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的“陽謀”
文丨不凡商業記者 東三環霍建華
谷歌要回來了。
日前,谷歌執行長桑達爾·皮查伊在《連線》雜誌25週年峰會上表示,谷歌公司計劃推出一款搜尋和新聞產品,重新進入中國大陸市場。
據瞭解,這一專案在谷歌公司內部被稱為“蜻蜓計劃”,自2017年春季以來就一直在悄悄地進行。此前,即便谷歌內部也很少有人知道這一專案的存在。
皮查伊稱,儘管會被“閹割”,谷歌推出的這一搜索產品依然可以滿足中國使用者99%的搜尋需求,甚至可以提供比中國現有搜尋服務更優秀的體驗。
“中國市場對我們來說很重要,因為它的規模很大,而且很有可能成為全球最大、最賺錢的網際網路使用者群體。”對於重回中國市場的原因,他解釋道。
谷歌執行長 桑達爾·皮查伊
這也是谷歌官方首次公開承認要重新迴歸中國大陸市場,可在各方的反對之下,谷歌最終能否成功重返大陸還是一個未知數。
即便皮查伊“一意孤行”,如今國內搜尋市場已經趨於成熟,百度已佔據了大部分的市場份額,谷歌也很難在這方面有所作為。
顯然,皮查伊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谷歌回得來嗎?
2010年1月,在經歷了幾周的討論之後,谷歌高層終於做出了谷歌公司歷史上最重大、也是最尷尬的決定:把伺服器從中國大陸撤出。
這距離2004年1月,谷歌公司高層在內部的一個會議上決定考慮進入中國市場只有6年的時間。在那個會議上,公司高層宣佈“中國是谷歌的重要戰略市場”。
覆盤其中原因,日漸下滑的市場份額或是其重要因素之一。有資料顯示,從2005年到2010年,谷歌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從26.9%下降到了11.1%,它的主要競爭對手百度在則從46.5%上升到了76%。
而在監管層面上,一向奉行“不作惡”的谷歌也越來越不願意扮演“妥協者”的角色。反覆抉擇之下,只能一退了之。
8年過去了,網路上也屢次傳出谷歌要重新迴歸的訊息,谷歌似乎也做好了隨時再次進入中國大陸市場的準備。
一直以來,谷歌從未放棄它的 google.cn 系列域名,也沒有放棄ICP 牌照(網路經營許可證),谷歌在中國的辦事處、辦公樓也並沒有撤銷,谷歌迴歸似乎只是時間問題。
今年8月初,谷歌要重回中國大陸的訊息再次在網上不脛而走,或許是由於苦百度久矣,社交媒體上掀起了一陣歡迎谷歌回來的浪潮。
在谷歌退出中國大陸後,搜尋市場上形成了百度一家獨大的局面。壟斷了市場之後,百度竟然縱容一大堆醫療騙子機構將廣告放在搜尋結果的最前面。
直到“魏則西事件”的爆發,把百度推到了風口浪尖上,百度市值一日之間蒸發349億人民幣,百度的形象也一落千丈。
在一片支援迴歸的呼聲下,官方媒體人民日報甚至也發文表示,“歡迎谷歌回到中國大陸,但前提是得遵守政府相關的法律政策”。
如今主動權回到了谷歌的手裡,只是要重新進入大陸市場已經不僅僅是一個經濟問題,谷歌正面臨來自社會各方面甚至是美國政府的質疑。
由於這一針對中國大陸使用者的搜尋和新聞產品會被置於政府的監管之下,谷歌重返中國大陸的計劃遭到公司內外的一致反對。
據外媒報道,谷歌一千多名員工簽署了一封公開信,稱這項計劃引發了嚴重的道德問題,要求公司擴大該專案的透明度,甚至直接呼籲谷歌公司放棄該專案。
而在8月末,研究科學家傑克·保爾森更是直接從谷歌辭職,公開抨擊了谷歌在中國重新推出搜尋產品的計劃,稱這是“不道德的,與谷歌的價值觀相悖”。
此前,谷歌層宣佈不再參加美國國防部價值 100 億美元的雲端計算業務合約的競標,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該專案與公司的新道德準則不符。
谷歌公司內部質疑不斷,美國國會和白宮更是直接表達了反對意見,一些國際組織也向谷歌表示對這一計劃的擔憂。
壓力之下,谷歌首席隱私官 Keith Enright 不得不對外界表示,谷歌距重返中國確實還很遙遠,但重返中國將與谷歌 “隱私和資料保護”的價值觀一致。
毫無疑問,要想回歸中國大陸市場,谷歌或許還需要經歷層層的博弈。在各方的反對之下,這一計劃更是充滿不確定性。
谷歌的野心
“如果谷歌決定回到中國,我們非常有信心再PK一次,再贏一次。”面對谷歌要重回大陸市場的傳聞,李彥巨集曾在朋友圈中放出狠話。
一石激起千層浪,李彥巨集的言論在迅速社交媒體上引起了群嘲。很多人甚至簡單粗暴的認為,百度完全不是谷歌的對手。
可李彥巨集這樣說自有他的底氣,資料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百度在搜尋引擎市場份額佔已經比達到80.09%,已經佔據了絕對霸主的地位。
雖然交媒體上充斥著歡迎谷歌迴歸的聲音,可這部分人大多為來自一線城市,平時工作和生活中或多或少會使用到谷歌,對谷歌有一定的接觸。
而在三四線城市,甚至廣大農村地區,使用者對谷歌的品牌認識度要遠遠弱於百度,使用習慣一旦養成,很難再發生改變。
一旦重回大陸市場,谷歌或許會拿到一定的市場份額,但要想撼動現有市場格局絕非易事,尤其是在“被閹割”的情況下。
何況外部環境也在發生變化,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搜尋軟體已經不是使用者或許資訊的唯一入口,其躺著賺錢的時代已經結束,即便百度也已經掉頭轉向人工智慧方向。
皮查伊不會不明白這其中的道理,那谷歌為什麼還要勞師動眾的重返中國大陸市場呢?
實際上,如今的谷歌早已不是一家搜尋公司,其旗下還有大量的實驗性或準商業化專案,包括無人駕駛汽車、智慧家居等等。
這些著眼於未來的專案充滿著無限可能和商業利潤,一旦真正實現商業化,谷歌絕不會僅僅滿足於美國本土市場。
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擁有將近10億的網際網路使用者,再加上人均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的逐漸提高,其市場潛力巨大。
以無人駕駛為例,由於龐大的汽車銷量和消費者對科技的需求,中國很有可能成為全球最大的無人駕駛市場。
智慧家居領域就更不用多說,因為具備人口規模優勢,未來幾年中國的智慧家居市場很有可能會迎來爆發性增長,在2020年前,中國有望成為亞洲乃至全球最大的智慧家居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