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百名企業家名單的關鍵 不是有誰沒有誰
10月24日,中央統戰部、全國工商聯共同釋出“改革開放40年百名傑出民營企業家名單”。這個名單馬上成為社會討論的熱點,有誰、沒有誰也成為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
據媒體報道,這個名單是從今年6月份開始醞釀啟動的,推薦物件是在我國各級工商管理部門依法註冊登記的民營企業出資人中,在改革開放早期創業、知識分子下海、留學人員歸國創業、大眾創業和萬眾創新等不同階段中湧現出的優秀代表。經過層層篩選、嚴格審定,確定了最後的名單。
官方公佈的入選理由是:入選的百名傑出民營企業家,在中國民營經濟發展過程中具有標誌性意義,社會影響廣泛,示範作用突出。他們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擁護改革開放政策;認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遵守國家法律法規,愛國敬業、守法經營、創業創新、回報社會,自覺踐行親清新型政商關係,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行和社會形象。
這一段評語可以說涵蓋面很廣、資訊量很大,既可以逐一解讀,也可以結合起來形成完整的充分必要條件。
仔細審視這份名單,在年齡和代際跨度上,尤為感人和充滿誠意。
年廣久,大概是名單中最年長的企業家。這位幾乎是最早試水改革開放政策的“三零後”個體徽商,據說早在70年代末期就靠“傻子瓜子”賺到了人生的第一個100萬,四十年前的100萬差不多相當於現在上億元了吧?他說,我相信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方針不會變,如果看準了機會不去抓住,不是虧了麼?他於是一路書寫傳奇:率先成為僱傭工人達100人以上的私人工廠主,又率先搞有獎銷售……獲得巨大的經濟效益之下,他被冠以經濟罪關押30個月,最後無罪釋放。出獄後,家庭內部又產生糾紛,一度與兩個兒子共享“傻子”品牌,最後索性將品牌全部售予兒子。年廣久也許想不到,在網際網路和金融稱雄的今天,很多年前以炒瓜子笑傲江湖的他並未被遺忘,會入選這份厚重的百名企業家名單。可這其實也是必然:年廣久們代表著一批典型的改革開放初期民營企業家,他們起於草莽,勇猛無畏,起伏劇烈,命運不一。那是一個大多數人還懵著、就看誰醒得早、就看誰膽子大的年代。年廣久們以勃勃生機的滿足消費者需求的行動,讓高層領導看到了民間的活力並予以鼓勵。年廣久們的入榜,代表著時代對改革開放以來敢為天下先的最早那批民營企業家的銘記。
這份名單中,四零後、五零後的企業家更是貢獻了可歌可泣的歲月與成就。其中,我最感動的是,這份名單沒有忘記將一年前辭世的魯冠球納入,這位企業家不但是浙商企業家的傑出代表,也是“中國製造”的傑出代表,更是中國改革開放首批企業家的最傑出代表之一。他起於鄉鎮,曾經長期被冠以“鄉鎮企業家”,他本人也成為首任鄉鎮企業家協會的副會長。就是這樣一位鄉鎮企業家,帶著他的鄉鎮企業萬向集團,成為中國首個為美國通用汽車公司提供零部件的OEM生產商。在幾十年的創業中,他拒絕投機取巧,而是堅持以高質量的產品滿足市場需求。他創立的永珍集團從一個小型鄉鎮企業到成長為國內大型民營企業、再到成功地從事跨國業務獲得世界聲譽,他也因此成為中國商界的常青樹。
同為四零後民營企業家的任正非,由於曾當兵入伍,其創業時間並不算早,1987年才創辦華為。他一路走來,幾乎所有的經歷都在為商學院提供最精彩的案例:艱難的創業歷程,屢次走過寒冬,解決專利糾紛,國際化征途中披荊斬棘。哪怕公司面臨極大困難,他仍敢於投入研發,自始至終都堅持創新。在國際高科技企業中,華為從一個默默無聞的草根後來者完成逆襲,成為行業中的領導者,而且仍在不斷革新。在眾多的企業家中,提及任正非,人們便會想到深謀遠慮、心懷憂患、專心致志和拼命奔跑這樣的特性。
如今,魯冠球的萬向集團和任正非的華為在其各自領域裡均成為舉世矚目的世界名牌,而且這些品牌來自中國、代表中國。魯冠球和任正非們的入選,標誌著對紮根實業、放眼全球、自主創新、在世界領域鑄造“中國製造”品牌的民營企業家的銘記。他們謹慎研判大勢、尊重市場規律、注重組織運營,代表了當今中國企業家精神中不可或缺的素質。
名單中也提及了六零後、七零後、八零後的新一代企業家。與上一代民營企業家不同的是,他們往往受過良好的教育,甚至是海外學成歸來;他們毫無例外地堅信中國改革開放的大勢不會改變,紮根本土,在零售、電商、網際網路、教育等多個領域各顯其能,展現出令人震驚的商業模式創新能力,並持續在技術創新領域精進,創造出一個又一個世界級企業品牌。他們當中的很多人,抓住了世界產業轉換和升級的機會,締造了新型的“中國製造”,讓中國在若干領域站在了潮頭。他們視野開闊、思想開放、吐故納新、廣納賢士,代表著中國和世界商業的未來。
最近,在校友的返校日上,我與一位校友聊天,他創辦的企業目前有幾百人。年初,人力資源部負責人給他一份名單,其中有一個部門要末位淘汰兩人。他拿到這個名單,思考了一晚上,第二天對人力資源部負責人說:“我非常尊重公司的考核制度,這也是我本人要求你們嚴格履行的;但考慮到馬上就要春節了,這兩位員工都是家裡的頂樑柱,我認為不能年關裁人,制度歸制度,也要有人性化的一面。”人力部負責人對此頗難接受,但還是按照他的要求,在春節過後將二人做調崗處理。事實證明,調崗之後,一人比在原崗位勝任得多,順利留任,另一人歷經幾個月磨合後自行離職,並且找到了更適合自己的工作。這並不是一家很大型的企業,但一方面用全員的智慧與汗水為自身創造著更美好的生活,一方面也踏踏實實地奉獻於社會的稅收、就業和和諧穩定。
不用糾結於名單中有誰、沒有誰。名單給出了各行業企業家學習的典範,更給出了實實在在的民營企業價值觀:無問出身與履歷,貢獻於民族實業,貢獻於創業創新,貢獻於知識就是力量,貢獻於“中國製造”的世界級品牌,貢獻於社會形象和道德規範。
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曾引用的一組資料:“民營經濟在整個經濟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新增就業和企業數量”,那些因名額所限沒有出現在百名民營企業家名單上的企業家們,也同樣通過自己的奮鬥精神支撐著中國經濟的發展,演繹著精彩的人生。
張志學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組織與戰略管理系教授、行為科學研究中心主任。在香港大學獲得社會心理學博士。曾任北京師範大學心理系講師,香港理工大學研究員,美國西北大學凱洛格管理學院訪問學者,美國伊裡諾依大學Freeman訪問學者和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訪問教授。2009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現任國際學術組織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Chinese Management Research(中國管理研究國際學會)當選主席、2020年學會主席。研究領域包括企業領導與文化、談判與衝突處理、團隊過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