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名引爭議,愛“自黑”的快狗打車又來吃名字的紅利了
文/邱曉芬 楊林
因為更名引起巨大爭議的快狗打車的確借勢“火了一把”,最新的動作是,與分眾傳媒公開宣佈達成戰略合作。快狗打車希望從以前垂直商戶的2B品牌,向以C端市場為導向進行全新戰略轉型。
“快狗打車”是58到家集團旗下的同城速運品牌,脫胎於58速運,於8月正式更名。
快狗打車CEO創始人陳小華透露,品牌更名經過了半年的籌劃,自品牌煥新兩月以來,採用30萬車輛曝光車輛,分眾電視和海報鋪蓋115.6億人數。
“品牌詞搜尋量增長60%;日下單量增長2倍;新增啟用提升170%;APP在各個應用商店下載量排名前三;廣告投放覆蓋人數達1.87億,”陳小華稱。
“快狗打車做了一個非常易於傳播的品牌域名,同時又有非常好的品牌故事,”分眾傳媒創始人江南春說。
分眾傳媒與58集團此前就有合作基礎,與58集團旗下的轉轉、趕集網、瓜子二手車都有過合作。江南春認為,快狗和分眾具在服務人群和場景的共同性,決定了雙方的親密盟友關係。“我們兩者都相信,在一個時間視窗,利用雙方的差異價值,打造消費升級,引爆主流人群。”
ofollow,noindex" target="_blank">
2017年8月,58速運與東南亞同城貨運及物流平臺快狗速運GOGOVAN達成合並,當時宣佈雙方將繼續沿用GOGOVAN作為英文品牌及58速運為中文品牌,58到家持有新公司大部分股份。
今年8月,58速運更名快狗打車,一時間引發司機端的爭議和媒體的熱議。陳小華稱,一開始更名的時候還是非常擔心,因為原來名字使用的商戶、司機範圍非常廣,害怕更名後新的名稱很難得到認同,同時原有的社交關聯也受到影響。
在剛宣佈更名時,很多人質疑“快狗打車”這個名字對司機不尊重,而將廣告打在高檔寫字樓、小區甚至地標建築的電梯上,可以提高司機的榮譽感,提升消費心智的品牌形象;另一方面,分眾傳媒的目標受眾為城市中將近3億的中高級別收入者,這些人往往能起到意見領袖的作用,且快狗打車也希望未來使用者能夠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