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魔晶”到“千信大戰”,《創業時代》“盧卡”為我們揭祕不為人知的網際網路時代
這個世界,就是靠夢想推動前進的。我一定要按照我的意願,去過完這一生。
——郭鑫年
“你好,我是《創業時代》中盧卡的原型。”初次相識,黃何這樣介紹道。
最近的熱播劇《創業時代》講述了一群年輕人在困難重重下堅持創業夢想的故事。在資本寒冬、創業維艱的當下,《創業時代》的播出無疑是給創業者注入了一針“強心劑”。盧卡是劇中對話語音軟體魔晶的創始團隊成員之一,“絕對的電腦天才,寫程式的一把好手”。

黃何
創立 Talkbox (即劇中魔晶)之時,黃何才 22 歲,但其實,他的創業故事開始得更早。
01
17 歲,黃何搶注了被稱為 Windows 之父,微軟第三號人物 Jim Allchin 的全拼姓名域名 jimallchin.com,因此和 Jim 成為忘年之交;20 歲,黃何和幾個朋友一起做了一檔紅極一時的網路視訊節目《一日一囧》,以日均 200 萬的播放量成為當時國內最火的播客之一,也是第一批網際網路“網紅”。
2010 年,iPhone 4 剛剛釋出,喬布斯封神,這個全面屏、無按鍵的手機重新整理了國內外許多技術從業者的世界觀,“活著就是為了改變世界”的口號也成為很多創業者的座右銘。自此,智慧手機逐漸流行。黃何也一樣,與幾位志同道合的小夥伴一起尋找著創業機會。
沒有劇中郭鑫年騎車去西藏流浪的經歷,也沒有美女投資人那藍的加持,Talkbox 的創意是一群年輕人在大環境變更中逐漸磨合出來的。“不少人和我一樣給父母也換上了智慧手機,但是教會父母用全鍵盤打字還是蠻困難的。中文不像西方國家語言,全鍵盤上所見即所得,還得拼寫。於是我們就想如果有按住就可以講話的軟體就好了。”黃何說道。於是,做一款語音社交軟體的想法油然而生。
而當時最熱門的社交軟體是什麼?是 QQ。2010 年,QQ 的註冊人數達到一億人,這意味著幾乎每一個接觸網路的人電腦桌面上都有一個企鵝在跳動。那時的 QQ 的地位當今的微信,外人看來無懈可擊,主導地位巋然不動。但是黃何還是發現了它的破綻:“ QQ 是屬於 PC 時代的,移動網際網路的時代,QQ 早已失去了它的優勢,它在手機上甚至都不能實現與其他應用同時掛機。”
彼時,針對手機移動端開發的社交軟體市面上有兩款,分別是微信和米聊。這兩個社交軟體雖已上線半年之久,但仍舊不溫不火。微信雖是騰訊內部研發,但產品並沒有突出兩點,並不受重視。黃何他們團隊抓住了這次機會,2011 年初,在香港科技公司 Green Tomato 的平臺下,TalkBox 正式上線,作為第一個可以按住講話的即時通訊軟體,僅一個月不到的時間就收穫了 100 萬下載量。
02
霎時間,資本界被這款產品震驚了。“微信上線了半年之久,即便依靠騰訊平臺,使用者也才剛達到一百萬。那時基本所有的資本和網際網路巨頭都來找過我們,聊投資,或者收購,包括騰訊和小米。”黃何說。
時值青春年少,血氣方剛的 Talkbox 團隊自然不會接受被收購。“我們出來創業都是奔著一輩子的事業去的,從來沒想過要賣掉。”年輕的黃何這樣想到。
然而黃何沒有料到的是,幾個月後,微信 2.0 在全國上線,新增了“按住講話”功能,僅在半個月內就登上了 AppStore 即時通訊軟體榜首。“創業這麼多年,產品之間抄來抄去的事情太常見了,但是當時我還年輕,才 22 歲,也沒有經歷過風雨,當下覺得有些不服氣。”黃何這樣回憶。
年輕的黃何決定鬥,即使勝算有多少心知肚明。微信手握著騰訊十幾年積累的國內市場,可以把 QQ 使用者迅速導流到微信,使用者還可以通過手機通訊錄邀請朋友加入微信,造成病毒式的傳播效果。這些都是一個成立不到一年的創業專案無法企及的巨大資源和平臺。
黃何長嘆了一口氣,當年有三步棋走錯,導致 Talkbox 無奈退出,選擇與微信死撐是走錯的第一步。當時國內網路基礎設施不像現在一樣健全,伺服器的租借費用是一大消耗,隨著軟體註冊費用的增長,伺服器出現 bug 仍需要耗費人力去維護。黃何回憶抗爭的半年是對於創業的激情和資金消耗殆盡的過程。
選擇往往是決定成敗的關鍵,在當時的網際網路環境中,流量套餐 5 元 30 M。在微信等軟體選擇壓縮語音傳輸質量以壓低使用者流量費用時,Talkbox 團隊仍堅持保證語音質量。在保質還是保量的較量中,Talkbox 的選擇是走錯的第二步棋。即使仍有死忠粉使用者喜歡高質量語音,但低成本的誘惑仍使 Talkbox 流失了大量的使用者。
最後一步錯棋是 Talkbox 專注於國內市場份額的爭佔,忽略了東南亞市場。同中國一樣,東南亞的輸入法也比較麻煩,語音軟體市場還有極大的開發空間。而 Talkbox 錯過了最佳的搶佔時期,後來被韓國的 Line 等搶佔了先機。
到了 2013 年,TalkBox 的使用者逐漸流失殆盡,App 在中國內地被防火牆遮蔽,TalkBox 最終下線,同時微信成了當之無愧的社交巨頭,推翻了 QQ 帝國。黃何還記得,在一場科技峰會上,馬化騰作為嘉賓分享到,自己經常徹夜難眠,很擔心一手打造的 QQ 帝國會毀於一旦,一夜間被顛覆,如果這一天真的會到來的話,希望這個顛覆 QQ 的產品會出現於騰訊。最終,一語成讖。
在與微信“槓”的這段時間裡,讓黃何身心俱疲,疲於應對,疲於競爭,真正退出的那一刻反而輕鬆。黃何在近期發表的感悟中寫到:“雖然 Talkbox 最終淡出大家的視線,但也感謝騰訊讓這樣一個能改變世界的想法,通過更大的平臺,真正給億萬使用者便利,也感謝騰訊讓這樣一個能改變時代的技術沒有在這個時代缺席。”
03
TalkBox 的經歷讓黃何意識到,每一個即時通訊軟體都是一個封閉的網路,各個平臺之間都有芥蒂無法打通。他在想“有沒有什麼東西是能夠打破產品的界限、把世界各地所有網際網路使用者連線起來的呢?”這一次,他把目光鎖定在電子郵件上,他想讓這個網際網路早期的產物,不受任何中心化伺服器的限制,是一個去中心化的開放的溝通協議。於是,黃何和 Talkbox 團隊開始了他們的下一次征程。他們做了一款簡訊式的郵件 App,取名為簡信 MailTime。它可以保證無論使用者身處何地,用的是哪一種郵箱,只要獲取別人的電子郵件地址,就可以暢通無阻地和別人交流。
憑藉這個專案,25 歲的黃何拿到中國知名投資人徐小平的注資,從香港飛往美國矽谷開疆拓土,成為矽谷知名科技大會 TechCrunch Disrupt Startup Battlefield 創業競技場中首個進入決賽的華人團隊,入駐矽谷頂尖孵化器Y Combinator。
在之後的媒體報道中,MailTime 簡信被指出是歷史上第一個被選上參加此比賽的華人團隊,當月的《第一財經週刊》也將這個故事寫入了封面故事《到矽谷,去創業》。
簡信 1.0 在這次競技場上正式上線,僅支援英語以及一個郵箱服務,在無任何推廣的情況下,幾個月內自然增長了大約 15 萬用戶。2015 年,黃何團隊釋出了簡信 2.0,App 上線後立即被全球 18 個國家和地區的蘋果 AppStore 推薦,被評為“年度最佳 App ”。到目前為止,簡信已經在全球獲得了 500 萬下載量。
簡信的成功並沒有讓黃何止步,在簡信的下載量不斷攀升的時候,黃何發現,海量的郵件裡面包含了大量消費者大資料,比如消費收據。於是黃何團隊將這些資料經過脫敏處理之後,聚合起來生成商業分析報告,便有了他們的第二個產品——量數 AI 。2017 年初,黃何又發現了一個新大陸,他發現區塊鏈的去中心化技術剛好可以解決大資料交易中存在的資料匿名和溯源無法共存的矛盾,他又一頭扎入了區塊鏈的世界中。
目前的區塊鏈市場如同網際網路初期,泡沫與機會並存。問及是否會利用區塊鏈技術重新進入國內市場,再進行一番大戰時,黃何說道:“創業十年來,我們團隊一直在堅持做自己認為對或者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時至今日,去競爭或者跟誰競爭都跟我們沒關係了,研究產品才是最重要的。“
黃何在近期分享的感悟中還說道:“ 6 年來後的今天,我和原創始團隊一起,仍堅持在“改變人類溝通方式”的創業上。“同時,他還宣佈將就《創業時代》的播出,推出一款懷舊版“魔晶” App 即簡信 MailTime,在國內 AppStore 中上架。
上線的第三天,“魔晶” App 在 AppStore 社交排行榜上首次超過微信,位列第二。黃何激動地截圖發在朋友圈,並配文:“ 7 年了,終於等到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