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專案400天:轉型發幣兩天募2億 現CEO直播離職
明星區塊鏈專案的400天浮沉錄:底層服務商轉型發幣兩天募2億 退潮時CEO直播離職
TTT是從一家最初做聯盟鏈的底層技術服務公司轉型而來,8月中旬,TTT專案開始裁員。一週後,TTT專案創始人,同時也是區塊鏈領域曾經的明星人物周政軍視訊直播離職,震動幣圈。
一家自稱良心技術流的“非典型”ICO專案,卻成了今年以來從無限風光到哀鴻遍野的幣圈的一個典型故事。
每經記者 向江林 實習記者 劉永生 實習編輯 盧九安

圖片來源:東方IC
“公司難道不會提前做規劃,預留好資金嗎?”儘管時間已經過去了整整兩個月,坐在記者面前的A先生說起TTT專案(代幣為TTT),依然語帶憤懣。
就在這次與記者的交流之前兩個月,8月中旬,TTT專案開始裁員。一週後,TTT專案創始人,同時也是區塊鏈領域曾經的明星人物周政軍視訊直播離職,震動幣圈。
此時,距離TTT最高光的時刻——兩天融到2億資金,才8個月時間,而距離它這一專案最初團隊的成立,也僅400余天。
與其他很多ICO(區塊鏈行業術語:首次幣發行)專案不同,TTT是從一家最初做聯盟鏈的底層技術服務公司轉型而來。“聯盟鏈賺錢比較慢”,其前員工B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於是,2017年底,北京信物互聯在澳大利亞註冊成立了TrustNote基金會,並在今年初開始私募。
就是這樣一家自稱良心技術流的“非典型”ICO專案,卻成了今年以來從無限風光到哀鴻遍野的幣圈的一個典型故事。
曲未終人已散:創始人直播離職
【剛入職時公司說預計資金足夠燒2年,1個月之後說只能維持1年了,又過了10天,得知只能燒半年了,再過了10天,老闆召開全員大會,委婉地宣佈裁員解散。一週之後,老闆也離職了。】
如同其他很多ICO專案一樣,悲劇同樣從幣價下跌開始。
在TTT前員工C看來,公司最後衰落的轉折點,是以太幣跌下2000的時候,也就是8月中旬。“公司頂峰80多人,每月成本支出二百多萬。但ETH不斷下跌,年初一個換1萬元,現在只能換2000元。但不管什麼價格,ETH跌了,不捨得,也得換。後來(8月20日)我們就裁員了,留了十幾人吧,其他人都勸退了。”
A先生是在這之前兩個月入職的。剛入職時公司說預計資金足夠燒2年,1個月之後說只能維持1年了,又過了10天,得知只能燒半年了;這還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又過了10天,當他走出地鐵,還在感嘆如此風和日麗,難得的好天氣,剛到工位,屁股還沒坐熱,老闆召開全員大會,宣佈公司資金目前已經難以維持這麼多人的開銷了,眼含淚水向所有人鞠了三個躬,委婉地宣佈裁員解散。才入職兩個月,就面臨如此局面,他憤懣地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吐槽:“公司難道不會提前做規劃、預留好資金嗎?”
宣佈裁員之後不到一週,8月25日,周政軍進行視訊直播,直播中拿出了一個自己做的賬單,來闡明年初募集的2個多億為什麼現在只剩一千多萬。直播結束後,周政軍宣佈辭職,退任做TrustNote專案的社群顧問。訊息一出,幣圈譁然。
在這之前,TTT專案依然還有過一段風光。
6月28日,2018世界區塊鏈大會正式在烏鎮召開。7月4日,TokenSky區塊鏈大會在東京開幕。TrustNote也都如約出席,並發表演講。
表面繁華依舊,背後隱憂早已浮現。
首先就是上交易所的問題。據瞭解,該專案在私募時明確表示,專案會在2018年3月2日之前陸續上線幣安、Bitfinex、OKEx以及火幣網,但結果是時間延後近兩個月(4月25日)才上交易所,而且是一個非常不出名的小所Bit-Z。6月份,經過連續三次投票上幣,TTT最終還是沒能登上OKEx交易所。
交易所問題是一個方面,幣價不斷下跌,才是TrustNote真正的危機。資料顯示,自TTT 4月25日登入Bit-Z交易所,以0.4元開盤,稍後觸及1.12元高點後,就一路下跌,截至6月底,已跌至0.29元。私募投資者不僅沒能迎來暴漲五倍、十倍的開局,反而與年初約1元私募價相比,也相差甚遠。
曾經的風光:“錢多得不知道怎麼花”
【與當下的落寞相比,TTT專案的高光時刻已恍如隔世。彼時,專案方兩天融資2億,公司員工不過20餘人。公司融資完成後,某高管直感慨“錢多得都不知道怎麼花”。】
這一專案最初的團隊成立於2017年7月,最早並不發幣。
前員工B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我們剛開始做的是基於超級賬本的聯盟鏈,做區塊鏈底層服務,持續四個月左右,也曾和某大型事業單位洽談合作,但聯盟鏈賺錢比較慢,後來我們才發了幣。”
於是,參照一般區塊鏈企業ICO流程,2017年底,北京信物互聯在澳大利亞註冊成立了TrustNote基金會,基金會創始人即為專案公司CEO周政軍。在今年初開始私募,私募的價格是1ETH =8500TTT。
B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我們私募很順利,兩天就募到2萬個ETH。”按照今年初ETH的價格,單價最高可達萬元,也就是說單個TTT的融資價格已可能超過1元,專案方兩天融資2億,速度令人咋舌,而當時公司員工不過20餘人。
分析其中的原因,B說:“這一方面是因為我們周總的研發背景很強,另一方面是他找到了一個很好的財務顧問。”
公開資料介紹,周政軍,TrustNote創始人,畢業於國防科技大學自控系,在多媒體處理晶片、視訊會議裝置、移動網際網路、遊戲等多個領域有超過20年的產品研發、戰略規劃和專案管理經驗。曾是中興微電子的創始團隊合夥人,還曾領導團隊自主研發了一款手機瀏覽器,成功被奇虎360收購。
確是自帶光環,光芒閃耀。
問及公司員工買幣的情況,前員工D說:“當時,融資形勢一片大好,私募下個階段就是上市,內部員工有福利,1ETH =8500TTT,還有贈送。很多人都參與了私募,有人買了50多萬,最多一個員工,買了200萬。”
員工是怎麼買幣的?D回答說:“我們都是通過交易所,用現金買ETH,然後把ETH直接打到老闆錢包。一個月後TrustNote錢包上線,老闆再把TTT打給我們。”
知情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年初時候,整個幣圈一片火熱,普通發幣專案,登入交易所至少上漲5倍,好的專案甚至求助代投都一幣難求,員工買200萬不難理解。
TrustNote官網介紹,TrustNote是全球首個支援挖礦的DAG(有向無環圖,Directed Acyclic Graph)公有鏈,是區塊鏈3.0,具有創新的雙層共識機制,面向數字通證發行、遊戲和社交網路等應用場景。目標是打造世界最領先的公有鏈平臺,構建下一代價值交換的網路平臺,降低社會信任總成本。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年初已接觸到該專案,曾親身感受到當時該專案公司的火爆程度。公司融資完成後,某高管直感慨“錢多得都不知道怎麼花”。
隨著資金的到位,伴隨著市場熱情的高漲,TTT也迎來了自己最高光時刻。
與諸多其他區塊鏈動輒稱自己世界背景相同,TTT專案公司首先就是要籌建區塊鏈世界聯盟。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12月28日,由澳大利亞TrustNote基金會發起的“全球DAG區塊鏈技術聯盟”籌備會在北京成功召開並圓滿落幕。會議上,各路資本、大V站臺,分享技術、暢談投資價值,預測專案或將成為2018年區塊鏈行業一匹黑馬。
緊接著,2018年1月5日,“全球DAG區塊鏈技術聯盟”第二次會議於在京召開。2月6日,“全球DAG區塊鏈技術聯盟”第三次籌備會在北京金融街威斯汀酒店召開。此次是聯合幣圈行業頂尖媒體,規模已達數百人。節湊可謂緊湊,規格也是越來越高。
除了籌備世界聯盟,參加世界論壇也是TTT專案此時的亮點。
公開資料顯示,1月23日,TrustNote基金會創始人周政軍出席達沃斯區塊鏈論壇,就“突破區塊鏈技術瓶頸,構建支援高頻次交易、跨平臺的下一代區塊鏈應用的TrustNote公有鏈技術平臺”進行了主題演講。2018年4月3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成功舉辦2018年世界區塊鏈峰會上,周政軍受邀作為大會顧問出席,並作演講。
一方面是高大上的品宣,另一方面,接地氣的廣撒“糖果(TTT代幣)”也是TrustNote的土豪表現。
不論是邀請好友、閱讀官方文章、參與活動、答題、轉發集贊、參與直播、慶祝交易所上線,TrustNote均出手闊綽,有的撒幣數甚至達百萬(年初的私募成本每幣1元左右)。
全是代幣,你們工資怎麼發?前員工C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我們發RMB,每次用錢時,就拿ETH去市場(交易所)上換。”
前員工D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行業內,用以太坊、比特幣很方便。不管是參加國際、國內會議,邀請媒體等,直接給幣就可以。”
這一年來,“賣的都是概念”
【在圈內,TrustNote自稱良心技術流,強調自己的獨特和價值。但在不斷下跌的幣價面前,顯然沒有意義。不僅投資人,參與私募的TTT員工同樣損失慘重。】
在持續下跌的幣價面前,最先出問題的,是運營團隊。
前員工B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五六月份,幣價跌的很凶,老闆一直不拉盤,社群抱怨很大,很難維護下去。”
前員工A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公司運營總監也是聯合創始人之一,他拉他的朋友,一起參與了專案的私募,他的每個朋友都虧了幾十萬。最後,朋友找到運營總監,希望退幣,運營總監找老闆,老闆告訴他,“這事有必要找我嗎?”不歡而散。到最後,整個運營團隊都辭職了,聯合創始人先是轉部門,然後也走了。
TTT前員工D也參與了公司私募,幣價下跌,他損失慘重,他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融了錢後,他去投別的專案,特別不透明,沒有對公賬戶,這些錢都在他自己錢包。員工找他補償,他也不給。當初融了那麼多錢,不知道錢都怎麼沒了。”
“我打了好多次電話,說了些比較狠的話,也找他談了兩次,但是他根本不想幫員工解決。”
實際上,損失慘重的還不只是員工,還有投資人。
幣價下滑的趨勢幾乎無法停止,非小號資料顯示,TTT的價格從6月底的0.29元繼續下滑,到7月底已經觸及0.18元。
投資者E說,最早專案公司內部員工告訴他:“幣大概能漲到10倍左右,結果這個幣從1塊2就開始跌,一直跌,跳崖式的跌,跌到最低剩2分錢,投資1萬多,最後我的個人賬戶就剩三四百塊錢。私募的時候,單價大概1塊。1塊私募的,都沒有漲到1塊以上去,說白了就是坑人的。”E先生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投資TTT數十萬的人不在少數。
前員工B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8月初,大概持續半個月時間,幾乎每天都有投資人上門要求退幣,找老闆去鬧事。
鬧事影響到你們工作嗎?面對記者提問,他說,即使沒阻礙到上班,但是大家都知道,這種影響像病毒一樣,讓你沒法安安心心的做事了,影響最大的就是公司的氛圍。
就是因為幣的事情,引發的事端太多。內部員工很多持幣的,每天價格下跌,早上一上班,大家都在討論價格,想辦法做市值管理。這種氛圍越來越濃烈,因為價格止不住的跌。當時,別的幣回升,TTT也不跟著回暖。別的幣跌,它跌的更慘。
大家一直覺得這個公司不行了,市值管理都做不明白。
幣價越跌,鬧事者鬧的越厲害。有人說,因為已經開了退幣的先例,所以鬧事者才鬧得那麼凶。剛開始,老闆還是客氣的接待鬧事的投資者,後來老闆心態也崩潰了,頂不住壓力,和鬧事者直接吵起來,整個公司都知道。
因為幣一直跌,老闆的心思就想全力把幣價搞上去,甚至都在招一些以前做傳銷的人、尋求找傳銷團隊合作,把幣價拉上去。雖然最後找到了,但不知道為什麼沒有成,估計對方力量不太行,前員工B說,沒辦法,逼到這份上了,他沒有其他的任何辦法了。
7月底你們收到兩大資本投資,是真的嗎?前員工C說:“這是真的,但沒多少錢,幾十萬吧。這種戰略互投,也就是幣幣兌換,你家的幣換成他家的幣這樣。因為他們是大機構,你可以用它的品牌做些背書,但幾十萬也不解決問題。”
“你們有收入嗎?”對於記者的這一問題,他直言:“沒有收入。”換句話說,宣稱區塊鏈3.0,新一代世界公鏈這一年來,賣的都是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