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挖掘——使用者反饋與分析
使用者反饋是產品需求的一個重要來源,對於使用者體量較大的平臺來說,每週甚至每天就會有很多的使用者反饋資訊,那麼該從哪些渠道蒐集使用者反饋?以及面對如此多的使用者反饋,該如何提取出有用的資訊來改進產品、發現問題呢?
一、通過哪些渠道來收集使用者反饋?
1、公開渠道:app store、豌豆莢評價、微博、貼吧、知乎
2、半公開渠道:朋友圈、微信群、使用者評價
3、 內部渠道:使用者投訴、電話錄音、客服諮詢
4、還可以通過主流社交平臺與常用工具:
(1)平臺(不同使用者群重點平臺不同):微博(學生、白領)、貼吧(學生)(輸入:搜尋內容+site:tieb.baidu.com)、知乎(學生、白領)
(2)工具:關鍵字+收藏夾、微博企業版、百度、google
另外,使用者諮詢、投訴的來源:客服後臺、錄音、意見建議、使用者反饋郵件、使用者群等
二、如何篩選有效資訊?
要分辨使用者反饋的價值,一般反饋分為三種類型:
1、純吐槽類,沒有詳細描述問題,如功能不好用,體驗不好等,需要進一步深挖問題,意義不大
2、功能bug類,通常認為這類一定要全部反饋給技術同學,其實不然,受網路等各種條件影響,可能並非產品bug,首先要做的就是自測,檢測問題是否可以復現,其次,關注問題影響面,一般存在一個正常的反饋值,此區間內,只需關注即可。
3、產品建議類,受公司策略及大資料影響,使用者建議一般具有侷限性,被採納的概率非常小,但是運營初期,建議總結使用者建議,與產品進行溝通,確定處理策略及是否會被採納。
如果剛投入一個新的工作環境,接觸新的產品,首先要先了解使用者,瞭解自己的產品。瞭解使用者反饋同時,到了解競品,以及使用者對他的評價。而最快速瞭解使用者是從各個渠道瞭解使用者的反饋。
通過使用者反饋發現問題,找到目標使用者,做簡單使用者調研。
三、通過使用者反饋關注什麼?
1、自身產品的問題
2、競品的問題
3、可能的機會點
四、應用商店應該監控什麼?
(1)低分差評:重點看低分1-3分
(2)有效評論:重點看有實際描述的評論
(3)異常行為:比如水軍刷榜、惡意評價
(4)競品變化:監控競爭對手產品變化
使用者差評需要關注:差評,為什麼差評?原因、現象?
有效評論:著重看有實際描述的評論
異常行為:是否有刷好評?是否有惡意評價?
競品變化:可以從監測對手週期內渠道排名、評分、下載量、評論等維度,以此監測競爭對手最近是否有大的動作,從而尋找自己的產品在渠道上是否存在問題;
以音樂軟體為例,監測競品與本品在各個應用市場某段時間內表現情況:
(1)本品與競品一週內對比上週排名情況:通過監測排名情況,瞭解競品及自己在最近一週內動態,尋找競品排名提升原因或者自己落後原因;

(2)從各個應用市場軟體排名、評論來發現自己產品問題及競品與自己差別,可以使用下面四象限方法:

根據四象限,以下各個音樂軟體得分和排名的四象限圖可以看出,在360軟體管家裡,酷我音樂、酷狗音樂和多米音樂排名較為靠前,得分較高,成為第一梯隊,梯隊內部競爭激烈。

從好評和差評的四象限圖可以看出,在360軟體管家裡,網易雲音樂和酷狗音樂好評多差評少,口碑較好;相比之下,本品差評多於好評,其差評包括:廣告多、不流暢、操作不便(視窗老是合併,不知道怎麼改;一開啟就在桌面上彈出很多東西刪除不了;歌曲不能下載到手機)等方面,從而找到自己產品問題,發現與競品差距。

五、接收反饋同時也要提升使用者體驗
前面講的都是應該從使用者反饋中如何挖掘需求,接下來講講應該如何對待反饋方的使用者,如何讓使用者覺得產品體驗是好的,從而不斷提出反饋意見,形成良性迴圈。
1)要有回饋,最好能快速響應,使使用者感受到被重視
2)回覆不要千篇一律,最好能針對使用者提出的問題,有專門的回覆話術
3)邀請優質使用者成為核心使用者,通過建群等方式,維護使用者,讓他們有問題可以直接找到負責人,來提升優越感
4)對於優質的建議或是反饋,可以適當精神及物質獎勵
5)針對重大問題,要及時給予使用者解決方案。隨著對網際網路知識的加深,使用者對於產品問題的容忍度其實在不斷提升,只要事後處理的及時得當,危機可以轉變為機遇,使用者也是可以黑轉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