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偶像成為二次元香餑餑,從直播切入有戲嗎?
在社交網路上興起的網紅經濟,在二次元世界也有了對應的對映:虛擬偶像經濟。
10月23日,老牌遊戲巨頭巨人網路宣佈進軍虛擬偶像市場,並將推出首位虛擬主播Menhera Chan,其表示計劃每年投入上億元資金,從內容製作、遊戲研發、商業演出、衍生品開發、授權合作等多方位打造虛擬偶像,挖掘虛擬偶像IP價值。
就在同一天,二次元直播互動平臺克拉克拉(KilaKila)舉辦二週年虛擬偶像釋出會,在釋出會現場,克拉克拉董事長劉子正宣佈公司已完成1.2億元融資,投資來自新浪微博、沸點資本、青雨資本中信資本、以及紅杉資本,他同時宣佈克拉克拉將佈局虛擬偶像互動。克拉克拉將打造“虛擬偶像互動平臺”,使得虛擬偶像直播像視訊直播一樣簡單易行,目前克拉克拉已邀請到圖特哈蒙、古月三刀等數十位聲優打卡進行試運營,計劃在本月底上線虛擬直播功能,並開放虛擬形象定製服務。

一夜之間虛擬偶像成香餑餑
巨人和克拉克拉都在佈局的虛擬偶像究竟是什麼?很多人可能沒什麼概念,不過二次元人群對此卻不陌生。
簡單地說,虛擬偶像就是基於動漫而打造的具有人設的虛擬明星,在二次元使用者中扮演著類似於明星組合一樣的偶像角色,他們跟明星一樣,多棲發展,可以出演動漫電影、出席綜藝節目、擔任頒獎禮主持人。明星可以做的,他們都能做,明星不能做的,他們也能做,比如定期出鏡直播。明星如何賺錢,他們也如何賺錢,比如舉辦演唱會、商業代言、活動通告、粉絲經濟等等,明星做不到的,他們也可以做到,比如虛擬偶像定製、虛擬偶像養成、虛擬偶像私密陪伴。
在二次元發達國家日本,虛擬偶像已經成了成熟的產業鏈,據Cyber-Agent的資料,2017年日本虛擬偶像的市場規模為12.7億元,相比於2016年增長了2.2倍,近兩年更是颳起一陣VirtualYoutuber(虛擬主播)的旋風。
全世界最熟悉的虛擬偶像則是“初音未來”,這位日本虛擬歌姬號稱“虛擬世界第一天後”,“她”在70多個國家運營,擁有超過6億粉絲,在全球各大城市舉辦了40多場演唱會,給日本創造了100億日元(約5億人民幣)的消費,身價接近10億,“她”在巴黎唱過歌劇,在日本給MTV頒獎典禮當過嘉賓,在美國給Lady Gaga的演唱會當過嘉賓,堪稱世界巨星。

“初音未來”也已進入中國市場發展,2017年情人節,小米推出了一款由“她”代言的定製限量版紅米Note4X,這款產品俘獲了大量的年輕米粉;2017年底,“初音未來”在上海舉辦了第三次中國官方演唱會,這場沒有真人表演的演唱會票價最高達到1480元,在二次元粉絲中依然一票難求。
不過,中國本土虛擬偶像市場尚處於萌芽階段。 2012年開發“初音未來”的雅馬哈公司試圖把她的成功複製到中國市場,找代理公司開發出洛天依等五個虛擬偶像,不過一開始並沒有什麼反響。2016年2月,洛天依登上湖南衛視小年夜夜春晚,才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甚至接下了大量廣告代言,吸引了肯德基、百雀羚、光明、森馬服飾、長安汽車等十個品牌,洛天依也成為中國第一個盈利的虛擬偶像。正是看到“洛天依”的成功,2017年中國一下有14位虛擬偶像與組合出道,目前中國市場已有超過20位虛擬偶像存在。

巨人網路和克拉克拉進入虛擬偶像市場,可謂正當時。
讓虛擬偶像做直播可行嗎?
不過,克拉克拉與巨人網路、雅馬哈和其餘虛擬偶像玩家思路都截然不同。一般的虛擬偶像玩家都是像動漫公司一樣打造IP,在內容製作、遊戲研發、商業演出、衍生品開發、授權合作等各個環節佈局,當然,不同玩家各有側重點,比如巨人網路在IP上就採取外援模式,與走得快的玩家合作,先與日本JOYNET株式會社達成合作,獲得JOYNET旗下現象級動漫作品Menhera Chan全部品類的全球獨家代理授權。
克拉克拉則是從虛擬偶像直播切入,簡單地說,克拉克拉讓虛擬偶像可以像網紅一樣進行直播,與粉絲互動,甚至可以根據粉絲的意願進行個性化定製,讓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虛擬偶像。
讓虛擬偶像參與直播,不是沒有先行案例。今年1月,虛擬偶像And2girls安菟女團成員夏行美在生日當天,就通過虎牙直播平臺獻上了全球首場虛擬偶像的遊戲直播。不過,開啟任何直播平臺我們都很難看到有虛擬偶像常態化的駐點直播,核心原因在於將虛擬偶像應用到直播存在關鍵瓶頸。
第一個是製作成本高。
虛擬偶像的技術投入和運維成本本身就很高,一個虛擬偶像生成的技術投入在1000萬左右。如果要讓虛擬偶像去參演節目、舉辦演唱會、出席綜藝節目甚至扮演動漫角色,則又有新成本,比如要表演歌曲,如果算上音樂版權,一首歌大概要100萬元,一場12首歌的演唱會,算上內容成本,差不多要2000萬元。虛擬偶像的養成,跟當下流行的組合養成一樣燒錢。
如果要讓虛擬偶像可以每天都能實現個性化直播,則成本更高,而且製作週期難以滿足要求。要辦虛擬直播,首先要IP方授權,然後需要做美術的定製包括3D建模骨骼繫結等過程,而驅動模型進行一些身體的動作和表情需要動作和表情捕捉裝置,而這些裝置需要串聯在同一個工作室裡來完成,這樣長的製作週期不是一般公司能接受的,這意味著讓虛擬主播每天都去直播,不現實。

第二個是親和力不夠。
粉絲愛看直播就是因為網紅比明星更有親和力,可以互動,可以陪伴。然而在當前的技術限制下,虛擬主播經常會出現動作捕捉不流暢、3D建模渲染效果粗糙等問題,而且虛擬偶像往往不能做到和粉絲實時互動,無法滿足粉絲看直播的實時性互動需求。
克拉克拉則希望結合聲優資源和音視訊技術,降低虛擬偶像直播門檻,讓使用者創造角色和內容。
手機硬體計算能力正在不斷提升,移動端AI晶片將成為標配,10GB手機在出現,這樣的趨勢下,在移動端實現虛擬偶像製作和直播成為可能。聲優用一臺手機,就能實現虛擬主播視訊錄製,克拉克拉可以基於自研表情驅動演算法和原生3D引擎技術,識別使用者面目的一些行為和頭部的一些動作,實現虛擬主播與人聲的自然結合。此外克拉克拉還將聯合包括虛擬內容製作機構、頂尖聲優廠牌以及虛擬偶像3D模型技術提供商等在內的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同推動虛擬偶像的普及。
虛擬偶像是一個新興市場,虛擬偶像直播更是一個全新賽道,克拉克拉能否讓虛擬偶像直播普及,尚需要時間證明,但深層次來看,虛擬偶像直播只是克拉克拉做二次元興趣社群的一個跳板。
用虛擬偶像直播撬動二次元市場
為什麼要做虛擬偶像?這與克拉克拉的過去有關:它從語音直播工具(紅豆Live)發展到第一聲優互動平臺(KilaKila),沒有真人出鏡,適合虛擬偶像直播;這與克拉克拉的未來有關:它要從聲優互動平臺升級為二次元興趣社群,覆蓋直播、視訊、對話小說的二次元產品形態,而虛擬偶像互動則是這一戰略升級的第一跳板。
虛擬偶像直播對於二次元社群而言,一方面滿足了使用者多元和個性的內容需求,另一方面有獨特的明星效應,這對社群至關重要,就像明星網紅對於直播短視訊平臺的價值一樣。事實上,克拉克拉投資方微博能夠成為最大的綜合社群的一個原因,也是因為大量明星的入駐,克拉克拉希望在二次元領域,形成類似的明星效應,通過虛擬偶像繁榮二次元社群。
克拉克拉的前身是語音直播工具紅豆Live,在各路視訊直播平臺展開“千播大戰”的對決時,紅豆Live瞄準語音直播的做法也算是另闢蹊徑,在語音直播上佔據了獨特的位置,這讓紅豆Live吸引了大量的知名聲優、唱見、Coser自發入駐,形成了獨特的二次元氛圍。
紅豆Live在今年1月更名為KilaKila,到了今年5月,KilaKila有了中文名“克拉克拉”,其已構建了包含直播、短視訊配音、對話小說在內的多元業務體系,聚集了大量的聲優和粉絲。
克拉克拉已成為事實上的第一聲優互動平臺,其月活達到1000萬,729聲工場、光合積木等行業內頂級聲優廠牌和SCC7000、琅聲雅集等網配團隊都已入駐。 不過,在我看來,聲優互動平臺不是克拉克拉的終極目標。從名字就能看出其野心是在A站和B站外開拓“K站”,再做一個獨特的二次元社群,這一次兩週年釋出會上釋出虛擬偶像直播的最新戰略再次證明了這一點。

二次元已是內容行業的熱門賽道,一方面可以抓住年輕人,另一方面它是一個重要的細分內容品類,有著直播、遊戲、動漫、文學、視訊、電競諸多想象空間。有資料顯示,2017年中國二次元使用者規模達到3.08億,其中97%都是90後、00後。對於巨頭而言,它即迎合了當前各家抓住年輕人的使用者發展戰略,本身也有巨大的商業價值,正是因為此,BAT都在此埋下重兵。
騰訊投資的嗶哩嗶哩大獲成功並於今年IPO,最新市值35億美元。快手收購了A站,今日頭條收購COS繪畫小說社群“半次元”,百度旗下的貼吧使用者有超過80%的90後用戶,在粉絲數量TOP 20的大吧裡,ACGN主題的貼吧佔據了將近一半,百度系的愛奇藝在2013年便啟動二次元戰略,克拉克拉則有微博的戰略投資。

克拉克拉基於獨特的使用者基礎和平臺氛圍,從第一聲優互動平臺轉型到二次元互動興趣社群是水到渠成,虛擬偶像直播則可以讓二次元社群快速活躍起來。一方面通過吸引第三方知名虛擬偶像入駐直播進而豐富社群內容、帶來更多二次元粉絲;另一方面有望形成大量獨有虛擬IP,基於此可以向虛擬偶像綜藝節目、虛擬偶像演唱會、虛擬偶像動漫節目等等環節延伸,最終撬動二次元市場的大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