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求穩、求長、求變,存量競爭時期還能如何挖掘使用者價值?
短短几個月,曾以不變應萬變的微信已經對訂閱號進行了幾次改版,最近一次更新中對訂閱號列表的呈現方式做了大刀闊斧的調整。不只是微信,近兩年通過爆發式增長超車的兩大黑馬短視訊應用快手和抖音也在求變,尤其是快手,先是上線快手小遊戲,後又收購了一直在易主的A站……這一系列變化的背後都是老生常談的流量紅利褪盡問題。
存量期眾生相:求穩、求長、求變
當流量紅利期結束,增量市場變為存量市場,迎來增長瓶頸的網際網路應用們也不得不開始張羅挖掘存量使用者價值、尋找新的增量市場,以及控制不斷上漲的運營成本,呈現出求穩、求長、求變三相。
求穩
攘外必先安內,儘管不少網際網路應用的使用者基數都很大,但活躍使用者數在白熱化的競爭中頻頻下滑,存量競爭時期相比獲取新使用者,更需要優先考慮如何留住老使用者。
從成本方面考慮,激勵老使用者消費也比拉新的成本低,能給企業帶來盈利希望,是一舉兩得之策,通過付費會員制將使用者分層,對服務升級也就順勢成為了網際網路應用們挖掘存量使用者價值的人手必備的策略。
亞馬遜和京東一前一後推出了各自的付費會員服務;阿里更是大手一揮,將餓了麼、天貓、優酷等應用一起打包,為淘氣值1000分以上的使用者帶來了88元年費會員的福利。不只是電商,線上視訊、線上音訊等領域的網際網路應用也紛紛效仿,或是推出獨立付費會員服務,或是和愛奇藝一樣聯合其他應用推出跨界付費會員服務。
付費會員制在留住老使用者的同時,也逐漸承擔起了盈利的重任。資料顯示,京東Plus會員的人均購物金額是非Plus會員的9倍,而亞馬遜的Prime會員平均每年的消費高達1500美元,而非會員平均年消費僅有625美元。
求長
隨著獲客成本走高,單個產品的運營成本也在日益遞增,單打獨鬥巨頭雲集的競爭中不僅容易在被擠出賽場,也很難實現增長,但延長產品線則能互相協同。產品互相獨立,可在使用場景等方面互補,覆蓋更多使用者群體,彌補市場空白;組成產品矩陣則可強強聯合,利用聯動效應互相導流,擴大市場影響力。
因此,除了付費會員制,搭建產品矩陣、生態化也成了存量時期的另一個共識。處在增長瓶頸期的網際網路應用們相繼通過推出面向新市場的互補產品,或是通過收購、與其他領域的產品合併組成產品矩陣以求長線發展。
前者,如先後上線美圖秀秀、美拍、潮自拍等應用以滿足女性使用者需求的美圖,連發火山小視訊、西瓜視訊、抖音三款應用以搶佔短視訊賽道的今日頭條,以及推出早教英語品牌掌門少兒以全面覆蓋K12教育市場各年齡層使用者的掌門1對1等。後者,如與大眾點評合併後又收購摩拜單車的美團,在阿里推動下收購百度外賣又與口碑合併的餓了麼等。
求變
一二線城市流量趨近飽和,讓網際網路應用們不得不把目光投向其他新興市場以及尚待開發的流量池,調整發展方向。而拼多多和趣頭條兩個將目標使用者群體定位於小鎮青年的應用成功上市,則讓各行各業看到了小鎮市場的增長潛力。相關資料顯示,小鎮青年的基數高達2.27億,而一二線青年僅為0.68億,2017年三、四城市的GDP增長速度也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分別達到了8.87%和10.58%,消費潛力確實不容小覷。
拼多多上市後捲入輿論風波,儘管市場一邊倒地指摘拼多多上市成功是消費降級的表現,但還是對流量充沛、獲客成本低廉的小鎮市場表現出了狂熱的嚮往,不論是騰訊等網際網路巨頭或是創業企業都對小鎮市場趨之若鶩,宛若19世紀80年代的美國淘金熱。“市場下沉”更是取代“新零售”成為時下最熱門的開發增量市場的策略,比如最近一篇討論縣城發展機遇的文章就在全網獲得了廣泛關注。
求穩求長求變之外:底層賬戶優化迫在眉睫
在求穩、求長、求變之外,為了滿足使用者需求和升級服務,也有很多網際網路應用開始重視底層賬戶的優化。
一方面,目前被廣泛使用的賬號體系分為靜態密碼賬號和手機號+簡訊驗證兩種,操作成本都很高但效率都很低。使用者的賬號過多時,若密碼一致容易被順藤摸瓜,若全都不一致則容易忘記或混淆;簡訊驗證碼取代靜態密碼,雖提高了註冊、登入、繫結等環節的效率,但驗證碼接收延遲或接收不到的情況時有發生,解綁流程也非常繁瑣。
同時,傳統賬號體系也給企業增加了不少運營負擔。手機號+驗證碼註冊的方式已經便捷許多,但從下載到註冊,使用者的流失率仍然很嚴重,導致獲客成本長期以來居高不下。天翼賬號資料顯示,傳統賬號體系的註冊轉化率僅有5%到10%。簡訊費用在運營成本中佔了很大比例,存量競爭時期的獲客成本又高昂,兩者相加成本更難控制。
儘管不少網際網路應用增加了微信、微博等第三方登入方式以提高使用者註冊登入效率,但手機號驗證環節仍不可或缺,治標不治本。
另一方面,手機的解鎖認證方式已由簡單的數字密碼、圖案密碼向複雜的指紋識別、面部識別等生物識別解鎖方式升級,資訊保安日益受到使用者重視。但反觀傳統賬號體系,不僅操作成本高,漏洞也很多。
由於一個手機號可能對應數十個網際網路應用,資訊洩露問題如影隨形困擾著不少使用者。不少應用均出現過資訊保安問題,比如近日因存在資訊洩露風險即將被關閉而引起了業內廣泛關注的Google+,資訊保安也是Google+獲客難度增加和使用者大量流失的原因。時間再往前推,Facebook的資訊洩露問題曾遭到集體訴訟……科技巨頭尚且如此,更不必說資訊管理工作不到位的小企業。
微信等社交應用背後是人際關係圖譜和聯絡方式,京東等電商賬號和金融賬號背後則關係財產安全,而美圖潮自拍等攝影應用的背後是影象隱私,不一而足。網際網路應用已經融入大眾生活當中,一旦出現資訊保安事故就很容易動搖使用者信任基礎,徒添獲客成本。
不管網際網路應用們在存量競爭時期是選擇求穩、求長還是求變來挖掘存量使用者價值和新增量市場,底層賬號系統的優化都已迫在眉睫。因此,對市場有深刻洞察力,注重使用者體驗細節的美圖和京東等網際網路企業均與天翼賬號達成了戰略合作,接入免密認證服務來降低使用者使用門檻、完善使用者體驗、降低運營成本,以及提高資訊安全係數。
免密認證正成為存量時期挖掘使用者價值的根基
提高新體驗,降低使用者使用成本,提高應用替換成本能夠帶來產品價值的提升。
免密認證沒有密碼被盜,驗證碼挾持等隱患,登入時間僅需兩秒,作為具有更高技術壁壘,普適性更強,適用於任何使用者群體的賬戶體系,恰恰是幫助網際網路應用提高新體驗、降低使用者使用成本、提升應用替換成本的優質方案。天翼賬號免密認證的合作資料也證明了這一點:使用天翼賬號免密認證之後小米MIUI9的登入轉化率提升90%;美圖潮自拍可以實現快速拍照和防照片被竊取;京東的登入轉化率提升了30%,使用者登入時長縮短了80%,使用者活躍率明顯提升。
不論是付費會員制、產品矩陣或是市場下沉,目的都是挖掘存量使用者價值和控制運營成本,而通過天翼賬號等免密認證服務優化底層賬號系統則能夠以最低成本提高使用者體驗和使用者轉化率,對中小企業而言可以說是立竿見影的策略。
求穩,更安全的賬號體系可以讓會員更放心的消費;求長,更快捷和安全的賬號體系也能夠提升使用者的註冊登入效率和轉化率;求變,簡單易用的賬號體系在市場下沉時更據競爭力,一二線使用者尚且對驗證碼詐騙難以招架,小鎮市場的使用者對資訊保安的防範意識更低,此情況在小鎮市場可能更為普遍,信任更難建立,安全快捷的賬號體系也就更容易搶佔市場先機。
由此可見,以天翼賬號為代表的免密認證賬戶體系將成為求穩、求長、求變發展的網際網路應用們在存量時代挖掘使用者價值的根基。
總而言之,隨著網際網路行業從增量市場走向存量市場,網際網路應用們都在為挖掘增量和盤活存量而忙碌,通過會員制求穩,通過產品矩陣求長線發展,通過市場下沉求變化成為主要的生存策略。但底層的賬戶系統優化是這些策略能夠有效發揮的基礎,安全而快捷的登入方式,不論是對於培養使用者忠誠度,延伸產品線,或者是擴大使用者群體都起著降低門檻,建立信任的作用,免密認證方式在未來有望成為網際網路應用們挖掘存量使用者價值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