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醫生同時做十臺手術,華為提出以 5G+AI 改善醫療資源分配
10 月 27 日的《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全球科技青年論壇中,華為無線應用場景實驗室部長王宇峰等分享了其名為“5G 的數字化思考”。他表示,5G 有兩個含義,其一是 5G 技術本身,其二是 5G 對世界的改變,或者 5G 時代帶來的改變,背後象徵一整個技術群,這包括人工智慧、大資料,還有各式各樣的感測器,而感測器就像是身上的面板、眼睛、嘴巴、耳朵一樣。
未來數字世界有三個特徵,分別為實時數字映象、 AI 無處不在、人無處不在。王宇峰進一步提出,AI 是很好,但是否真的能做到無處不在?
大家一提到 AI,一定會先想到的是 AlphaGo 下圍棋,但我們不可能隨身揹著 AlphaGo 的伺服器,如果能用視訊把圍棋的資訊傳上去,即使 AlphaGo 在美國也可以處理訊息,然後再把處理的結果傳下來,但不是每樣事情都可以這樣幹?可以再想想有沒有辦法讓 AI 無處不在?
再來是人,人最終也要實現無處不在,我們現在為什麼做不到?因為人是物理實體,不可能把人數字化,但是我們可以把人的能力數字化,做到無所不在。
再舉一個無線醫療的例子。現在醫療和幾百年前相較,其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看病是要看醫生,但你和醫生之間一定要面對面嗎?
一臺複雜一點的開腔手術基本上要 3~5 小時左右,但這 3~5 小時之間,真正需要主治醫生,或者非常有經驗醫生的時間,其實不會超過 10~15 分鐘。
我們全球有多少主治醫生?如果你需要一個知名的醫生做手術,除非提前半年或一年時間掛號,不然幾乎不可能看到,因為一個主治醫生即使他只需要做 10~15 分鐘的關鍵環節在手術上,但是卻需要花 4~5 個小時在一臺手術上。

圖 | 王宇峰(來源:DeepTech)
王宇峰表示,華為現在在做的其中一個例子,就是把醫院和手術室的一些裝置連結起來,有一些合作伙伴會在這個基礎上開發現場實時的 AR、VR,以及高清視訊同窗。
他進一步分享,前一陣做了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就是遠端 B 超,B 超是一個聚焦在影象上的業務,過去 B 超一定要到醫院去做,現在我們嘗試把 B 超的醫生端和病人端分離開,讓醫生跟你能夠相隔上百公里,也能清晰地看見和實時地觀察到你體腔的變化。
這種遠端無限醫療方式,可以實時觀察到身體的變化,用無線連結的方式,改變醫療資源的分配和受限,甚至可以讓一個醫生同時做十臺手術,解決醫療資源緊張的狀況。
王宇峰也舉了 VR 這個有意思的例子。為什麼 VR 過去幾年都不成功?如果用現有的模式來看,VR 是反人類的,因為當我們一戴上 VR 眼鏡那一刻,跟這個世界就沒關係了,只確實我們進入一個 amazing 的世界,但那個世界卻沒有其他人。
VR 未來要怎麼成功?很重要一點是跟大資料、雲、人工智慧結合起來,要改變 VR 的互動性,之前 Facebook 的扎克伯格就提出 VR 是下一代的社交平臺,但挺遺憾的是,到今天為止還沒有看到 VR 實現了這個目標。
未來的 VR 不僅僅是需要內容上的改變,可能要針對底層的架構做一個巨大的改變。
王宇峰表示,人的能力不需要處理所有的事,我們只需要處理一部分需要人處理的問題,然後把大多數的事交給 AI 處理。整體來講,華為願景的核心是把數字世界代入每個人、每個家庭和每個組織,構建一個萬物互聯的智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