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計算的三層體系架構
雲端計算是什麼?眾多研究領域的專家從不同的方面給予雲端計算不同的定義。雲端計算是很多技術自然發展,精心優化與組合的結果,所以不能離開技術談雲端計算,軟體架構是一個系統的草圖,描述直接構成系統的抽象元件(在實現階段,這些抽象元件被細化為實際的元件)及其關係,因此,架構可以說是技術的中樞,是通俗理解雲端計算的一把鑰匙。
目前越來越多的IT廠商推出了基於自身優勢的雲端計算解決方案,這些廠商大致可分為三個陣營:基礎設施提供商,平臺提供商和軟體提供商,雖然各類方案對雲端計算理解各異,技術架構各不相同,但卻有相同的三個層次:資源層、平臺層與應用層。

資源層匯聚支撐雲端計算上層服務的各種物理裝置,如伺服器、網路裝置、儲存裝置等,將這些物理裝置,通過虛擬化層採用相應技術形成動態資源池,並對資源池的各種資源進行管理,通過一個網路服務介面將計算能力、儲存能力、網路處理能力作為一種服務向用戶提供,IT界將其稱為IaaS(Infrastructre as a Service,基礎設施即服務)。
平臺層在資源層之上,它把軟體開發環境當做服務提供給使用者,平臺層主要為應用程式開發者設計,面向廣大網際網路應用開發者,把分散式軟體開發、測試、部署、執行環境以及複雜的應用程式託管當作服務,使得開發者可以從複雜低效的環境搭建、配置和維護工作中解放出來,將精力集中在軟體編寫上,從而大大提高軟體開發的效率,平臺層是整個雲端計算系統的核心層,包括並行程式設計和開發環境,一些管理系統和管理工具,IT界將其稱為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平臺即服務)。
應用層面向用戶提供軟體服務和使用者互動介面,它為使用者搭建資訊化所需要的所有網路基礎設施及軟硬體運作平臺,負責所有前期的實施、後期的維護等一系列工作,使用者可隨意根據自己的需要租賃軟體服務,不必再購買軟硬體、建設機房及配備維護人員,IT界將其稱為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軟體即服務)。
資源層、平臺層與應用層是雲端計算體系結構的主要組成部分,基於這三個層次,不但整體實現了資訊應用服務的定製化,而且實現了底層邏輯基礎資源、基礎軟體和應用的一體化,即資訊服務以一個整體的形式出現,顛覆性地改變了傳統IT服務的商業模式,“按需即用,隨需應變”,使人們使用資訊服務像使用水電一樣的方便、快捷、廉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