就要開始諮詢律師或者融資顧問、並與部分平臺接觸。隨即開始編寫材料,提交報告,等通過後還要花時間面向傳統投資機構和加密貨幣投資者進行路演。然後,在二級市場上線後,按照對應的法律法規向公眾募集。一般而言,週期大概在2年左右。
Q:有資料顯示,目前已有超過兩萬個發行方等著STO。在您看來,什麼樣的專案更適合或者更容易通過STO?
A:據我瞭解,不太可能有這麼多,估計200個差不多。至於什麼樣的專案真的不敢說,但是能批的專案一方面肯定是反洗錢機制計劃做到很好的;另外一方面還是我們所說的那些真實有實地應用場景的,可以為人類美好生活做出貢獻的專案。
Q:部分鼓吹者聲稱STO很快將大行其道,傳統股票市場和場外交易所將在未來 10 年被完全取代。也就是說STO的春天要來臨了?對此,您怎麼看?
A:太陽底下沒有沒有新東西,馬還是馬,黑馬白馬哪個跑到更快,那還是要看先天的基因及後天的培養和自身的學習能力。傳統投資機構,還是看價值投資的。
Q:STO是否會有相應的“退市”機制存在?這個評判標準是什麼?
A:我瞭解的情況這是交易所的事情,但是通過STO來騙人,那就跟美國法律過不去。
Q:Overstock.com(tZERO背後的公司)CEO帕特里克?伯恩(Patrick Byrne)曾表示,去年的ICO熱潮是在製造有毒的金融資產垃圾堆,但STO不會產生任何新的副作用。您如何看待他這種觀點?
A:一個沒有開展實際業務的企業,拿了錢,發了STO,剩下的估計就是看人品。在我看來,目前STO還是有一些缺點存在,一個是之後的融資速度會相對較慢;另外一個是在美國STO的核心就是要符合SEC的監管要求,包含合格投資人,反貪汙、洗錢等用途的投資人盡職調查(KYC及AML),資訊披露,投資人鎖定期限等。
Q:在您看來, STO、ICO 和IPO三者之間有哪些區別?
A:如果說IPO是基於人們對某公司的相信,那麼ICO純粹是人們完全對賺錢的盲信。投資者的ICO行為僅僅是對一份專案白皮書的相信或對一位大佬的崇拜,倘若錢打水漂了,卻無任何法律制裁。STO它最大的特點是一定要與現實中的某種金融資產或權益,比如公司股權、債權、 黃金、房地產投資信託、區塊鏈系統的分紅權等對應起來。它與ICO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於它要在監管的掌控之下的,凡事凡態都要中規中矩。因此,STO實際上是在嚴格監管下能實際落地的區塊鏈+專案的金融化,而這,有可能是一種可行的區塊鏈之路。
Q:去年,區塊鏈大爆發徹底了捧紅ICO,但隨後熱潮褪去。請問,STO會步ICO的後塵還是會引發比ICO更劇烈的熱潮?
A:我覺得有點難度,一來STO涉及到的監管更嚴;二來大家都沒錢了,都被2017年底和2018年初的炒幣熱潮洗劫一空了。
Q:STO的穩步推進,對後續加密市場的整體走勢會產生哪些影響?
A:在我看來,真實有落地場景的區塊鏈專案通過這種方法融資會得到更加良性的發展,那些想賺快錢的專案會越來越邊緣化。STO有機會成為區塊鏈行業的下一個風口,但為了保障投資人的利益,監管機構的介入會對整個行業帶來新的秩序與機會,隱私和監管的平衡將成為公鏈開發乃至各個垂直行業需要解決的問題。
Q:從實際操作層面來看,STO是否有在中國大規模推行並落地的可能?在中國國內是否會有被定性為非法集資的風險?
A:其實,在國內一些所謂的股權眾籌其實就是變相的STO,只要合夥企業不超過50人。所以,這個具體要看你用什麼方式募集資金,也就是要看所謂的監管態度。
來源:金幣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