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汙水處理裝置詳情及生活汙水處理完整解決方案
生活汙水處理裝置更注重內部工藝設計合理性,生活汙水以及成為環境汙染的重要因素,我國人口眾多必然會每天產生眾多的生活汙水,只要有人存在的地方必然會產生生活汙水,這些汙水我們需要經過處理才能排放,要不然會帶來重大的環境危害,我國目前在積極整治各方面的汙水處理,尤其是以前治理較少的農村汙水,已逐步提上了日程並取得了巨大進展。各個鄉鎮已經基本建立了小型的汙水處理廠,解決了汙水處理的難題,然而,有些偏遠落後的地區整治還需加大力度。生活汙水處理裝置更多詳情-180-53683-502.
生活汙水處理裝置詳細介紹:
生活汙水是居民日常生活中排出的廢水,主要來源於居住建築和公共建築,如住宅、機關、學校、醫院、商店、公共場所及工業企業衛生間等。生活汙水所含的汙染物主要是有機物(如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尿素、氨氮等) 和大量病原微生物(如寄生蟲卵和腸道傳染病毒等)。存在於生活汙水中的有機物極不穩定,容易腐化而產生惡臭。細菌和病原體以生活汙水中有機物為營養而大量繁殖,可導致傳染病蔓延流行。因此,生活汙水排放前必須進行處理。
一、一體化生活汙水處理裝置
該裝置主要是解決繁複程式的一種簡單裝置,將所有處理環節需要用到的裝置都組合安裝在一臺機器上,這樣無論在任何環境之下,都只需要這一臺裝置就可以完成全部操作且可以長久使用。
二、地埋式生活汙水處理裝置
該裝置最大的特點就是裝置埋於地下,可以節省地表面積。一般用玻璃鋼或碳鋼材質。
三、單元模組標準化組合式生活汙水處理裝置
該裝置將調節、水解、好氧、MBR、沉澱五段劃分為獨立的模組,本裝置在兼顧一體化和地埋式的特點上彌補其不足。均採用特種耐候鋼板製作,小型罐體採用一次成型結構,大型罐體採用單片拼裝結構,裝置艙採用標準集裝箱結構。現場組裝,施工安全、簡單、快捷,無需大型專業吊裝工具。裝置可地埋、半地埋或地面放置,寒冷地區也可以在車間內放置。圓形罐體結構和組合式佈置比傳統方法節約佔地30%以上。
生活汙水水質一般為CODcr 350~500mg/L,BOD5 150~250mg/L,SS 200~300mg/L,TN 20~85mg/L,TP 4~15mg/L。部分農村由於給排水設施不完善,汙水種類及收集有限,導致水質濃度較高,具體水質引數要根據地方環保局或者其他監測單位監測為準。
生活汙水經汙水處理裝置設施處理後,會有不同的去向,根據去向的不同,國家出臺的有相應的規範或是標準。常見的有三種:排入環境水體、回用、農田灌溉。下面介紹生活汙水處理常用的三種方法。
1、 生物接觸氧化法。生物接觸氧化法,是一種介於活性汙泥法和生物膜法的汙水生物處理技術,兼備兩者的優點。其主要構築物為生物接觸氧化池,池內充填填料。已經充氧的汙水以一定的流速流經被其浸沒的填料,在填料上形成生物膜。汙水與生物膜廣泛接觸,在生物膜上微生物的作用下,有機汙染物得到去除,汙水得到淨化。由於池內具備適於微生物棲息增殖的良好環境條件,因此,生物膜上生物相豐富、食物鏈長、微生物濃度高、活性強,不產生汙泥膨脹,汙泥生成量少,且易於沉澱。生物接觸氧化法具有多種淨化功能,除有效地去除有機物外,如執行得當,還能夠脫氧和除磷。生物接觸氧化法的關鍵部位是填料。傳統的蜂窩狀塑料管較易堵塞,現在常採用吊掛式軟性填料和懸浮或半懸浮球形填料,能有效地防止堵塞,且面積較大,處理效果好。生物接觸氧化法是住宅小區生活汙水處理較早的採用的技術之一,其主體工藝流程為:原汙水→初沉池→接觸氧化池→二沉池→消毒池→排放初沉池、二沉池均為豎流式沉澱池,上升流速分別為O.6~0.8mm/s和0.3~0.4mm/s。採用梯形直管填料,池中心廊道式射流曝氣,氣水比為10:1~12:1,停留時間為2.5~3.3h。設計進水平均BOD5=200mg/L,出水BOD5+20mg/L。
2、 兩段活性汙泥法。兩段活性汙泥法,簡稱AB法。該法把汙水管道、汙水處理廠視為一個汙水處理系統。其工藝特點是:不設初澱池,A段高負荷,B段低負荷,A、B兩段汙泥分別迴流,充分利用汙水管道中的微生物,為不同時期生長的優勢微生物種群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讓其充分發揮作用,耐衝擊負荷能力強,處理效果穩定。其主體工藝流程為:原汙水→格柵→頂曝氣調節池→A段曝氣池→A段沉澱池→B段曝氣池→B段沉澱池→排放該類裝置,採用自吸式射流曝氣機、無支架的汙泥懸浮型生物填料、側向流坡形斜板沉澱池等先進技術。BOD5去除率為90%,COD去除率為80%。
3、 序批式活性汙泥法。序批式活性汙泥法,簡稱SBR法。原則上,SBR法的主體工藝裝置只有一個間隙反應器,在一個執行週期中,按執行次序,分為進水、反應、沉澱、排水和閒置五個階段。SBR法的關鍵裝置潷水器的研製,已取得長足的發展。目前常用的潷水器,有虹吸式、旋轉式和套筒式三種。SBR法工藝簡單、節省費用,理想的推流過程使生化反應推力大、效率高,執行方式靈活,脫氮除磷效果好,沒有汙泥膨脹,耐衝擊負荷、處理能力強。其主體工藝流程為:原汙水→調節池→SBR反應池→消毒池→出水
採用該工藝流程的上海某汙水處理站設計平均流量750m3/d,進水水質BOD5200mg/LSS50mg/L,TN 40mg/L,NH4+50mg/L,出水水質達到黃浦江上游汙水排放標準,即BOD5<30mg/L,ss<30mg/L,NH4+<10mg/L,TN<20mgm。
4、厭氧生物濾池。厭氧生物濾池是—種內部裝有填料作為微生物載體的厭氧生物膜法處理裝置。厭氧微生物附著載體的表面生長,當汙水自下而上升式通過載體所構成的固定床層時,在厭氧微生物作用下,汙水中的有機物得以厭氧分解,併產生沼氣。厭氧生物濾池有多種變型,填料的發展迅速,其工藝流程為:進水→沉澱池→厭氧消化池→厭氧生物濾池→拔風管→氧化溝→進氣出水井→排水