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手機已“軟”“硬”不分
蘋果公司日前召開的2019年春季新品釋出會讓“果粉”們大吃一驚——沒有翹首以待的硬體新品,而是新聞、視訊以及將要上市的遊戲服務等軟內容,傳遞了蘋果公司向軟體和服務化發展的訊號。
就在蘋果釋出會剛剛結束,華為在法國發布了P30,新手機在拍照等硬體方面進一步升級,似乎又表明智慧手機的硬體升級仍無止境。
未來,智慧手機到底是要變“軟”,還是變“硬”?顯然,在當前硬體缺乏革命性創新的階段,變“軟”不失為市場良策。但隨著5G的到來,智慧手機很快又將迎來一波硬體創新潮,誰能在這次浪潮中拔得頭籌仍是個問號。
硬體創新青黃不接
智慧手機變“軟”乃是發展環境所逼。近年來,全球智慧手機市場銷量不斷下滑,存量市場使用者換機意願不強,市場趨於飽和,增量空間很小。
有預測稱,今年全球智慧機銷量預估下滑3.3%,手機、電腦、手錶等硬體發展空間收窄,將達到瓶頸期。即使是中國市場也不例外,中國信通院最新發布的資料顯示,今年2月,國內手機市場總體出貨量1451.1萬部,同比下降19.9%。
即使是蘋果公司也難逃市場大勢,在多個區域尤其是中國市場銷售額持續下滑。據統計,2018年第四季度,蘋果整體營收為629億美元。其中,服務業務收入達到99.81億美元,實現了大幅增長,在營收中比例顯著提升。由此可見,軟體和服務可以彌補一部分的硬體創新不足,在硬體創新乏力的當下,智慧手機變“軟”將獲得有效的新利潤增長點。
“蘋果在2019年春季新品釋出會上釋出的4個重磅服務,其核心是蘋果在新聞閱讀、移動支付、遊戲娛樂、視訊應用等使用場景下對使用者需求的深入解讀,同時也是提升使用頻次的一個高效途徑,可見增加使用者黏性是此次升級軟體和服務的核心。”眾誠智庫研究中心總監馬婧說。
“智慧手機變"軟"的根本原因在於4G手機大浪潮退去,摺疊屏、5G等亮點創新和應用仍處於早期階段,消費者沒有換機的剛需,換機週期拉長。”賽迪顧問積體電路產業研究中心高階分析師陳躍楠分析說,目前,國內智慧手機廠商沒有一家擁有絕對的碾壓性技術創新,硬體更新暫時停滯,消費者的體驗不會有太大的差別,摺疊屏等技術暫時難以給廠商、市場及使用者以實質性的助力。
因此,如何在技術相似、質量相似的產品市場中提升現有的使用者體驗,成為國產手機產商獲取市場份額的關鍵。加強手機軟體功能和型別成為今年手機廠商努力的重點,也將影響著各品牌手機廠商的銷量和市場份額。
變“軟”搶佔新入口
同時,陳躍楠分析說,軟體化相對於硬體的研發競爭成本較低,在目前這個特殊時期具有更高的價效比。
不過,在移動網際網路蓬勃發展的當下,智慧手機早就“軟硬不分”了。正如陳躍楠所言,手機廠商在研發軟體的同時,也加強了手機與其他裝置的相關性,加快了物聯網等新一代資訊科技的發展,為國內許多網際網路廠商提供了更大的市場和平臺,更直觀的是消費者可以有更好的體驗。
近年來,國產手機之所以能趕超國際品牌、進軍產業中高階,一個重要的原因正是緊跟“軟”技術,其新品釋出越來越強調人工智慧等軟體整合。而在手機內容服務提供商中,擅長移動網際網路應用的中國企業更是風頭正勁。在全球APP應用排行榜前10位中,中國企業佔據了一半。可見,在智慧手機產業生態圈中,內容十分重要早已成為共識。
“智慧手機不是在向軟體化方向發展,而是更為生態化和服務化。”馬婧認為,這是由於隨著人工智慧、虛擬現實、混合現實等新一代技術的興起,智慧手機在未來不僅可以作為移動網際網路的入口,還可以作為語音和混合現實等的互動入口。
而要想快速搶佔下一個時代的“入口”,必須同時擁有軟硬體產品的支援及場景化應用的落地,因此也對智慧手機廠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技術或帶來顛覆“底層技術無感化、合作伙伴生態化和智慧服務場景化是未來智慧手機發展的趨勢,但前提條件是自身具有強資源支撐。”馬婧認為,蘋果的iPhone、iPad、iMac三大硬體裝置在全球累計啟用使用者達14億人,遠遠超過了大部分硬體公司和軟體公司,能夠與之匹敵者很少。因此蘋果推出的任何平臺或服務都是建立在14億使用者群體之上的,可謂是佔據了頂級流量入口,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翩翩起舞。
儘管蘋果著力變“軟”,但國產手機的硬體比拼似乎仍然火熱。隨著三星和蘋果等巨頭在中國手機市場份額的下降,華為、OPPO、vivo等國產品牌展開了對中國市場的爭搶,而硬體仍是比拼核心。
陳躍楠強調說,智慧手機變“軟”的趨勢將延續到手機硬體出現質的變化的階段,比如5G全面佈局,摺疊屏手機技術成熟、價格下降並穩定等,軟體並不能彌補硬體創新不足的頹勢。
“未來,硬體的競爭將會決定全球手機市場的重新分配。”陳躍楠認為,目前,國產手機真正的硬體更新主要在於5G、摺疊屏、三攝、屏下指紋識別以及人工智慧等。在國內手機廠商中,天罡晶片和巴龍5000的問世,使得華為的5G硬體佈局走在了世界前列。而在其他領域,國內外廠商也正在緊鑼密鼓地研發中。
當前,智慧手機真正的比拼核心在於5G和人工智慧。國內外一線手機廠商都陸續在手機上加入了人工智慧功能。5G與人工智慧會相輔相成,5G將幫助更多的人工智慧應用落地,人工智慧則可以讓5G網路更靈活、更高效地被使用。
5G時代,網速全面飆升,“增強現實+虛擬現實”等技術將大幅改變人們的日常生活,社交、購物、娛樂等體驗紛紛革新。通過“超級大腦”,雲、邊、端會進一步協同起來,更好地融入萬物互聯的世界,幫助使用者更多、更快、更便宜地呼叫算力、資料與儲存資源。陳躍楠預計,在5G+人工智慧的“雙核驅動”下,各行各業轉型升級的門檻會不斷降低,手機產業的發展將進入“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