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圈補稅實錄
也許,對於影視行業,這是最好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
寒冬,這個在影視行業屢屢被行業人士提起的關鍵詞,在今年已經高喊了一整年,如今非但沒有在接下來的賀歲檔和春節檔有所緩解,反而因為稅收的一則通知大有攀升頂點之勢。
根據財經社的訊息,部分影視工作室已經陸續接到稅務部門通知,相關影視工作室的補稅工作將正式實施,工作室需要按2016至2018年三年總收入的70%(最少)按個人勞務計算稅款,其中橫店實驗區開展的自查自糾工作將會在下個月15日之前完成。 除去這條訊息,更是有不同地區關於,稅收、自查自糾、停止登出等措施入耳。
這幾個月,無論是編劇和導演還是藝人,都在稅務的大浪潮中觀望。而也是在今天,各界行業大佬們在朋友圈、微博紛紛發聲,表示對這個政策的觀點和思考。
一石激起千層浪
王中磊、劉和平、王軍等行業大佬紛紛發聲
這一引起整個行業震盪的首先源於一則橫店工作室會議的訊息截圖。根據相關規定,橫店地區工作室需要補繳的稅款佔其總收入的20%左右。
之後,這一訊息無論是在導演群還是編劇圈這些涉及到影視創作層面的一線人員之間,還是在影視公司管理高層內部均引發巨大的反響。可以說,其影響範圍之廣,觸及層面之深,引發討論之強烈,大有行業發生一場地震之感。
在一些導演看來,稅收補繳的這一訊息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某導演更是指出稅收問題若有新規也應提請人大走正常的流程,而不能像現在直接粗魯地執行。
面對行業的這一聲音,編劇趙冬苓則表示哀嚎解決不了如今的問題,她呼籲行業協會與從業人員為了影視的行業的發展應積極行動起來。
隨後,圍繞政策層面的聲音也不斷在諸多編劇的微信群、朋友圈以及微博等渠道上傳播並引起巨大的討論,有的編劇紛紛表示自己在接到通知後,已經愁的吃不下飯,直接表達自己對這次補繳稅收的不滿,而業內一線編劇李亞玲和六六也都紛紛以自己的角度談到了對這一問題的看法。
除了大量的電影創作人員,諸多電影公司高層也紛紛表達了自己的觀點。王中磊、陶昆、陳礪志這些涉及到出品製作和營銷發行等人士或在朋友圈進行行業呼籲,或對此進行建言獻策。
隨後,編劇劉和平和汪海林也對業內人士廣泛關注的這一政策在朋友圈從編劇層面上進行了迴應,劉和平指出自己在與國家稅務總局溝通後,上層表示編劇行業的稅收仍將按之前的稅款執行;汪海林則表示在近三年有瞞報的編劇則需要補稅。
在劉和平釋出這一訊息給業內人士打氣後,一些編劇雖然感覺吃了定心丸,但更多的人士依舊心有不安,尤其是編劇之外其它職位的大量從業對於這一政策仍然憂心忡忡。
可以看出稅收政策的訊息已經令整個行業人人自危。只是如果真按頒佈的政策執行,它又會對業內帶來哪些影響呢?
有人已破財,有人在轉行,有人會移民
行業陣痛將牽一髮而動全身
不知道那些人在上海國際電影節上,聽到王長田和於冬等業內大佬述說電影行業不易,正經歷寒冬時是什麼感受。
行業的寒冬,一方面體現為大量熱錢退出,以往拍電影不差錢的日子正在被融資越來越困難的日子取代;另一方面很多專案減少,無論是電影立項還是開機上,與前兩年熱火朝天的大繁榮相比均有大幅度下滑。而一些電影難盈利,更多的電影專案出現虧損也帶來更大的危機。
而這次舉措之所以引起整個影視行業全生態鏈的轟動,這也意味著它影響的並不是個別人少數人,而是大多數的從業人員。而且從三年補繳時間之長,補繳數額如此之大,它足以對整個行業帶來巨大的撼動。
目前看來,帶來的看的到的影響已經體現了以下方面:
首先,已經出現公司因為大量的稅收補繳,壓力巨大,在不堪重擔下,宣佈直接關門。更大多數的是,公司開始縮減預算,裁員。而我們也已經收到了很多訊息:所在的公司出現了拖欠或開不出工資的情況,為此不得不重新換工作。
其次,開機專案不斷銳減。影視專案不好掙錢,在風險加大下,很少有人再願意冒風險,則直接影響的是明年的市場情況。
再次,在行業陣痛下,一些人在看不到希望下不斷心灰意冷,紛紛轉行。一些專業人才看到薪水和勞務減少下從事其它職位,人才的離去不僅僅造成專案的減少,同時也帶來作品品質的下滑;而專案不掙錢反過來也導致更多影視人才的流失。
最後是作為那些曾經輝煌的行業大佬和業內的資深人士,在影視寒冬下,要不選擇轉行從事其它行業,要不直接移民海外。這無疑更加劇並延長了影視寒冬的局面。
脆弱的影視行業
我們該如何共同度過漫長寒冬?
可以看到,在目前經濟形勢下行下,稅收補繳對影視行業的摧殘是遠超想象的,它也是很多企業無法承受的。
當然對於這一政策,我們也不能完全否定。畢竟在之前內地對影視文化產業不斷扶持,在各地推出各種優惠紅利政策下,很多影視企業已經從中得利。只是面對各種扶持,稅收減免,一些企業或個人打起了偷稅漏稅的主意,設立各種分公司或工作室,將母公司的財產轉移稅收更低的所在地,做假賬,甚至簽訂各種陰陽合同。
這樣非正當的行為當然應該受到嚴格的監管和處罰。
只是,如果因為個別公司或個人有如此操作而不分青紅皁白,對全行業整個層面採取一刀切的進行處罰,明顯不合理,不僅缺少公信力,更難以服眾。
而這也是這一政策在整個行業引起所有人轟動的一個原因。
此外,在情報君看來,稅收這一涉及全行業鏈,其更改不能過於隨意,理應從法律層面進行規範,應走法律程式,而不能越過這條紅線在無法可依的情況下貿然執行。
況且以往在國家扶持影視產業下,地方政府為了發展經濟進行招商引資,以更低的稅率來吸引企業家入駐,影視企業來此發展,為當地做出貢獻,並享受諸多政策紅利,這是合理的,也是合法的。如今若是法律法規上隨意的朝令夕改,受損害的自然是企業,這樣的行為當然令人接受。
當然從當前內地影視產業工業化發展以及當前不利的創作環境,我們更要預估政策執行後產生的後果。毫無疑問,在目前影視人員裁員潮、討薪難以及專案風險加大下,加大稅收政策會導致大量的人員失業,而人才流失和專案虧損對這個行業的發展沒好處。
在如今影視行業如此脆弱下,在我們還不足夠稱為電影強國下,我們理應團結一致,給予這個行業更多的支援和保護,而不是相反。
最後,對於目前人人自危的稅收政策,正如業內的王鵬舉指出的,我們也呼籲更多的人保持理性,一方面配合稅務部門工作,另一方面要有耐心等待新規則,要相信黨和國家對影視文化的愛護和扶持。
也讓我們衷心祝福:中國電影行業的明天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