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絲增長,真的到盡頭了嗎?
時間就像一頭野驢,跑起來就不停,網際網路時代的飛速發展,每天都有奇蹟的誕生。在那混沌初開的歲月裡,成本、效率、體驗的改造,讓使用者的形態每天都在發生變化。
早期的“簡單使用者”的瘋狂挖掘;流量時代的“粉絲使用者”極致轉化;新時代下“通證化應用”場景,究竟為行業的程序,做出了哪些改變?

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個KOL的夢
我始終相信,每一個創業者心中,都住著一位KOL的夢;每一個真正的KOL,他們的心中都有一個理由,一個夢想去堅持做一件事情。
可能只是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又或者一個簡單的小工具,甚至只是個人的興趣愛好,但是無論從事哪個方向,需要的都是那顆不變的初心。
全新的商業模式?創新思路的改革?對於一個“意見領袖”型的創業者來說,要想做好一件事情,門檻往往都非常高,最簡單的,你會做程式開發嗎?
所有的事情,從0到1,從過程改進到結果導向,從銷售服務到產品價格,如果只是參照舊模式去執行,那就談不上創新。
個人更喜歡做從0到1的事情,因為往往更有挑戰性,不斷的改革就好像一條可見未來的道路,如何嘗試最好的解決方案,這也是一種創新。
很多人喜歡說,創新是靈感的來源,是突發奇想的天方夜譚,而我更喜歡用“資源整合”來解釋,重組企業和重組商業模式,其實本質是相同的,我們或許沒有創造出前所未有的想法,但是找到了一個合適方向的切入點,全新的模式往往會不經意間被發現。
今天,就讓我們大膽放肆的去幻想一下:假如,萬一,或許,可能,你真的有了100萬粉絲呢?你會怎麼辦?
這話一說出來,真正的KOL,真正的大V,多半會心想:

確實,很難有一個具體的規劃和想法吧?其實,這很正常,因為你不會明白當初擁有100W粉絲的初衷,突然一下也不知道該怎麼影響更多的人。
舉兩個例子,Google最開始其實用來用搜索論文的,而Facebook最初也是泡妞神器,創始人也沒想到會影響一代人的生活。
在夢想小鎮的時候,總能聽到身邊很多人跟我說:“我有個好點子,我可以改變世界”“我的想法一定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很多很多,但是不管怎麼樣,每個人的影響力都有限,現在的時代考驗我們的並不是一個簡單的新思維,或者創辦一家偉大公司。
我想更多的是讓所有人,學會從不靠角度去思考這個世界,擁有不同的視野,審視全新的生活模式。
早期的“粉絲使用者”增長策略
回到上面我提的問題,如果我有100W粉絲呢?很多同學會說,這很不切實際,我怎麼可能擁有一百萬粉絲?你在說笑!當然對於真正的KOL來說,這並不難,100%真實性的100W粉絲,就在眼前。
如果站在營銷學的拉新角度來看,利用技術,強行挖掘100W“模糊意向”的粉絲,其實並不難。
這裡分享一個最簡單實用的辦法,EDM營銷,通過搜尋引擎,做簡單的資料探勘,利用工具,就可以得到大量的使用者郵箱。
方法其實不難,假設我是一個“動漫行業”從業者,非常迫切在動漫愛好者圈子建立影響力,我該怎麼辦?

如何批量獲取精準使用者郵箱?
“
首先這裡科普一個高階搜尋指令:“inurl,意思是返回的結果的url中包含關鍵詞。”其次,我們得有一個線上郵箱提取,簡單來說就是提取頁面所有的郵箱,百度一下可以找到。
最後,必須跟大家說的是,百度貼吧是最大的郵箱公開平臺,你需要什麼樣的使用者,就去什麼樣的貼吧找,有著許許多多的留郵箱的帖子。
”
獲取目標使用者郵箱頁面
很顯然,第一步,我們需要包含郵箱的目標頁面,頁面從哪來?之前說過,百度貼吧是最大的郵箱公開平臺之一,你需要什麼樣的使用者,就去什麼樣的貼吧找,有很多要求留郵箱的帖子,或者你直接百度搜索"留郵箱 inurl:tieba"。
例如:下面我們來試試搜尋:“漫畫福利 留郵箱 inurl:tieba”

搜尋結果頁面如下,我們開啟一個連結:【分享】漫畫大放送~要的留郵箱~
上述URL連結的帖子,很明顯是關於動漫愛好者希望有福利的,留郵箱的基本都是動漫迷,屬於某一類特定消費人群。
抓取目標使用者郵箱歸類
我們再找一個簡單的線上郵箱提取網站,如下所示:

最後通過不同的漫畫相關聯的關鍵詞,蒐集整理出各類的郵箱地址,整理到一個EXCEL裡面。好了,接下來是我們的第二步。
有了使用者郵箱後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
這段的小話題,其實說實話寫的會有些倉促,有了使用者資料後可以做的事情很多,簡單的EDM營銷,我簡單的來講講,希望能夠給小夥伴們一些啟發。
其實這一步就是要思考如何達成兩個目的。
第一是最佳化,就是要將你目前能給到使用者的東西,用成本較低或是效率較高的方式去完成。
第二是預測化,使用者可能想要什麼東西,你搶先一步提供給他。如果你急忙的發一些硬廣告,效果將會適得其反。
其實EDM營銷的成本很低,主要是用來和使用者進行定期的溝通,內容可能涵蓋產品上新、資訊提供、線上問卷等。
但是現在人每天收到的垃圾郵件實在太多了,所以郵件的到達率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如何讓EDM的傳送更有效率,還是需要在第一步抓取郵箱的時候,分析目標使用者資料的方向性,也就是上述所提到最佳化的範疇之一。
”
通過使用者關鍵詞屬性分層、分類傳送
一般的使用者分群,大家很容易聯想到使用者關係管理的或者RFM(Recency, Frequency, Monetary)。這裡不做太多的介紹,我說一下個人的一些操作方法。
使用者分群沒有絕對的錯與對,重要的是針對分群后,不同群體的特性進行對應的營銷與溝通。
對我來說,分層是一個由簡到繁的過程,剛開始就分的非常細,後面的回報會非常高,後面的重複抓取就是簡單的新增,使用者的回饋會變成抓取方向的摸索,讓營銷變的效率化。
最簡單的劃分,例如:把使用者分成男女、青少年和成年等等,這些都是開始,切記不能傳送一樣的營銷內容,這是一種非常大的資源浪費,同時也會讓使用者對你變的反感。
我主要講下面幾種:
主題性EDM
例如:註冊就送100元現金券、訂單完成一萬送五百等,這樣的活動會發送給所有的會員,並不會特別針對某群體傳送。
興趣學習型EDM
提到目標使用者學習,這裡面差異很大,因此這部分的EDM會有兩種款式,一種是給剛入行的人看,他們的潛力非常巨大,極有可能一兩年就成長為行業大牛,再者就是有一定水平的行業從業人員,這部分人群正處於職業上升期,又有結婚買房的壓力,所以他們有著無限的精力。
品牌型EDM
針對資深的行業使用者,例如:動漫高階人才。一般這些人都是有一些級別,待遇什麼的也很不錯,基本不會缺什麼,所以對於這些人,只需要一些品牌的露出曝光,以及行業理解分析報告。
上面只是個人粗淺的簡單分類,一般送達率如果有30%以上,在收集到更多的使用者反饋後。
繼續把使用者分為:新使用者、奶牛使用者、瞌睡使用者、沉睡使用者、模糊客戶等等,最後針對每一種使用者的狀態,繼續規劃相對應的營銷。
還有哪些場景的營銷拓展?
DM直郵
主要是線下實體店會運用,但成本會高一些,這一類商超目前還會使用,主要是給使用者傳送商品現金券和抵用券,提醒使用者線上消費,香港的seven eleven、臺灣的超市經常會使用到。
簡訊營銷
成本最低!也許你要說了,不是EDM的成本更低嗎?但是,EDM的單頁營銷策劃,需要文案的支撐和美工的設計,所以要花的時間其實並不少,但是簡訊相對來說可以批量買,非常便宜。這一塊,在我看來,更多的是對內營銷會好一些,拉新的成本太高。
例如:每家公司的週年慶,十週年慶,會舉辦一系列的大型活動,集中化的產品活動,可以採取上述兩種方法,其他時候不建議用於拉新。
早期,大家都沒有什麼流量,更多的是藉助外力的增長,辦法現在看起來是有些過時,但是不得不承認,依然還是有效。
流量為王時代,粉絲使用者的增長策略
後來,隨時網際網路時代的蓬勃發展,相當一部分網站,已經是海量級別的使用者。
例如:淘寶,幾年前就已經形成了完善的流量閉環。
如果不是名人開店,不是絕對的行業意見領袖,
那就需要相當的精細化運營,和標準的內容營銷策略。
因為大部分時候,早期的淘寶店=個人。其實還是在一個生態閉環的圈子裡面,
不斷的曝光來展現自己和經營自己店鋪的粉絲使用者。
這個時候,強調產品的同事,更需要強調對產品內容層面的理解。
打個比方,你僅僅知道你出售是是什麼,
卻不知道使用者心理想的是什麼?那是萬萬不行的,流量時代如何做到決勝千里之外?

想清楚要傳達給使用者什麼?
這個篇幅的介紹,僅憑個人的理解,我總結成兩個字就是,做任何事都要“用心”!包括我寫這篇文章,在電腦前奮筆疾書,也是希望你能看到什麼,能瞭解到哪些知識,有著明確的內容設計輸出策略。
談到這塊,其實範圍非常廣,從內容的“勢”到內容的“形”,如果我們只是簡單的從長短來看,利用通俗的認知,從短到長大概可以分為:口號標語、短句子、長文案、專欄介紹、單篇文章、簡短故事等等。
惜字如金的短文案
口號或者標語,在這個社會簡直太重要了,不妨細細想想自己的腦海中,有哪些令你久久無法忘懷的短文案?主要是用來反覆表達一個概念,例如:
“人民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

短文案的重點,必須立意鮮明,粗淺易懂,還要讓使用者一眼就知道自己的利益和訴求保障。再舉一個從小印象深刻的短文案廣告:
“她系出名門,麗質天成,秀其外而絕無奢華,慧其中而內蘊悠遠;壯士為主灑淚,英雄為主牽情。箇中滋味,盡在五糧春。名門之秀,五糧春。”

投放時間較長的TV會說全了詞兒;投放時間較短的TV,只會保留最後一句:
“名門之秀,五糧春”
通過時代程序化展現,以及早期4A廣告行業前輩的佳作,我們不難發現,無論載體如何變化,那些我們從不知曉、未曾在意或早被遺忘的細節,依然可以形象生動的展現。
網際網路時代的精彩短文案就更多了,舉一些我自己印象深刻的短文案:

“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酷公司,用釘釘”

“有支付寶,沒賊”

“淘淘淘,淘寶網,淘我喜歡”
考慮到需要投放,第一步自然是要考慮使用者的想法,與長文案相比,短文案更加的短小精悍,常出現在我們生活中當中,大部分的短文案用來形容商品,往往是為了突出一個個小小的利益點。
按照電商從業者的思維,就是突出商品的“賣點”,提高產品的偏好度時,便可巧妙運用短文案來刺激使用者。
確定內容屬性和目的
很多時候,需要對你的產品做一個詳細的介紹,這時候就會用到長文案,主要是用來建立目標使用者對產品的需求認知,更多的是整個頁面的直接轉化。
長文案需要考慮的因素很多,從事轉化增長的同學,尤其是做電商的同學,一般來說都能清晰的描述出。
自家產品的落地頁規範,第一要素重點要講什麼,然後講什麼,接著講什麼,最後引導什麼樣的目的。
內容形式的選擇,需要考慮到裝置的展現和文字的大小,還需要提現產品的熟悉和使用的目的,最簡單的來講,一般的企業官網,最常見的品牌故事、企業文化、關於我們等等。
這些都有著深刻的講究。這一點個人非常欣賞阿里巴巴的企業文化價值觀,注重灌輸夢想概念的同時,更多的是一種改變世界的想法。
好文案真的非常重要
流量時代,每個網際網路人對於文案的理解都是不一樣的,有人認為要文藝,有人覺得要華麗的辭藻。其實,個人覺得文案最重要的是得人心,能夠真正的打動目標使用者。
否則,就是失敗的!就好像耐人尋味的流行音樂,也有很多的風格,不必每一首都是周杰倫風格。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銀行的劫匪,衝進銀行的第一句話,我覺得就非常有意思: “錢是國家的,命是自己的” ,這句簡單的話,巧妙地讓95%的人好好配合,因為傳達的概念非常的明確,我們只是為了劫財,希望大家配合,和刑事談判專家的第一句話: “別害怕,我是來幫助你的,我沒帶槍” ,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精準有效的媒體展現
流量為王時代,免費流量的獲取變得不那麼容易,多數情況下,利用強大的運營策略,
可以產生一個UGC的內容輸出環境,從而實現內容的滾雪球式增長。
但更多的時候,有效的使用者增長,需要藉助外部的影響力,線上渠道的分發,
付費廣告的投入。簡單來說,免費的需要人力堆,付費的需要錢來砸。
免費與付費推廣
這是一個令人相愛相殺的話題,在網際網路發展最飛速的年代,流量越來越貴,人力成本也是越來越高,正應了那句話:“投廣告找死,不投廣告等死”
其實真正的免費增長策略,往往都是計劃制定的很好,執行力不夠,或者乾脆沒有堅持下來。因為大部分的免費引流增長策略,需要長時間的積累。
拿個人最擅長的SEO來說,技術層面的問題往往大家都很容易掌握,可是迴歸到優質內容的挖掘層面,才是最大的痛點,如何創造出好的優質的內容頁面,才算是提升了核心的競爭力。
相比較於免費的流量增長策略,付費的推廣增長策略,往往效果非常的明顯,不管是SEM的推廣,還是電商的直通車展現。
完美的預算投放,往往可以做到投入小於產出,可是隨著流量渠道的碎片化,競爭力的加劇,付費推廣也變得越來越難。
瞭解使用者增長接觸點
這個話題,可能比較難懂一些,其實重點還是兩個字“增長”!最簡單的一個道理,1個使用者給我帶來了10W的價值和10個使用者給我帶來了10W的價值,雙方都在做使用者層面的增長,前者重點做了使用者量級,後者重點做使用者的使用量級。
舉個例子,電商最常用的滿減,新使用者往往只能發生當次消費,有效的拉新。但是,面對老使用者,我們可以設計某時間段的累積滿減,刺激使用者的復購消費。而門檻的設定就可以根據,使用者是否成為粉絲來界定。
通俗的打個比方,這個使用者過去消費過,一年的消費額度都在9000,那我們就可以設定門檻為滿10000減1000,從而有效的提高使用者的使用時間,刺激使用者的消費慾望。
技術營銷變革
流量時代的技術營銷,往往在執行層面,除了帶來實時的增長業績,同時更希望吸引來更多的新使用者,並且希望新使用者能夠成為我們的粉絲。
因此每一次的營銷策略,都要進行同類群體使用者群體分析,也就是當活動結束後,跟蹤使用者資料一週、兩週、一個月後,究竟有多少使用者轉化成了粉絲使用者。
通過這樣的技術分析,我們就能準確的預料到營銷是否建立的品牌,或者個人IP,什麼樣的營銷活動才是最有效的。
網際網路線上時代與線下的消費場景完全不同,其中最大的差異,就是使用者能夠更清楚的瞭解使用者的使用痕跡,實體店往往要等到使用者結賬才能知道使用者資料。
利用這個技術,網際網路線上服務平臺,可以有效的進行AB testing,利用最少的使用者樣本,確認使用場景的改變不會帶來負面影響,然後再發布給所有的使用者,達到“政策”的最佳化,類似於國家的“改革試點”。
除了這個,還可以通過使用者的使用行為資料分析,例如:看過哪些頁面,點過哪些按鈕等等,通過不同形式的營銷展現,達到點選率和轉化率的提高,典型的例子:淘寶的鑽展。
最厲害的當然還是“機器學習”,通過使用者的行為預測,判斷使用者接下來的使用場景,從而達到使用者到粉絲使用者的轉變,例如最常見的推薦模組,如果你經常網購,就會收到瀏覽商品的廣告推薦,而這些推薦,包括你看過的熱衷的新聞,推薦模組都會根據行為習慣來推算出來。
Amazon算是鼻祖,曾有報道稱,Amazon的35%的商品交易增長都是通過推薦模組實現,其實原理就是最簡單的Collaborative Filtering,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深入瞭解一下。
粉絲場景化的轉變
時至今日,網際網路的場景正在多元化的發展,使用者的屬性也在一點點的發生變化,
流量逐漸趨於飽和,使用者市場分散,每個平臺都有固定的使用屬性,
平臺與平臺之間複合使用者樣本化出現,導致引流轉化的難題提高。
舉個例子:一個人使用今日頭條,也使用淘寶,還使用微信,
三個平臺的都有著忠實的粉絲使用者,不使用另外兩家公司的產品,
更有著極其龐大的重疊使用者。
如何實現平臺與平臺之間的增長,以及非粉絲使用者的轉化,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行業命題。

重新定義粉絲的屬性
首先,現在我們開始來梳理一下關於使用者演變的流程:陌生人------熟人------朋友-------顧客------客戶------使用者------粉絲------合夥人,網際網路流量時代,最多隻能程序到粉絲階段,無法走到合夥人的狀態,現實情況下的網際網路公司。
合夥人普遍是創始人團隊和投資人為主,普通的使用者和陌生人很難參與進來,關於人群畫像的定格,其實限制了行業的發展。
眾籌模式的出現,重新定義的使用者的屬性,使得陌生人成為專案合夥人變成了一種可能,自媒體時代的飛速發展,縮短了影響力的打造過程,讓個人IP的飛躍通過最簡單的方式形成,行業面臨的改變催生了使用者形態的提升,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縮短。
解放粉絲的生產力
正常情況下,使用者從陌生人到粉絲的形成,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之上,粉絲很難獲得實質性的回報,從而出現使用者的流通場景。簡單的理解,情感的維繫無法長時間的有效服務於專案或者個人IP的增長。
如何解放粉絲的生產力?那勢必要重新打造一個概念,想辦法讓陌生人從使用者變成粉絲,再從粉絲變成微股東,強調情感+利益的關聯,提高KOL與粉絲的黏度。
通俗的理解,網際網路的第一階段的發展形成了有效的使用者,第二階段發展形成了可靠的粉絲使用者,而第三階段的發展勢必要通過更強的關聯屬性關係去打造。
社群場景化展現
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利用各種各樣的平臺打造的業務載體,正在逐步成熟化,新的專案建立,新的個人IP的塑造,最有效的開啟方式,還是通過社群營銷的方式最容易實現。
一個好的故事就能讓千千萬萬的陌生人支援你,可以迅速的實現專案的從0-1,也可以迅速的提升個人在行業的影響力。
舉個例子:大量的眾籌平臺,利用專案的展現,打造個人IP的影響力,往往第一步是建立在一個故事和夢想的基礎之上,通過粉絲使用者的宣傳擴充套件,讓更多的陌生人知道某個生動形象的案例。
再通過社群場景化的創始人團隊分享,來實現早期業務的從0-1,通俗理解就是商品的預售。但是僅僅做到這些夠嗎?我覺得還不夠牢固。
通證技術思維的裂變
“
最後,我們來談談通證技術對於使用者行業的改變,乍一聽這個名詞,似乎不是很懂,這裡我簡單的科普一下,通證經濟服務,是區塊鏈技術演變出來的一種行業經濟代名詞。
例如,很多人問我,人人通證到底是做什麼的?我通過一句簡單的話解釋給大家:
”
利用區塊鏈生成的不可篡改技術,讓KOL發行屬於自己的區塊鏈貨幣,通過虛擬貨幣的流通,重新建立與粉絲的關係。不管是自己做的專案,還是打造個人的影響力獲得的收入,都能夠與粉絲共享,從而重新定義KOL與陌生人之間的關係。
提高粉絲的認知高度
很多時候,粉絲對於KOL的付出,KOL根本不知道,KOL發展的好不好,未來情況究竟好不好,與粉絲也是沒有直接的利益關係,KOL的粉絲使用者關注度越高,關注的人越多,離粉絲的距離也會變的更遠,通俗的理解:
我是劉德華的粉絲,我買了他所有的唱片,可是他並不知道,他火了我只能默默地祝福,他不火,我也只能默默的嘆氣。如果我是劉德華經紀人團隊的一份子呢?我享受了劉德華影響力的同時,還帶來收益的一小部分呢?那情況會怎麼樣?如果這麼看,劉德華的影響力就變成了我的情感+利益的連結,而不是簡單的情感連結。
讓付出變成有價值的回報
一位認同我觀點的朋友,曾跟我說過:
“我不怕為一個人真心的付出,只怕我的付出只是多此一舉。”
為什麼他會有如此的感嘆?因為他知道,自己的每一份付出都是有價值的,他不希望自己有價值的行為,只是多此一舉,他有著和廣大粉絲人群一樣的痛點,希望自己的付出是有價值的,哪怕很小的價值。
利用技術推動個人IP的市場化
網際網路時代,每天都有奇蹟發生,各種場景形態下的個人IP越來會越來越多,如何建立自己與粉絲使用者密不可分的牢固關係?你和粉絲之間的利益需要靠什麼來作為憑證?粉絲推動你的發展需要建立在什麼條件之下?難道還是原來固有的情感維繫嗎?
我覺得這會限制個人影響力的提升,會讓更多優秀的人埋沒,會讓有一定影響力的人受到侷限。簡單的商業模式思維,已經無法滿足未來的市場發展需求。
那通證經濟最大的魅力在哪裡?
個人覺得,它可以有效的突破平臺限制,激勵粉絲群體打造集體利益。
一旦KOL(意見領袖)發展期的權益證明,使用區塊鏈的不可篡改技術,
連結粉絲的行為,勢必會帶來更多的行業優秀個人的發展。
那通證區塊鏈技術最大的好處在哪裡?
最簡單的三點
❶所有的網際網路平臺粉絲使用者,都可以通過KOL早期的發行獲得;
❷粉絲與粉絲之間,對於KOL付出價值的流通,會極大的促進KOL的對於事業的拓展
和個人影響力的提高;
❸讓粉絲真正意義上“嫁給了”KOL。
寫到這裡,有些同學可能還是不能完全理解,我所講的使用者形態問題,我簡單的說一個道理,為什麼我們黨,早期的發展可以如此的行之有效?因為老百姓,實實在在的得到了實惠。
當網際網路新形態下,社群營銷更好的賦能,未來越來越多的KOL湧現,他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我一直思考這個問題,他們代表著自己行業,代表著某個產業的垂直細分領域。
如何更好的推動他們的發展?我堅信通證經濟服務,可以幫助到正在看文章的你,也希望正在讀文章的你明白,這不是一個簡單說法,它是一個需要強化的概念。
如果你已經是一名KOL,我建議你不妨試試人人通證的服務,如果你夢想成為一名KOL,那麼從下一篇文章開始,我們將細細剖析,解釋社群營銷的玩法。
最後一個問題,你真的是一個有夢想的人嗎?你渴望全世界更多的人瞭解你嗎?
人人通證:
設計,發行,流通你的專屬通證
成就你的獨特價值
聯絡我們:
電報:https://t:me/rrtoken
微信公眾號:rrtoken(領取作者通證 不定期發放福利)
網站:www.rrtoken.tech
知識星球:人人通證
掃描領取作者通證
不定期傳送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