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市委市政府支援數字化綜合服務平臺專案在貴陽市全面落地
10月25日,貴陽數字化綜合服務平臺新聞釋出會暨數字經濟高峰論壇在貴州國際會議中心隆重舉行。論壇以“數字驅動高質量發展”為主旨,圍繞數字化綜合服務平臺專案在貴陽市的全面落地建設,就數字中國建設、兩化融合與數字經濟、數字經濟共享發展、數字化在民生中的應用等主題進行了深入研討。貴陽市委副書記、市人民政府市長陳晏出席會議,並對數字化綜合服務平臺在貴陽市的落地表示充分歡迎和大力支援。
當前,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方興未艾,並緊扣黨的十九大報告所提出的“構建社會主義經濟體系”要義,有效推動了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深度融合。未來30年,數字經濟將持續快速發展。數字化綜合服務平臺,以數字化方式通過金融創新和發展模式創新完成全生產力要素重構,對於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增加地區財政收入、增加社會就業、維護社會穩定、推動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和現代服務體系建設,實現社會生活和社會服務的現代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貴陽市委副書記、市人民政府市長陳晏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他提到,貴陽市一直充分重視大資料產業的發展,在產業政策、平臺建設、人才引進等很多方面一直走在全國的前列。近年來,貴陽市圍繞打造“中國數谷”的目標,做深做細做實資料“聚通用”,探出了具有貴陽特色的發展路子。根據貴陽建設國家大資料綜合試驗區的具體政策和指導意見,貴陽市堅持改革創新和市場需求導向,以深化大資料應用為主線,重點在管理機制創新、資料匯聚共享、重點領域應用、產業集聚發展等4個方面先行先試,大力提升大資料在促進轉型發展中的引領支撐作用,加快推動大資料與傳統產業融合發展,不斷提高政務民生大資料應用服務能力,探索形成一套適應大資料創新發展的管理機制和發展模式,為國家大資料戰略實施提供實踐經驗和有益借鑑。
陳晏市長指出,十分歡迎和大力支援數字化綜合服務平臺專案在貴陽市的全面落地。該專案將有助於推進完成貴陽市現代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解決貴陽市產業結構調整、企業轉型升級、民生保障改善的現實問題,服務政府、企業、家庭、個人,完成貴陽市基礎資訊全覆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城鄉社會基礎保障一體化的目標,實現貴陽市經濟社會全面進步以及社會生活、社會服務向現代化轉變。
據介紹,數字化綜合服務平臺是一個開放的自由人聯合的共建共享、共用共產的便民服務平臺,也是全球首家運用安全可控、獨立自主的數字化核心技術規劃設計覆蓋全球的大型資料網路運算服務平臺區塊鏈系統。在貴陽市建設數字化綜合服務平臺,用大資料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方式來為各行各業提供科學決策,是保障貴陽市有效供給和提供高質量供給,實現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抓手,也是提高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建設“數字貴陽”的重要載體。


記者從大會資料中瞭解到,貴陽市目前有500多萬人口,按數字化綜合服務平臺專案規劃將建立至少500個數字社群綜合服務平臺,為貴陽市新增固定資產價投資人民幣500億元,每年增加社會投資人民幣160億以上,保守估計5年內可拉動至少十倍的GDP增長。同時可實現5000人以上的創業,帶動5萬人以上的就業。
會議提出,利用數字化技術,擬用3到5年時間,通過創新運營機制和金融手段,建立創業輔導孵化培訓擔保機制,打造數字化基礎設施平臺,建設好能滿足貴陽市500萬人服務需求半徑的500個數字社群綜合服務平臺。引導好返鄉青年、大學生、復轉軍人、國企轉崗人員等社會群體到數字社群綜合服務平臺創業,帶動基層1萬人創業,進一步帶動5-6萬人以上就業,再把涉及民生領域中各行業統合到數字社群綜合服務平臺上來,打造全球供應鏈系統,加快資本、技術、人才等全要素生產力配置和資源的全球流動,實現生產、採購、運輸、消費、服務、支付、結算、貿易的一體化,建立全產業鏈管理、全供應鏈配置、全價值鏈測算、全資料鏈支撐的經濟貿易系統,加快貴陽市經濟飛速發展。通過產業數字化,最終實現數字產業化。
資料,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數字化綜合服務平臺打造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的新模式。相信數字化綜合服務平臺的建設和運營,將為貴州省和貴陽市政府、企業和居民提供更加精準、全面、有效和便利的生活和服務,構建社會、經濟、生態融合發展的產業鏈和生態圈。

此次會議由中國資訊協會主辦,由中國資訊界工業設計研究院、貴陽市大資料發展管理委員會、貴陽市投資促進局、貴陽市駐北京聯絡處、貴州省國際科技交流協會和國家大資料應用技術產業戰略聯盟等單位聯合協辦。來自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中國資訊協會、貴陽市委市政府、貴陽市大資料發展管理委員會、貴陽市駐京聯絡處、貴陽市投資促進局和中數華偉集團的領導和專家,各地數字化綜合服務平臺專案公司和合夥人代表以及來自中央和地方的新聞媒體代表共500餘人參加了會議。(《貴州日報·科技週刊》通訊員 段超木 來源:中數華偉集團 編輯:李希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