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獨角獸數量創歷史記錄
編者按:本文作者 Saritha Rai, 原文標題 ofollow,noindex">India Has Already Hit Record Number of $1 Billion Startups This Year 。
當你第一次看見閻魔(印度教中的死神)將一名臥病在床卻沒買保險的人拖入地獄這個畫面時,你就會對 Policybazaar 公司的目標群體有一個清晰認識了。在系列情景劇式的電視廣告中,由電影明星阿克夏·庫馬扮演的恐怖之神就用了這個橋段。當入院的事故受害者向閻魔哀嘆自己不得不優先考慮姐妹婚禮以及女兒上學的費用時,閻魔用北印度語嘲笑他道:“總共1000萬盧比的保險單平攤到每個月只有680盧比而已!”(每個月只花費9美元,總計花費約13萬美元。)
除了製作商業廣告外,初創公司還為目標受眾量身定製應用程式,應用程式與廣告活動均為寶萊塢風格。Policybazaar 公司推動了保險超市發展。這是一種全新的保險購買方式,全印度13億人口,只有3.7%受保。這家創立10年的公司銷售額已佔到行業的20%,並催生出前所未有的保險購買需求:據印度工商聯合會統計,今年全行業的年度保費總額達到720億美元,而2012年時這一數值為490億美元。Policybazaar 公司執行長 Yashish Dahiya 表示:“我們讓一切更透明瞭。”
Yashish Dahiya 的公司已經是一家獨角獸企業了。今年夏天,軟銀1000億美元的願景基金領投了 Policybazaar 的2億美元的融資。
印度第一批網際網路獨角獸企業採用了國外的商業模式。舉例來說,印度的打車公司 Ola 對標 Uber;電商公司 Snapdeal 和近期被沃爾瑪收購的 Flipkart 採取了亞馬遜的模式;電子錢包領導者 Paytm 則近似中國的支付寶。
而新生代的公司有著更明確的目標群體,也 那就是數以億計的居住在印度主要城市以外地區、不太會說英語的人群。分析公司 Greyhound Research 領袖 Sanchit Vir Gogia 表示,過去一年間,研究公司 CB Insights 提到過的五家公司中有四家估值達到10億美元。這些公司都著眼於教育、物流、旅館業等印度基本需求。
印度獨角獸企業( 年初至今) 資料來源:CB Insights
線上教育公司 Byju’s 執行長 Byju Raveendran 表示:“年輕的人口、不斷增強的消費能力和迅猛發展的數字化基礎設施正在讓印度模式快速成型。”
部分印度公立學校沒有足夠資金招聘教師,也不能保證受僱教師的出勤率。此外,更廣泛的教育體制大力推行死記硬背式的學習方法。按照上述標準,Byju’s 的視訊資料從概念層面解釋分數或運動定律,無疑是一大進步。每年花費大約135美元,170萬 Byju’s 使用者就可以使用這款 Byju’s 應用程式。
今年 Byju’s 的年收入達到1.9億美元,幾乎增長了兩倍,使用者人數每個月都增加約13萬人。Raveendran 談到:“相比我們公司,大家可以想想建立上千所學校並開展教師培訓需要投入多少精力和資金。”三月份時,Byju’s 的估值跨越10億美元大關。
印度的供應鏈和物流發展落後,因此處於製造商和零售商之間的中間商隊伍不斷壯大,並從不完善的體系中獲取鉅額利益。Udaan 是一家成立兩年的 B2B 電商平臺,上個月剛成為獨角獸公司。Udaan 的應用程式支援基於多種印度語言的實時對話聊天功能,讓超過15萬家電子產品、服裝及主要原料採購商和銷售商建立起聯絡。Udaan 創始人,同時也是 Flipkart 前高管 Sujeet Kumar、Amod Malviya 和 Vaibhav Gupta 希望能快速新增產品類別。
經濟型連鎖酒店服務公司 Oyo Hotels 九月底進行了軟銀願景基金和其他資方參與的10億美元融資,估值50億美元。 Oyo Hotels 正推動印度城市中破舊旅館的升級改造,並將這些酒店資訊釋出到自己的網頁上。通過這一方式,Oyo 逐漸打造出一個旅行者住宿網站,能夠為旅行者提供乾淨的床單和自來水等基本生活福利。五年來,Oyo 已在網站上釋出了125000個房間的資訊,約佔印度酒店房間總數的5%。這一數值還在以每月12000個房間的速度增加。Oyo 24歲的創始人 Ritesh Agarwal 表示,Oyo 的關鍵優勢之一,是身處於像印度這樣一個有著很多樂觀企業家的國家,人人都希望印度能成為一個更高效的國家併為此努力。
創投資料公司 Tracxn Technologies Pvt. 聯合創始人 Neha Singh 認為,印度新生的獨角獸企業比先前那些企業執行更平穩。“這些公司的快速發展使得美國或中國企業很難進入印度市場參與競爭。”隨著印度智慧手機數量的不斷增加和廉價資料套餐的推出,這些公司將以更快的速度擴大規模,並吸引類似軟銀集團這類公司的注意。如今印度的智慧手機使用者人數已超過4.5億,五年前這一群體人數還只有8600萬。
儘管印度最近有不少成功範例,但還是有理由擔憂印度公司的未來。向中國、英國和阿聯酋擴張是目前為止該集團最重要的嘗試之一,但這項嘗試還沒有取得太大成果。與上百萬中國初創企業相比,為印度民眾量身定製的模式是否能輕易打入全球市場依然是個未知數。Tracxn 的 Singh 表示,大多數情況下這些印度公司都未能盈利:“人們為市場開發不斷投資,即使單位經濟效益和盈利能力並不好。”
充滿熱情的全球投資者,甚至把目光轉向以前看起來糟糕的選擇,例如外賣 app。過去數月間,“印度版美團” Swiggy 及其競爭對手 Zomato 已經籌集到約5億美元風險基金,並尋求獲得更多投資。天使投資者 Ravi Gururaj 認為,比起擔心投資錢財浪費,自己更擔心另一個問題:“那就是如果你現在不把賭注壓在印度身上,你就會失敗。”
Policybazaar 的 Dahiya 表示,佔據一半的印度線上保險市場對公司來說並不容易,比如一些保險公司 拒絕將產品放在 Policybazaar 的 app 上。Dahiya 說道:“像軟銀集團這樣的大型投資者希望投資顛覆式的創業公司,當然,他們更需要的是既能顛覆行業又能實現盈利的人。”
別錯過
1.“36氪出海”微信公眾號現已問世!掃描下方二維碼,或者微信搜尋“36氪出海”(ID: wow36krchuhai),關注起來吧!將為大家集中地提供出海的好內容。多謝關注,請多多推薦!
2.“出海頻道”也在36氪app上開出來了!這裡有數百篇出海主題的好文章,有一大批是在微信上沒有的喔!來,跟著小動畫,三步置頂出海頻道,一鍵直達關鍵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